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仅可承受让人民币每年升值5%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10月29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金砖四国-G20学术与政策高层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中国仅可承受让人民币每年升值3-5%,超过这个升值幅度就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他表示,美国和欧洲国家可能会继续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
李稻葵说:从历史经验看,每年让人民币升值3-5%基本上还是可以承受的。不过,他也表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只取决于国内经济需求,并不会受到美欧施压的影响。他指出:人民币汇率调整必须在政府控制下缓慢推进,否则将导致出口企业破产倒闭。
截至上周五,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价已攀升到6.6908比1,自6月中旬中国重启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2.1%。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Muhtar Kent说:中国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别国的货币政策。
同样出席这次会议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钢明说: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幅度会超出预期。他说:但是全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估计不会超过5%。
近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虽然在刚刚闭幕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各方达成不打货币战争的共识,但在即将召开的G20领导人峰会上,汇率问题将成为各国领导人讨论的焦点。
李稻葵说: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也就是最差的局面就是这个汇率是由另外一个国家发出指令来修改的,这个调整的过程应该是逐渐的渐进的过程,可控制的,他指出,中国目在现阶段,基于市场的原因必须促进内需。
皮海洲:原始股解禁雷声大雨点小
11月1日,创业板迎来首批27家公司11.96亿股原始股解禁限售股锁定期为3年,不在此次解禁范围)。出乎很多投资者的预料,近12亿原始股的解禁,创业板不跌反涨,大涨43点,涨幅达4.04%。虽然次日股价出现回吐,创业板下跌32点,跌幅2.92%。但两天的涨跌相抵,创业板指数还上涨了11点。可以说,创业板原始股解禁,对创业板构成的冲击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呢?
利空出尽是利好
首先是创业板原始股解禁的利空消息基本上已被市场提前消化,因此等到原始股解禁时,已是利空出尽。回顾创业板最近两个月以来的走势,不仅远远弱于中小板,甚至比主板也差很多。主板市场从9月30日开始,连续走出强劲的上升走势,并直上3000点,但创业板在10月19日以前一直处于弱势盘整之中。而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股票更是从8月份以来就基本上处于调整阶段。首批28家公司股票长达2-3个月的盘整实际上正是在消化创业板原始股解禁所带来的压力。 28家公司的半年报也表明,在今年的半年报中,私募基金以及一些公募基金相继从28家公司股票中撤离。也正是经过了此前的充分调整,所以,一旦创业板首批原始股正式解禁,对市场的冲击反而不大了。
解禁不代表第一天套现
其次,11月1日虽然是创业板首批27家公司近12亿股原始股的解禁之日,但并不表明这些原始股就一定要在11月1日这一天全部套现,而只是表明从这一天开始,原始股可以套现了。至于什么时候套现,这需要原始股东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判断。比如这些解禁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创投所持有的,这些人的投资水平远胜过一般的投资者,还有的如黄晓明那样的解禁者,其股票投资也有专人打理,这些代人理财者同样有着较高的投资水平,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机会来减持。还有的解禁者,对公司今年的业绩有信心,对公司年终的业绩浪抱有希望。所以,尽管这近12亿限售股于11月1日同一天解禁,但什么时候套现却是原始股东自己的事情。如此一来,这近12亿股原始股套现的压力就被分散开了,不会在11月1日或某一天集中释放。
创业板面临炒作时机
其三,目前创业板正迎来投机炒作的大好时机。一方面是国庆长假以来,主板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中小板更是连创新高,创业板股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后,也会出现补涨的走势。另一方面五中全会的召开,也给创业板提供了炒作的题材。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发布,更是为七大新兴产业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如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8%;至2020年,这一比例将力争提升至15%。而创业板公司多属于七大新兴产业范畴,这无疑为创业板的炒作注入了活力。并且目前已进入11月,有意炒作年终分配题材的机构也会提前介入相关股票。而创业板正是高送转分配的重点战场,所以趁机低吸创业板股票,也是这些机构应有的选择。加上一些提前介入的创投资金,正好趁机炒作,拉高股价,以便为下一步的逢高派发作准备。
李迅雷:不应用显微镜来看宏观经济趋势
次贷危机后很多人都对全球经济充满了担忧: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甚至连迪拜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等都成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依据;美国量化货币政策、美元贬值,全球货币泛滥等,也令人产生全球爆发货币战争的担忧,对未来的通胀感到恐惧。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那么多年中,我们一直被灌输或者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美国面临种种问题和危机,但这个垂死的帝国主义却依然引领着全球经济整整50年。没有美国巨大的消费和科技进步,哪有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出口的独领风骚。
由于大家习惯于用显微镜看问题,看每月的经济数据,看越来越专业的经济指标,于是我们便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而如果回过头看,用显微镜看宏观,真是杞人忧天了。一般而言,大的危机之后经济发展就会平稳顺利很多,不会连续爆发危机。比如1978年的世界石油危机之后隔了10年左右才爆发了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引起的全球股灾,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也是相隔了10年。由此来看,我们似乎不用太担心马上又要爆发危机了。
另一方面,乐观者也经常容易把某些现象当作趋势,从而认为自己在任何时间段都处在历史转折的分水岭上。比如,在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前期,大家一致认同全球及中国已经到了新经济阶段。而如今,新能源、低碳经济、物联网等时尚词汇随处可见,似乎中国的重化工业化进程已经结束,步入又一个新经济或者后工业社会阶段。其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有关中国增长模式转变的官方文件最早见于1995年,至今已经15年过去了,但我国经济依旧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今后十年呢?出口依赖度会有所下降,但中国的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不会下降,只会巩固。而最主要拉动中国经济的还是城市化进程,即向60%的城市化率水平挺进。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仍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两大引擎。既然如此,中国的重化工业怎么可能衰落呢?至多是增长速度放慢而已。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化与中国的重化工业化是相对应的,而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是与他们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左右也是相适应的。因此,我们不应该用显微镜来放大锂电池、生物医药等在中国经济增加值中的比重。
世界变迁相对于人的衰老而言要慢得多,这就会导致我们在看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容易变得急不可待,面对每天大量的信息噪音,容易被误导,容易见风就是雨。如果我们去翻阅一下过去几年出版的关于未来趋势预测的文章和书籍,不难发现有很多观点和判断都是小题大做了。因此,笔者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还将沿着过去10年的城市化增长模式继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是渐进的,在看好新兴产业的同时仍看好重化产业的前景。而全球经济短期内不会爆发大的危机,这也将支持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内的平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