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大熊猫野化放归实验低调启动,十几位科学家带着精心选择的4只怀孕大熊猫,前往四川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开始为期数年的野外生活训练。这是向野生种群补充新鲜血液的试验和探索,也是我国实施拯救“国宝”大熊猫的一个重要措施。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与它同时代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
为拯救“国宝”,我国采取一切可能的保护手段——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走廊带,加强栖息地保护管理,建立人工繁育基地,组织科研攻关,发展圈养大熊猫种种群。到目前,大熊猫保护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法制管理成效显著。近20多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定、法制建设、机构设立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作了重要部署。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大熊猫被定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相继颁布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制止乱捕滥猎以及严惩猎杀大熊猫和倒卖走私大熊猫皮的法规法令20余项。
综合措施抢救保护。国家林业局于1992年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2001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从1963年至今,我国先后建立了以大熊猫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6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大熊猫保护区总面积近320万公顷,使近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的野外大熊猫个体得到有效保护。据介绍,到2030年大熊猫保护区将达到74处,使全国95%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此外,我国还不断加强对野外大熊猫栖息地的巡护和监测。1983年至2010年6月,全国共抢救病饿大熊猫316只,其中救活236只,经治疗康复后放回野外136只。
易地保护突破难关。我国大熊猫的易地保护先后突破了长期制约圈养大熊猫种群发展的繁育中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及育幼成活难这三大难关,实现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自我持续和发展。基本建成以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楼观台大熊猫救护中心和北京动物园为重点的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截至2010年6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289只,人工条件下繁育的个体超过70%,结束了对野外大熊猫个体的依赖,基本实现自我维持。
野生放归提升数量。2006年4月进行了大熊猫“祥祥”的野外放归,标志着我国大熊猫野外放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2002年的全国第三次野生大熊猫数量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6个地(市、州)45个县(市、区)194个乡(镇)。栖息地总面积230余万公顷,野生种群数量1590余只。在野生大熊猫分布的地区中至少有19个行政县的熊猫数量有所增加。
大熊猫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自然遗产,大熊猫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受到国宾礼遇,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大熊猫热。全世界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稀世珍宝大熊猫与人类共存。
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怀下,保护国宝大熊猫的意识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大熊猫产区,大熊猫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
大熊猫是不幸的,因它一度濒临灭绝;然而大熊猫又是幸运的,因为它迎来了鼎盛时代。
(责任编辑:Newshoo)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