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将贯穿我们有生之年_顶尖财经网

低碳概念将贯穿我们有生之年

加入日期:2010-12-13 4:23:44

  我经常被圈子里的人问到:如果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铁开通了,你来回京沪的话,还会不会再选择飞机?我的回答是:如果是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高铁。

  原因并不仅仅是常常体味到飞机误点的痛苦,而是乘坐飞机的附加时间和成本太高。通常机场都在郊区,来回机场的时间和候机的时间加起来一般会超过在飞机上的时间。现在一二线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铁,未来城市之间还会有更多的城际铁路连通。平时我们到江浙的企业做调研,开车会很累而且经常遇到堵车,现在只需2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活更加便利和环保了,可谁注意到这里面的投资机会了?机车、铁轨、票证等配套设施的投资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数字,而人均能源的消耗与排放方面,火车只有飞机的约1/10,所以这个市场的未来会非常宏伟。

  可即便如此,这仅仅是低碳生活一个小小的情节,未来这一覆盖范围非常广的投资主题已深入人心,同时是一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革命。正是对相关行业的需求,决定了其蕴含的巨大的投资机会。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的核电投资约占全球25%;而中国装机的风电机组四季度全球占比高达50%,多数新能源、电力设备相关行业与公司接到巨额订单,未来行业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低碳经济是市场中少见的涵盖范围很广的投资主题,既有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又有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更有第三产业的各类服务业和金融业;在地域上也没有明显区别,没有沿海的企业就比内地的企业优秀之说。可以说,当这个新颖的主题扑面而来的时候,投资者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

  从通常的思维逻辑来看,遵循能源的流转循环路线是一个思路。能源在生产上有太阳能、风能与核能等行业;其次能源在传送中需要有储存、运输的过程,则有智能电网、电池材料和技术等行业;最后在应用上有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等概念的行业。”

  不过,在投资上,我们可能并不需要遵循这个推进程序。投资所关注的逻辑更多的是成本和收益的路径。按这个来排序的话,上述的过程几乎正好是颠倒过来:首先是节能,然后是减排,再后面才是新能源和碳交易等。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单位GDP能耗上是有硬指标的,我们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减排40%~45%,肯定是挑最容易做到的先来,从成本和效益比来看,节能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减排,最后是新能源。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本上也有这个趋向。欧美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始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研制和发展,而目前部分领域剩余的技术和产能已经走到了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阶段。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看,标普全球生态指数在金融风暴前连续多年远超标普100指数,比如2005~2007年分别跑赢后者7%、24%和20%,但是2008年和2009年却跑输9%和15%。可见,在当前的科技手段下,要不断提高能效将会越来越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积累才可能有突破。而目前中国正是处在类似当年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初期,相关的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巨额的资金投入下,一定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连续若干年跑赢大盘指数的可能性相当大。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揣测低碳经济会不会是概念炒作,或者是一阵风的主题。我可以引用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话来说,“目前世界所面临的两个问题:金融风暴和气候危机,可同时靠发展低碳经济来解决。”作为目前人类能想到的唯一能解决所有重要问题的助推器,低碳概念是不会被轻易放弃的。中国的10年减排承诺只是第一步,2020年以后,联合国会有更高的减排计划提出,目前的提案是到2030年全球排放比2010年减少30%,到2050年减少60%,而世界各国都必须用这样的排放预算来约束自己,低碳的概念在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