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财经官员最近似乎频繁谈及国内股市的国际板建设。先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于27日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推动国际板建设,着力解决相关法律问题。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29日表态,央行希望国际板能够尽快推出。
众所周知,国际板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此前早已讨论甚多。不过,当财经界高官接连论及于此,不论出于有意还是偶然,都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是不是国际板问世的时间表临近了?结合此前有关方面放出的“国际板有望年内推出”的声音,确实让人感到国际板渐行渐近。
早在2000年,便有联合利华等海外公司提出在上证所挂牌的意愿,如今十年过去了,国际板仍处于孕育阶段。无疑,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来看,国际板的推出是大势所趋。推出国际板,不仅可以为一些世界知名企业提供一个新的上市平台,为国内投资者增加投资渠道,也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加快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国际资本也将持续流入,单纯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很难完成对冲外汇占款,迫切需要增加渠道,国际板的推出正好可以成为容纳流动性的“池子”。这样的“池子”论,似乎有一种将国际板短期工具化的意味,但从外汇储备增加投资渠道的角度观察,推出国际板,能够起到相关的作用。
从先期表示对国际板兴趣较大的企业来看,很多都是标志性的跨国企业,例如汇丰、通用电气、路透社、大众、奔驰、可口可乐、西门子、东亚银行等等。可以认为,如果这些公司能够通过国际板挂牌上证所,那么将为中国投资者和外汇储备增加投资渠道,也将丰富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产品,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也正因此,国务院的态度十分明确:在适当时候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
除了一些制度细节外,此前市场关于国际板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以何种货币计价;二是担忧国际板成为国际资本疯狂圈钱的“老虎机”。在这个背景下,当前筹备国际板的重心在于,既要扫清认识上的障碍,更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合适的发行办法、结算办法和上市规则、交易规则。
从目前情况看,上证所酝酿的国际板将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发行方式目前来看更倾向于直接发行A股。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计价将导致境外投资者无法参与国际板,进而将真正的跨国公司阻于门外。不过,从B股的发展情况来看,外币计价的方式,不仅限制了B股市场的发展,而且也让B股的走势更容易受到地下资金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更有可能成为热钱进出的通道。
事实上,外管局相关人士曾在多个场合声明,推出国际板后,有关外汇方面,涉及前期费用汇入、能否兑换、发行后人民币与外部的兑换及外汇退出问题,都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碍。在一定意义上,国际板的推出,还有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国际板的推出与否,以及推出后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相关规则与制度的设计是关键问题。避免国际板真的成为所谓的“国际提款机”,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建设与游戏规则加以保证。鉴于一个新生事物可能带来的麻烦与问题,事前的缜密论证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个方面,创业板的一些教训也是应该汲取的。已满周岁的创业板在实际运行中遭遇不少批评意见,其中的问题值得反思。
很多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对于国际板的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上的疑虑、不足或不正确的认识。其实,种种疑虑与认识的不足都不值得奇怪。毕竟,证券市场是一个各方利益充分博弈的巨大平台,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板运行环境与有效监管,投资者就不可能不心生忧虑。真正消除市场疑虑、达成舆论共识的最好办法,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适时推出国际板。唯有着眼于长远目标、准备充分,且规则清晰,这样的国际板才真正能够健康运行。
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