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_顶尖财经网

人民日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加入日期:2010-12-1 12:44:1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中国官方媒体指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
  中国官方媒体周三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中国要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这是官方媒体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缓解投资者近期因紧缩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显示出官方对维护股市稳定的坚定立场。
  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三再次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要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该文还指出,11月12日股市的暴跌,除了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之外,上调印花税谣言和国际投行向投资者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
  该文指这家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建议监管机构追查到底。
  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保持股市稳定。
  上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增速高于9月份的3.6%。明显受到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影响,这使得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而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虽然高于1-9月的2.9%,但仍然符合今年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
  由于担心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出货币紧缩政策,包括此前一系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10月份提高利率的严厉措施等。可是目前来看,单纯的收紧货币措施对物价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不过,股票市场对官方紧缩政策的反应则立竿见影。
  中国大陆A股基准指数11月全月累计暴跌了5.3%。
  其中,11月12日单日暴跌5.16%。而据媒体称,高盛(Goldman Sachs)11月12日在市场开盘前向部分客户发出邮件,建议卖出所有中国股票,这被认为是暴跌的导火索之一。(环球外汇网)


  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周三表示,央行已提高了政策针对性,采取了公开市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令货币政策向稳健性转换。目前这些政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杜金富是在上海巴黎欧洲金融市场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的。
  今年以来,央行已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居高不下,令市场对未来加息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预期不减。
  此前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央行一直对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速等经济指标保持密切关注,会根据形势的不同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机构备粮峰值已过 12月资金压力趋缓
  进入12月份,年末这一季节性因素将开始发挥作用。资金面在经历了11月中旬开始趋紧、11月底紧态加剧之后,市场对于未来继续收紧预期的副作用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位受访银行间人士认为,资金面紧张的峰值已过,随着年末资金支付需求快速上升,央行保证流动性安全的必要性开始凸现,12月份资金面将会维持总体均衡。
  11月中旬开始的资金面紧张态势,一度令市场对央行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甚至年内二度加息忧心忡忡。实际上,这一波始于11月中旬的资金价格上扬,正是缘于央行10日宣布上调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而19日宣布的再度上调无疑加剧了这一紧态。市场一度认为,央行史无前例地在9个工作日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要开始对流动性宣战了。
  在截至昨日的14个交易日内,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各期限品种已出现最多接近200个基点的涨幅。其中,隔夜利率由1.5258%至昨日2.1809%,涨幅66个基点;7天利率由1.6339%至3.3337%,涨幅170个基点;14天利率由1.7932%至3.7769%,涨幅198个基点;21天利率由1.9943%至3.7705%,涨幅178个基点;1个月利率由2.4%至3.8240%,涨幅142个基点。
  银行交易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尽管12月份资金面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机构对未来趋紧的预期已在11月充分体现,尽量都在提前筹备资金,以防备届时流动性瓶颈的出现。实际上,11月23日的21天回购大涨96个基点,创年内新高,正说明了机构提前备粮的冲动。
  不过,近三周以来,央行并未在公开市场中大幅提升央票发行利率,导致央票数量维持地量,昨日的1年期央票10亿元发行规模也是仅在2007年10月出现过一次。前两周,央行已连续净投放资金合计1300亿元,本周如此低的发行量,净投放亦有望重现。对此,宏源证券高级债券研究员何一峰认为,如果央行一步到位提升央票利率,势必加重市场对基准利率上升的压力。再加上目前流动性已经很紧,央行加大紧缩力度并无必要。
  此外,每年12月份都是现金的支付高峰,而一旦商业银行头寸过紧,势必影响市场整体流动性安全,所以,央行不会继续收紧银根,以防止市场出现过大波动。同时,每年年末的超万亿规模财政存款释放,也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记者向各大国有银行相关部门了解到,每年的国家预算内盈余都会上缴国库,以财政存款的形式存在,到12月份又集中回拨出去。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释放的绝对数额很大,但由于渠道与路径分散,以及机构对此有相对固定的预期,这并不会造成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央行也不会对此进行额外的对冲。
  市场人士预计,在12月底,由于元旦期间的资金需求上升,资金面将会出现季节性趋紧,但总体不会超越上周的极度紧张态势,整个12月份资金面将会是总体均衡的。(证券时报)


  6500亿热钱正在潜伏 目标大蓝筹
  市场的急速下跌极可能是一场阴谋。媒体报道目前囤积在香港蓄势带入的热钱,可能已经高达6500亿港元,这也可能是热钱大潮中的一小部分。据估计,涌入内地的热钱有60%至65%进入商品市场,30%左右流入股市。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0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规模是9月的2.4倍。热钱的蠢蠢欲动或预示着,股市仍有上升空间。
  新增资金目标首选大蓝筹
  业绩良好、估值极低的大盘蓝筹股应是最合宜的投资标的。第一创业证券认为,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应能维持较长时间,首先是银行利率大幅低于通胀水平,持续的实际负利率会导致存款搬家,而房地产及实物商品市场投资受制,投资方向唯有权益市场;其次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热钱会持续流入,进而支撑权益市场资金面;而股票市场的新增资金必然会首选业绩优良、估值低廉、极具安全边际的大蓝筹板块。
  一方面由于中小市值品种前期涨幅巨大,并且很多都是最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另外,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以银行股、两桶油为代表的大市值品种的股价,很多都处于历史低位,价值洼地明显,很有可能成为规模庞大热钱的理想去处。
  正经历70万亿的重配行情
  提到蓝筹,有人联想的是金融、地产、资源等为代表的大盘股。其实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当下的蓝筹阵营里,以新兴产业和消费类为主的新兴蓝筹也是一大类,随着新兴蓝筹股标的指数,上证380于近日正式在上交所登陆,沪市的蓝筹指标再添新军。正在发行的上投摩根大盘蓝筹基金为例,以传统蓝筹和新兴蓝筹为双驱动,在目前的结构性行情中将主要配置新兴蓝筹。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经理罗建辉指出,目前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但其未来走势有望逐步上行,由目前的结构性行情触发为全面性行情的概率较大。因此近期市场的下跌,反而提供建仓新兴蓝筹的良机。
  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M2总量为70万亿,其主要流通分别在于实业、房地产、债市、股市四个方向。股市具备着结构性机会的优势,一旦形成盈利效应,资金将不断入场。而目前市场正经历的是一个70万亿重新配置的行情,股市必会演化成为投资机遇浮现的主场,罗建辉强调。(重庆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