既受益于资本市场也为资本市场作出贡献_顶尖财经网

既受益于资本市场也为资本市场作出贡献

加入日期:2010-12-20 6:34:07

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招行大厦。深圳商报记者 王兰君 摄

  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也产生了许多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招商银行(60003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招商银行于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招行很早就确立了“三步两转”的发展战略,资本市场化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回首招商银行资本市场化之路,可以说,招行既是资本市场的得益者,也是资本市场的贡献者。在资本市场2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招行,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讲述招行资本市场化的故事,为资本市场下一个20年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深圳商报:从2000年1月确定公开上市策略算来,招行资本市场之路已历经10年。这10年也是招行快速成长的10年。您能否回顾一下招行与资本市场的精彩故事?

  马蔚华:回头看,招行在资本市场上组织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融资活动。

  首先是A股发行上市。2002年,招行向社会公开发行了15亿A股,实际募集资金107.69亿元,创下了当时国内总股本最大的上市银行、筹资额和流通盘最大的上市银行、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上市银行三个之最。招行不仅把A股上市视为一个融资的过程,更把它当作一个消化历史包袱、提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在政府未剥离一分钱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先后拿出近40亿元核销呆账、增加拨备,使招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二是可转债成功发行。2004年,招行向社会成功发行了65亿元可转债。可转债的发行正逢资本市场调整期,虽经历波折,但最终受到众多投资机构的热捧,超额认购倍数达164倍,创下了当时中国股市可转债发行的多项第一。可转债的发行也使招行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这是招行了解资本市场、认识资本市场和融入资本市场的过程。

  三是H股发行上市。2006年,招行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24.2亿H股,实际募集资金203.37亿港币。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家以A→H形式上市、第一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企业赴香港上市的境内企业,招行的H股发行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公开招股和国际配售部分超额认购倍数分别达到266倍和51倍,路演下单率达到97%,成就了内地企业海外IPO的诸多第一。这次H股发行,是招行步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过程,是提高自身管理国际化水平的过程。

  四是300亿元次级债成功发行。2008年,招行成功发行了300亿元次级债券,这是招行首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也是我国三年来单次发行规模最大的次级债券。据业内人士评价,无论从发行利率还是从认购倍数看,这都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上发行效果最好的商业银行债券。300亿元次级债券的成功发行,为招行顺利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五是A+H股配股融资成功完成。2010年4月,招行成功完成了约220亿元A+H配股资本金募集。本次A股部分流通股股东认购比例高达98.60%,是2008年以来实施的21个配股项目中获得的最高认购率;H股部分股东总体认购率达426%,是2000年以来亚洲金融业国际配股融资的9个项目中获得的最高总体认购率。这充分体现了市场投资者对招行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深圳商报: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招行有哪些收获呢?

  马蔚华:第一,上市给招行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它使困扰招行多年的不良贷款问题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招行从此走上了资产质量根本好转、最终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道路;它使招行发现和弥补了管理方面的诸多差距,在会计标准等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它使招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重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第二,增强了业务产品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业务方面,招行与多家私募股权基金开展合作,推出了1000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雏鹰展翅”计划,创新形成了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之间的“投贷联动”融资模式,与中小企业共拓资本之路。其他资产业务方面,招行为企业提供了包括银团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过桥贷款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融资产品,并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一笔较长期限的信贷资产对外销售,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招行大力发展代理基金、代理保险、受托理财等业务,近三年来上述业务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同时积极拓展阳光私募、股权投资、结构化信托等高端理财产品,受到了私人银行客户的认可与欢迎。此外,招行依托资本市场曾发行了300亿元金融债券,在主动负债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第三,推动了国际化发展进程。 A股上市后,招行香港分行顺利获批,这是我国境内股份制银行首次在港设立分行;H股上市后,招行纽约分行顺利筹建并正式获准营业,这是美国自1991年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向中资银行颁发的第一张银行执照,叩开了中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在成功发行300亿元次级债券的基础上,招行于2008年并购了具有75年历史、在香港本地银行中位列第四的永隆银行,是中国内地迄今最大、香港近9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收购案例,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价为“不具备可复制性”的收购案例。

  深圳商报: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开业,您在风暴中心直接感受了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您的《感悟华尔街》一书。对资本市场,您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马蔚华:2008年10月8日的华尔街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招商银行选择在华尔街开办纽约分行,既说明了我们自己的信心,也说明了我们对华尔街的信心。开业当天上午,我到纽约市市政厅拜会纽约市市长彭博,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招行纽约分行选择在这个时候开业,就像冬日里的春风,为华尔街带来了春意”。

  此次金融危机对美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极其严重而深远的影响。从投资银行模式的全面终结到市场投资理念的全新再造,从美联储职能的日益丰富到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华尔街将面临制度体系、经营模式、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剧变。纵观华尔街发展史,几乎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会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我相信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过后,华尔街在全面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定能够进一步改进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真正走向成熟发展之路。

  马蔚华:

  招行两次转型

  实质是管理的革命

  深圳商报:招行的战略转型是否有资本市场内在驱动的因素?

  马蔚华: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严峻考验,长期以来所奉行的那种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批发贷款为主要资产形式、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以规模大小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经营转型的压力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又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调整客户结构以及加快产品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背景下,招行加快了转型步伐,先后实施了两次转型。一次转型始于2004年,以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为努力方向,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9月末,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8%,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5%,中小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超过48%,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接近20%,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业务结构与经营特色,并步入了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2009年,招行及时提出了二次转型的战略构想,即在继续推进一次转型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营方式,真正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二次转型的任务是要彻底颠覆过去那种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低定价降低风险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模式,以持续稳定地提高股本回报和银行价值。为此,招行将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和确保风险可控为主要目标,着力采取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提升贷款定价能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和完善组织管理体制等举措,切实走一条较低资本消耗、较高经营效益的发展新路子。对招行而言,二次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通过实施二次转型战略,招行将稳步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在管理方面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