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或在12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央行11月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
此前,央行曾在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其后,央行在2月份和5月份两次提高准备金率。由于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一度较为紧张,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未现回归常态水平表述。分析师认为,此时重提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意味着四季度货币政策将继续从紧调整,央行或在12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在三季度的报告中,央行对外部流动性的持续宽松持警惕态度。央行认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一定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
报告称,受复苏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经济体政策退出较为谨慎,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
同时,央行对通胀预期的关注程度也较前期大幅提高。三季度报告称,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国际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压力不容忽视。……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此外,还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
但是,二季度报告对价格形势的描述则有利有弊,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回稳,国内生产能力较为充裕,经济趋向稳定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这些都有利于稳定价格水平。不过也要看到,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
基于对当前通胀预期和流动性形势判断的变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该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年内央行还会再度加息,四季度还可能全面调整准备金率1至2次。由于央行要控制M2增速在年初确定的目标之内,调整准备金率最可能的时点在12月份和元旦过后。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明年年初即开始执行较为强硬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2日也表示,由于流动性规模巨大,中国经济有形成资产泡沫的风险,中国央行可考虑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抵御这种风险。他同时称,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非常大,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鲁政委甚至认为,为了控制现在的投资强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宏观调控政策的提法应该改为双稳健,即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10月份PMI指数反季节强劲回升,将进一步强化当局关于经济稳固复苏的观念,并对未来增长波动的担忧消退;同时,购进价格分项指标的连续快速爬升,也大大增强当局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经.济.参.考.报)
央行报告首次详谈有效汇率 推出时间是否临近引猜想
央行在昨日晚间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以专栏的形式对有效汇率进行了详细介绍。虽然专栏中未提及中国的有效汇率推出的时间,但是联系央行副行长胡晓炼7月份所称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难免让人猜想,有效汇率的推出时间是否临近?
报告介绍,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些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有效汇率在衡量汇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有效汇率调整与双边汇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央行指出,当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贸易计价货币也在逐步多元化。与双边汇率相比,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对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更具参考意义。
9月份以来,由于美元的疲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短期内大幅上涨的趋势,因此市场不断有声音担忧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作用,而同时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却呈现贬值之势。因此央行此次强调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或许也意在打消市场的担忧情绪。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的数据,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至2010年9月已累计升值34.9%和57.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BIS测算的58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前10位。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计算自己的有效汇率并作为参考。例如,美联储一直以来对外公布自己计算的美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按不同货币篮子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发布指数,以反映美元对不同贸易伙伴群体的竞争力,这些指数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引用。(.上.证)
货币政策走向微妙 重点紧盯经济增长是否稳定
央行昨日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至少在今年年内,仍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从央行10月19日宣布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开始,市场人士就判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收紧信号。尤其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然悄悄转向。
⊙记者 苗燕 ○编辑 衡道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2日在出席金麒麟论坛时表示,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兴经济体在继续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一定连续性的同时,采取了收紧货币信贷的措施,这从新兴经济体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是有道理的,是应该的。
今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较大差异。侯云春认为,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下,不大可能再像去年那样全球协同一致采取大规模、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高失业率、高负债率、低经济增长,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加剧、资产泡沫化。因此,在政策选择上,美国和日本继续采取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而欧洲国家选择了在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收紧财政政策,治理主权债务,治理财政风险。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则决定了其要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模式。
而中国正是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正在持续走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现在物价上涨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占物价上涨总水平的70%。他称,今年年初设定的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但能够实现。不过,3%左右的范围包含在2.5%-3.5%的大区间之内。
但仅仅通胀压力,还不足以使货币政策基调发生根本性转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当前的观察点是经济的增长率是否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如果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下一阶段整个货币政策取向变化的讨论就可以进行。货币政策是不是可以从现在适当宽松转向稳健甚至是谨慎的货币政策?当然条件必须成熟,并不是说现在马上就要转型。李稻葵说。
央行不久前发布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压力,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已基本决定了全年的经济增长仍然稳定乐观。
侯云春认为:如果说去年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明年很可能就是最关键的一年。他认为,这种关键体现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能不能在不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平稳增长;中国经济能不能在去年投资超常规增长和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回升等。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扩大内需,依靠提高国内的真实有效的需求,来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上.证)
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昨发行510亿元一年期央票,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昨日发行510亿元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量比上周增加110亿元,为最近7周以来的高点。
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11月公开市场到期释放资金量缩水近一半,仅为3025亿元。到期量的下降,将提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资金回笼的效果。
其中,本周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为655亿元,而央行昨日发行的510亿元一年期央票已对冲近八成。因此,本周央行净回笼不仅将成定局,而且回笼量可能进一步提升。
目前,央行的持续净回笼还未对流动性产生影响,银行间回购市场的资金供给依旧处在宽松状态。其中,短期资金量价稳定,昨日市场基准指标--隔夜回购价格小幅下行至1.5914%。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