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靴子”落地,“苦日子到头了”、“重大利好”、“彻底改变山西形象”等一系列评价传递着山西人对这一重大部署的期待和渴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则强调,相信借这次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山西省能够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和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
自2005年上海浦东新区拉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为国家“综改区”)建设的序幕以来,山西省已是国家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综改区”,涉及面积最广,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辖太原、大同、朔州等11个地级市。与其他八个国家“综改区”相比,山西省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的区域。
山西是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长期以来,由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被定位为新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建国后累计为国家贡献近100亿吨煤炭,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用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的话来总结,就是产业过于单一,安全压力大,经济效益低,总之是一种粗放型、初级化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山西转型路已经走了十年,其中不乏艰难的抉择和早已先行先试的诸多探索,但山西省尚未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据相关专家透露,尽管山西深知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但鉴于历史、体制和政策等多种原因,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转型发展的困难和风险很大,亟需国家层面的“外力”支撑。
由此,2008年下半年,山西省就开始酝酿“综改区”一事。在2009年、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山西省人大代表曾就此事积极呼吁。从2010年4月山西省申请方案上报中央后,历时半年审批即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获得批准最快的综改区之一。在“十二五”规划定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获批被认为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具体体现和重大实践。
彭森指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讲,一要重点处理好传统产业转型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二要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最后则要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据介绍,国家给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权;第二个是目前其他国家“综改区”已有的一些好经验、好政策,可以优先在山西进行移植和推广。
目前,山西省已将“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建设作为该省“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将进一步明确远期、中期、近期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细化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撑措施,确保试验区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山西将在产业结构转型、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五个重点领域推进试验区工作。通过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同时进一步提升山西能源基地战略地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牛仁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