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纸上的金额终于兑现成了触手可及的钱财!
11月1日,创业板迎来了首批28只个股(宝德股份除外)11.14亿原始股的解禁“巨浪”,这一天,也被誉为原始股东兑现真金白银的历史一刻。
解禁当日,创业板出乎意料的火热,指数狂飙,个股大涨,巨量限售股解禁成为一场“喜剧”。然而岂料,欲减持的股东早已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减持通道,即大宗交易平台。
9笔折价交易,成交2.89亿元,涉及包括金亚科技、华谊兄弟等4只个股,创业板减持的序幕在大宗交易市场正式拉开。
11月2日,吉峰农机、银江股份分别大跌8.1%和6.36%,领跌整个创业板100多只个股,无独有偶,这两只个股均于前一交易日遭到其原始股东在大宗交易平台的减持。这一天的暴跌,意味原始股东减持负面效应真正显现。
11月3日,减持“梦魇”让创业板再遭重创,遭到原始股东抛售的上海佳豪、机器人以及爱尔眼科跌幅均超5%。连续遭到抛售后,创业板个股的减持公告也随即登出。网宿科技遭到创新投资集团、创新资本、达晨财信三家创投公司持续减持,硅宝科技、吉峰农机双双遭到董事减持,而南风股份董事则忙中出错,违反买卖规定,眼看着套现的金额成为“泡影”。
近两日,大宗交易又迎新 “面孔”,鼎汉技术、安科生物、中元华电纷纷上榜大宗交易信息,遭到原始股东不同程度的抛售。
一周以来,减持成为创业板最热门的话题,原始股东财富兑现,过桥减持,投资者议论纷纷。不断的减持,也让深交所祭出新招,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严控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
经过数日减持后,另一种声音再次响起,“跌出来的机会!”创业板首批28只个股在抛压下,到底暗藏何等投资机遇?请关注本报证券周刊为您准备的创业板解禁一周的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