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首度破“五” 经济会议定调(附股)_顶尖财经网

CPI首度破“五” 经济会议定调(附股)

加入日期:2010-12-12 11:36:0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11月CPI破五创28个月新高 加息警报尚未解除
  CPI首度破五创28个月来新高
  发改委预计中国12月份CPI可能回落到5%以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核心议题将涉及遏通胀
  四大实力券商力推19只通胀受益股
  人民日报表态抗通胀 10股将比肩王府井
  
  11月CPI破五创28个月新高 加息警报尚未解除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11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达到今年的最高值,创28个月来新高。
  今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受访经济学家认为,随着12月份翘尾因素的减弱,物价将会有所回落,但加息警报仍未解除;由于经济的通胀压力正持续增加,管理层可能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
  就在11月CPI数据公布的前夜,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猜测,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目标。
  不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是预期作用,利率对于实体经济运行的作用,其实远远比媒体、老百姓的感受要低,但政府要调高利率,这是一个信号作用,表明中国决策者对通胀及诱发资产价格泡沫的忧虑。
  11月份CPI达5.1%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1至11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1至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11月份我国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类价格下降0.7%。
  调查还显示,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1.4%。1至11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5.5%。
  食品价格是主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推高CPI破五的第一推手。在CPI的八大类构成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再次稳居CPI八大类构成中涨幅第一。
  不过,在政府近期密集出台的调控措施影响下,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商务部持续跟踪的18种蔬菜价格自11月份开始几乎全部出现了回落。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认为,目前的通胀压力从根本上反映了自2009年以来的货币供应增加49.5%,以及资源价格和国内工资上涨的趋势。她预计,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11年,但不断上涨的商品价格尚未渗入终端商品及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将继续对经济产生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食品通胀压力,但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政府价格干预措施的逐步实施,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12月CPI将平稳回落。
  李稻葵也认为,明年整体物价水平会保持比较温和的水平,上涨幅度可能会超过3.5%,但不会高于5%。
  通胀压力加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天在发布会上称,11月份CPI上涨的幅度,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国政府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稍稍超过3%应该也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
  对于此次CPI数据的高企,盛来运分析,从环比指数构成的变化看,11月份比10月份物价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居住类以及衣着类三项产品的环比指数上涨决定的。11月份物价上涨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季节性的变化有关,因为进入冬季后对肉、蛋、菜的消费要增加,会在供求变化上有所反映。
  未来通胀压力会持续较大,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这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盛来运表示,12月份有很多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最有利的条件是国务院16条措施的效果会不断显现。另外,翘尾因素在12月份就没有了,这对拉低物价总水平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只要按照国务院40号文件的要求,抓好落实,保持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基本稳定是能实现的。
  加息警报尚未解除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房地产新开工和销售面积仍维持在历史高位。专家认为,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和2010全年的GDP增长可能会高于预期。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从统计局数据来看,经济活动强劲、贷款增速回升和通胀升温使得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十分必要。11月份新增贷款达5640亿元,如果按原先全年7.5万亿元目标来计算,留给12月的新增贷款额仅为540亿元,7.5万亿元目标不可能守住。
  汪涛认为,从现在到明年的12个月之内会加息100个基点,年内有可能加息一次。不过,政府在加息和流动性管理方面将继续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并且明年的新增贷款目标只会适当下调至6.5万至7万亿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11月CPI还没达本轮通胀峰值,未来仍然存在加息可能。年内加息比明年加息更好。现在加息有利于表明央行防通胀的决心,可以缩短政策生效时间差,同时有利于未来出现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年加息可达5-6次之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到23%水平。(东方早报)


  CPI首度破五创28个月来新高
  本报北京讯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继10月同比增长4.4%后,CPI再创新高,这也是中国近28个月以来CPI的最高值。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再度在数据发布前夜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说明各方已共同认识到通胀问题的严重性,这也预示调控部门未来将进一步加紧货币政策收紧。
  对CPI又创新高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称,从同比指数构成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它们推动了同比的CPI上涨。11月,食品类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8%;这两项合在一起就使贡献率达到了92%。
  他补充说,11月份物价上涨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季节性的变化有关,因为进入冬季后对肉、蛋、菜的消费要增加,反映在供求上有些变化。
  对记者一直追问的今年3%左右的CPI能否实现的问题,盛来运一改以往有难度但有信心的措辞,而是在数字上进行了一番解释,由于11月物价同比上涨5.1%,而1~11月已是3.2%,但我们原来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还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那么3%稍稍过一点,也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
  明年的通胀压力是否很大?对这个问题,盛来运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仅表示,随着两节临近,食品需求量可能会增加。但国务院40号文件有很周到的安排,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能实现的。(广州日报)


  发改委预计中国12月份CPI可能回落到5%以内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1日说,预计今年1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可能回落到5%以内,因此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11月份CPI同比涨幅(5.1%)将是今年的高点。
  周望军说,12月份,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因素将下降一个百分点。加上11月底以来,居民生活必需品粮、油、肉、菜价格趋稳或者有所下降,我们初步预计,11月份CPI涨幅是今年的高点,12月份CPI涨幅会有所回落,可能回落到5%以内。
  他承认,由于10月、11月份新涨价因素较多,对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滞后影响是较大的。预计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11月份CPI涨幅确实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为稳定物价,保障民生,中国政府11月17日召开会议,并于11月19日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从11月20日开始,全面贯彻落实上述部署,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各地蔬菜价格开始明显回落,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趋稳,面粉价格开始小幅下降,生猪出场价连续两周下降。
  周望军说,粮、油、肉、菜这些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趋稳,为后期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2月3日,中国领导层明确2011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此间专家认为,这将为稳定物价奠定宏观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控制物价较快上涨的根本性措施。(新华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