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意味着什么_顶尖财经网

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加入日期:2010-11-7 10:23:50

  新望

  有人用一起车祸来说明全球化的含义。

  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撞车交通事故,被撞的车子是由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造轿车,司机是比利时人,事故原因是因为他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 整个车祸经过被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跟踪拍下,该摄影师当时骑的是辆日本摩托车。后来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一个中国人使用比尔·盖茨的产品把这条消息告诉了你,你正好在一台印尼生产的 IBM 电脑上读到了这条消息。

  如果说上面这则故事说的是横向的全球化,那么,下面这则故事将为你生动地注解纵向的全球化。

  2008年9月15日,世界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欧洲央行当天宣布向商业银行系统注资300亿欧元;10月8日,全球各大国央行同时行动,纷纷降息50个基点;10月9日,韩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有关政府当局,放松了货币政策,向银行注资;10月24日,英国政府公布数据,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1992年以来首度下降;10月25日,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因其汽车销量在最近几周内出现“显著下滑”,计划从12月11日开始全线停产一个月;11月初,中国“珠三角”地区则被企业大面积倒闭的阴霾笼罩,国务院迅速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确定了总额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15世纪中期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经历了第一次全球化。自20世纪90年代起,冷战壁垒被拆除、新技术革命爆发以及WTO的运行,使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市场。

  在享受全球化巨大红利的同时,人们也在担忧:全球化会不会扩大贫富差距?谁来调控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是否会伤害文化的多样性?全球资源是否会被少数大公司控制?巨型公司是否会形成难以制约的权力?全球化会不会加剧世界经济的动荡?

  全球化的主角是谁?

  公司自诞生起,就开始了扫除障碍、跨越国界的远征。如今,在全球化的壮阔舞台上,活跃着一个个出色的舞者,微软、通用电气、思科等这样的跨国公司,便是全球化这台大戏的主角。这些商业巨子们,手握巨额商业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配置全球资源,构建全球网络,并以此开展全球性的企业内部分工:研发在一个国家,原材料的采购在另一个国家,生产车间在第三个国家,服务中心在第四个国家,然后向全世界出售产品。全球经济正是在跨国公司这样丝丝入扣的分工协作之中悄然走向了一体。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就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者,是全球化大潮的弄潮儿。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从争夺、冲突到分享、合作,公司将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全球化的深入,带来了跨国公司层出不穷的创新。跌落谷底的IBM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新舞台,将经营重点从制造转向服务,成为 “后起之秀”;诺基亚依靠先进科技,布局全球市场,重新走向世界;戴尔采取和联邦快递合作进行的订单式生产配送,创造了全新的零库存商业模式。

  全球化的深入,带来了跨国公司史无前例的兼并风暴。波音兼并麦道,美国在线买下时代华纳,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宣布合并。鲸吞式的并购成长,成为跨国公司成功的利器。来自发展中国家跃跃欲试的挑战者,它们利用后发优势,欲与跨国巨头们一争高下。华为、腾讯、比亚迪、阿里巴巴、吉利、迈瑞,这些后起的中国公司凭借其持续创新的能力令同业跨国巨头们深感不安。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好处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最初形式。凭借相对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低廉的制造成本和成熟的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工厂”。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标杆企业渴望“走出去”,资源类、海运类和金融类大型国企更是海外扩张的排头兵,它们的远航不断赢得新的资源,从而反哺国内经济。

  “全球化”还是“本土化”?

  面对全球化,跨国公司学会了尊重与谦卑。跨国公司无论身在何处,只有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理想生活的价值,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才能赢得未来。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会满足于只靠廉价商品走向世界,也没有哪个公司可以轻轻松松地走进异国他乡。

  全球化的深入,带来了跨国公司“水土不服”这一难题。曾几何时,“标准化”一直是跨国公司开疆辟土的王牌,产品的生产、经营甚至价格都高度统一。然而,全球化的深入与各东道国法律规则、政府管理制度等的巨大差异之间产生了极大冲突。是“一体化”还是“本土化”?跨国公司必须谨慎地协调二者。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遭遇配方安全危机后灵活应变;日本索尼公司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大量生产的仍然是带有鲜明美国文化特征的电影;营业在中国的肯德基餐厅已不再是汉堡包一统天下,食品中增加的中国元素给顾客带来更多的本土化感受。

  全球化浪潮给中国企业也带来新的考验。汇率升值、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壁垒、企业倒闭潮、民工失业潮、反倾销调查、海外收购折翼……诸如此类的一系列事件撩拨着我们的神经,是关门保护,还是开门竞争?全球化对中国公司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新望:本报研究院院长,经济学者。《公司的力量》同名书亦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陈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