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铸利剑:聚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催生重要转变_顶尖财经网

十年铸利剑:聚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催生重要转变

加入日期:2010-12-16 13:18:46

  违法用地约谈、问责,每一次亮相都备受各方关注。承载着殷切而厚重的期待,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首次覆盖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即将启动对违法用地严重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约谈、问责。

  利剑出鞘之际,回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走过的十年历程,记者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常州市,实地感受在“天眼”的监测下,我国广袤大地上发生的重要转变和巨大跨越。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倒逼”地方党委政府全方位检省发展理念,“两个最严格”更加深入人心,管地用地方式发生深刻转变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0亿元,增长约13%,户籍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60亿元,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到账外资26.5亿美元,增长17.5%;出口超200亿美元,增长40%以上……”

  12月13日,分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韩九云说起这一串数字,轻松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依法依规用地是常州市取得骄人发展成绩的重要支撑,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结果显示,常州市违法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为3.39%,比2008年度下降了15.3个百分点。

  一年前的7月20日,韩九云的心情恐怕要用沉重来形容。当天下午,常州作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较多的城市之一,市长王伟成被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约谈。面对面地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面地交流与商讨,对约谈城市的震动极大。用王伟成的话说就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引发了深层的忧虑如果县(市、区)领导干部用地理念再不转变,常州的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就会有一批干部“倒”在国土资源管理的红线上。

  一场触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理念和管地用地方式转变的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常州市被约谈,所辖武进区拖了后腿,其违法量占全市的六成以上。12月13日,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向记者坦言,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坐在部署全市2008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工作会议的主席台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改变现状,党委政府领导首先要统一思想,深刻反思。沈瑞卿说,武进作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用地缺少规划,无效、低效用地大量存在,同时紧邻常州主城区,建设用地量大,土地供应和管理的压力极大。但是,再出现大量违法用地就是死路一条,再重蹈低效用地的覆辙就没有出路。管地用地方式不转变,直接影响武进乃至全市的对外形象和长远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沈瑞卿说,武进区着力念好“查、建、整、逼”四字经。

  “查”,就是立即行动,形成严肃查处的氛围,对客观原因造成的重点项目配套设施违法用地等,实事求是地给予补办用地手续;对一批情节严重的违法项目进行严肃查处,拆除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表示严肃查处整改的决心;查事又查人,22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武进历史上前所未有。

  “建”,就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把查处违法行为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守土有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依法依规用地与领导所受奖惩、地方相关政策的宽严度等挂钩,管好管坏不一样;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成立土地“110”,加强日常巡查,推动关口前移,降低执法成本和代价。

  “整”,就是整理挖潜,对18万亩工矿用地进行“回头看”,腾挪低效用地;对城乡用地现状进行全方位审视,开展土地整治;利用“飞地”,帮助部分企业在武进之外寻找发展空间,推动跨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进一步重视高效用地,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途径。

  从这位区委书记对依法依规用地条分缕析的阐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发展理念、管地用地理念的深刻变化,也是对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最好注解。

  不讲情面的“天眼”,带给常州不少“意外”收获,突出表现为“一升一降”。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提升了:截至11月底,全市已经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200亩,清理盘活存量土地将作为今后拓展用地空间的常态化管理方式。对各类建设用地项目严格强化开竣工管理,正在推行在工业项目施工期间发放临时土地使用证的做法,通过竣工验收后发放正式的土地使用证,以此强化合同管理,促使这些工业企业早日竣工投产。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作用,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以及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按照“调优结构、集聚产业、完善功能、节约集约”的要求,优先保障用地。涉地信访量明显下降了:常州市从过去全省涉地信访较多的城市转变为信访量最少的城市之一,部分辖市区已实现涉地“零信访”。武进区雪堰镇党委书记姜甫明深有体会,他说,过去镇里涉地信访不断,今年的信访几乎为零,肩上的担子变得轻松了。

  与常州相似,武汉市作为被约谈城市之一,在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试点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同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上来,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违法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由2008年度14.6%下降为2009年度的4.64%,土地执法监管形势发生明显好转。

  实践表明,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强力推动下,依法依规用地不但不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疏堵结合、多措并举,严肃查处整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形成强大威慑

  “土地管理和执法的关键是各级党委。如果书记不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依法依规用地和管地,那么违法违规用地势头是遏制不住的。”武汉市市委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党委领导在依法依规用地中的导向作用。

  党政同责。武汉市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上来,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区签订了《查处整改土地违法行为责任状》,明确规定各个区政府是辖区内查处整改土地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区长是查处整改违法用地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各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得超过15%的问责警戒线,超过警戒线的,对该区全年绩效管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着力推动违法用地行为查处整改工作,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将扣减该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直至按要求查处整改到位。武汉市部署开展了土地执法秋季行动,集中时间、精力、人员,对全市新开工项目用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在违法用地清理及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阮成发市长对照全市违法用地项目明细表、查处整改工作进度表和项目现场照片,与涉及违法用地项目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逐宗进行会审,要求最大限度消除违法违规用地,不讲人情和条件。

  常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所辖各区(市)党政主要领导为土地管理第一责任人,各地区年度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不得超过10%,否则对该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及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一律进行责任追究。在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到位之前,一律暂停受理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所辖各区(市)、镇(街道)党委政府也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部门联动。常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市和所辖各区(市)发展改革、监察、建设、公安、检察等16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分别制定了《共同责任机制实施方案》,确保在项目建设和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在土地执法行动中通力协作,联合办案,及时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共同防范和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发生。武汉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发展改革、工商、规划、建设等部门共同履责,强化国土资源部门与公检法的执法联动,共同遏制违法行为。

  有堵也有疏。武汉市洪山区欧亿德农业生态园违法用地项目在整改过程中,存在在水泥路上盖泥土的弄虚作假行为。市政府立即召开情况通报会,要求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这一违法行为。市纪委、市监察局督办此案,要求做到“查事又查人”,并与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成立专门班子,进驻项目所在地展开调查处理。洪山区组织拆除了违法用地上的建筑和230米长的水泥路面,恢复了土地原貌,并对6名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圣烈村,一处交通干道旁,大约17亩土地已经平整好,靠近公路的地方还能看出旧围墙拆除的痕迹。镇党委书记姜甫明说,这里曾违法建有6400多平方米厂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后,镇里痛下决心加以拆除。针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突出等问题,武汉市认真反思,对重点项目用地报批进行跟踪,加快审批进度。多次召集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铁路等用地大户,共同研究,督促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报批进度。

  奖惩并举。武汉市规定,凡是市以上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违法用地问题的,及时提出纠正或整改意见,在纠正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并依照有关规定实施问责。凡是耕地保护得力、违法案件查处及时到位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扣减用地指标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常州市新北区建立土地执法保证金制度,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向区政府交纳5000元至20000元的土地执法保证金,区政府对各镇(街道)土地违法和涉地信访案件立案、结案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对全年未发生违法违规用地和市以上涉地信访的,给予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双倍保证金奖励,否则予以没收。同时,建立工作经费奖励制度和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制度等,有效调动各级党政领导依法依规用地的积极性。

  高精度、全覆盖的“天眼”,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产生了强大威慑,有效维护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创新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大力倡导主动执法、科技执法、系统执法,执法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12月12日,久旱的武汉市迎来一场小雨,空气能见度很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接收到正在辖区内巡逻的执法车传回的图像,车外车内兼控,车外图像是执法现场,车内图像是执法人员工作情况,兼具管事和管人的功能。这部数字执法车,能够进行现场录像、远程抓拍、远程会商等。

  “这是我局吸取教训,提高执法效能,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的一大创新。”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文彤告诉记者。“过去每年要应付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一种上级检查我们、我们就检查下面的工作模式。被动的工作模式不容继续,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制止、查处违法用地,如果都等到卫片发现后再查处,工作就会滞后、陷入被动。”武汉市还每年两次主动购买卫星影像资料,先行开展卫片执法检查,确保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为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常州市明确规定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土地执法工作中的职责,完善了“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工作机制。要求基层国土资源所开展执法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对违法当事人发送《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违法用地行为向上报告的同时,必须先报同级政府先行处置,3个工作日内不能有效整改的,国土资源所应当立即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由市国土资源局报市政府后,开展查处整改工作。

  科技执法。武汉市实施车载移动执法监控系统的同时,建立违法用地信息数据库,将执法巡查、新增建设用地踏勘和卫片监测等多方面信息录入数据库,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便携式电脑,就能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及时调阅违法用地信息,使执法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下发处罚意见,制止违法行为。推行批后项目在线监控。武汉市自主研发将视频监控、激光扫描等技术应用在国土规划执法的监控系统,2009年度在国内率先投入使用,实现了对批后建设项目24小时全程监控,做到了“天上看、网上查、短信预警”。“天上看”,就是在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塔吊上布设监控设备,设置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使执法人员通过电脑对建设项目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网上查”即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现场进行量测,通过与审批信息的快速比对,及时发现建筑物“长高”、“长胖”等违法建设行为,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将违法建设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并能完成取证工作。“短信预警”,就是将立体视频量测的结果与项目审批资料进行对比和定量分析,在出现违法建设时启动预警机制,并将预警信息通过SMS技术传送到执法人员邮箱和手机上。

  系统执法。武汉市发挥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合一的体制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协同执法。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将过去由执法监察机构唱“独角戏”的局面改变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大合唱”,通过建立土地审批、供应、发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处理机制,形成对用地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过去分管执法和用地报批是不同的局领导,各管各,工作容易脱节。如今,一位局领导同时分管执法和用地报批,大大强化了执法监察与其他工作的关联度。武汉市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从选址开始,就进入监管范围,用地规划许可、用地报批、供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都纳入监管视野。新增建设用地踏勘由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执法监察支队负责,发现违法违规项目一律查处整改到位后才能开展项目报批工作。内部各处室、二级单位均有监管和告知的义务,对不服从管理的违法单位,停止办理用地及规划审批手续。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威力和效果不断显现。但是,土地执法监管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有丝毫放松。韩九云说,明年常州市将部署开展“国土资源管理提升年”活动。张文彤说,武汉市土地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种低调,源自对违法违规用地形势依然严峻的清醒认识。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走过了十年历程,检查范围逐步扩大,从66个城市扩大到覆盖全国2859个县(市、区、旗);方式不断创新,从最初单一的发现、查处、通报,发展到2007年度实行约谈制度,2008年度实行登门通报、集体约谈和委托约谈相结合,并扣减用地指标,2009年度还要在此基础上,实施问责;工作逐步规范,制定相应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工作程序、技术要求以及政策界限。

  扬眉剑出鞘。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启动约谈、问责在即,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一批党政干部倒在利剑下,倒在耕地保护红线上,更希望看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在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等方面进一步展示威力,推动全社会科学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发生新的飞跃。

  回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十年历程,启迪我们走好未来的路。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责任编辑:Newshoo)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