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股市套上紧箍咒 投资机会在哪里 周末又见传闻飞 黑周五剑指红周一 水皮杂谈:莫把牛角当熊耳 笔夫:要见底先创新低 应健中:年线争夺战打响 恶炒新股登峰造极 桂浩明:市场在这里比较纠结 王利敏:巨额热钱虎视 市场下跌不易 常士杉: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诺德基金向朝勇:2011年将演绎结构性行情 李志林:防通胀背景下年末股市 谢百三:货币政策趋紧 炒股多份戒心
股市套上紧箍咒 投资机会在哪里 财经对话 近期,市场在政策紧箍咒下一路急跌,虽暂时缓冲盘整但仍方向不明。本轮调整何时见底?紧缩政策下有哪些投资机会?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湘宁和大成基金研究部总助孙蓓琳做客财经对话,讨论市场热点问题。 主持人:王晶 年内加息可能性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存款准备金率经过年内五次上调已逾18%,创历史新高,后市有无继续上调空间?央行屡调准备金率而慎用加息,本次上调是否进一步降低年内加息可能? 陶冬:中国货币环境正常化的过程势在必行,这既包括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包括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整。到现在为止,货币政策的调整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数量型调整,准备金率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政策工具。目前的准备金率如果按照历史水平来看是相当高的了,但我们要注意到,目前的流动性也是历史高点,所以我认为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与此同时,价格型政策工具相信早晚也会使用,因为中国出现了比较大的负利率情况,如果不动资金成本的话,银行储蓄会不断搬家,这会助长资产过热,同时也会助长经济的炒作风气,我觉得今年年内加息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美元指数跌破76美元后走出一波明显的反弹升浪,近日受朝韩炮击事件和爱尔兰债务危机影响,美元连日走强,你认为美元的调整是否已经结束? 陶冬:最近几天美元的走势在相当程度上是资金寻找避难所的条件反射,一方面和前段时间欧洲地区出现更大的问题有关,另一方面和去杠杆降风险有直接的关联,美元在前一段时间一直是套利交易的主要借贷货币,随着去风险,到美元套利交易盘减少的时候,美元自然会出现一个反弹。 美元、日元、欧元都是弱势货币,这三个货币实际上是在一个谁比谁更差的过程中。欧债危机的深化以及蔓延,使前一段时间看好欧元的货币重新流回到美元资产中,这个趋势是相当明显的。个人认为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元的弱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当欧盟救援工具于2013年到期,债券投资者应分担部分风险和援助压力。这明显使得投资欧猪国债的风险大幅向上,我认为这可能比爱尔兰事件更大地动摇了债券投资的信心。 急跌后有望盘整反弹 中国证券报记者:本轮反弹由美国量化宽松而涨,由国内政策紧缩而跌,经过近期急跌之后,市场是否已经消化利空?本轮调整是否见底? 刘湘宁:目前国家已经推出了这么多紧缩性政策,最近又使用行政手段去控制物价,我觉得接下来需要观察一下效果,不能不看效果而连续出政策,不能脚痛就锯脚,头痛敢换头。 我觉得市场目前的点位是一个比较均衡的位置,我认为市场从2300点起来这波行情还没有走完,毕竟很多股票的市盈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个阶段的市场可能会有一个震荡、盘整,盘整之后还会有向上的动力。 孙蓓琳:本轮市场涨跌本质上是由流动性决定的。整体流动性影响股票市场的变化。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觉得不能再以指数来判断市场了,我们更倾向于把握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外部流动性冲击、国内货币超发以及有增无减的通胀压力下,收缩流动性或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线,在紧缩预期下,如何挖掘市场投资机会? 孙蓓琳:我们把整个市场的配置划分为三个板块:稳定性板块、周期性板块和新兴产业板块。 稳定性板块是我们的核心配置,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不太担心这一板块的涨跌,因为它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很小,更大的是受益于消费升级或消费增长趋势的影响,这个趋势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各种正面、负面的消息,都对它产生的作用很小,所以这一部分是核心配置。非周期性品种大部分都属于稳定性品种,像医药、食品饮料、零售、TMT、传媒等。 周期性板块虽然对指数影响很大,但我们更多的把它定义为战术性配置。由于整个大的基调是要压制房价或者是要控制流动性泛滥,所以对这一板块可能不会太好,更多的是要根据估值水平把握高抛低吸的阶段性机会。 新兴产业板块相对于以上两类来说,会是看的更长、更远的板块。未来五到十年将有超过50%的增长。但一定会出现分化,那些能够跟行业同步或比行业实现更快增长的公司,规模可能翻3倍、5倍乃至10倍,而另一些行业的跟随者,未来会在竞争中逐渐没落甚至中途夭折。所以我们把这一板块定义为战略性配置,无论市场涨跌,都有可能出现未来成长3倍、5倍甚至10倍的股票的。 紧缩下的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七大新兴产业覆盖几十个子行业、数百家上市公司,市场热点轮换较快,如何把握节奏、精选个股? 刘湘宁:我们曾经在今年4月份对新兴产业进行过梳理,把七大新兴产业进行排序,从最看好的到最不看好的顺序为:节能减排、新能源电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我们认为,决定七大产业发展状况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市场,新兴产业必须要跟市场应用相结合,这个产业到底有没有市场,人们的应用是不是广泛。而市场又跟政策有关,有了政策的刺激,产品的应用就推广开了,比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再比如最近炒得比较火的触摸屏,消费者本身有动力去享受这个新鲜事物,不仅是生产了一种新的产品,它更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 七大产业中,我们比较谨慎的是生物医药,我们觉得这个产业可能炒概念的成分更多一些。生物制药是改变人的基因的,这里有一个道德伦理风险所在,另外,国际上生物基因医药大部分用来处理晚期癌症,尖端技术投入大、耗时长。生物制药的发展过程必然非常漫长,这不是靠国家政策刺激就能立竿见影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医药、食品饮料等表现较好,这也被认为是对抗紧缩政策的最佳品种,消费类股票中你更看好哪一类? 刘湘宁:消费品可以分日常消费品和酌情消费品,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有一种分法,即高端消费品和低端消费品。这里所说的高端消费品不是指奢侈品,而是毛利率比较高、售价也比一般品种要高一些的产品。 高端消费品和低端消费品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现在国家大力控制通胀,所以居民日常过日子的产品不能大涨,但跟一般阶层消费无关的产品,政府的容忍度是很高的,是不会限制价格的。流动性从大蒜、生姜、绿豆这些市场流出来之后去哪?总要有个出口,高端消费品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孙蓓琳:消费类品种里,我们更喜欢能够涨价的东西,因为只要能涨价,它的盈利预测弹性、盈利波动弹性就会很大,每一次涨价都会带来业绩更快的上涨,股价上涨动力也会更强,所以能涨价的东西是首选,而不能涨价、只能通过销量来提高的是次选。像酒类、中药等能够通过涨价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公司,我们会更看好一些。(中国证券报)
周末又见传闻飞 黑周五剑指红周一 小编的话:任劳任怨地被暴跌了300点后,A股人民终于反弹了。周K线在连续两周大跌收大绿棒之后,本周收出红色蓄势十字星!没有太多的做多理由,或许只是技术反弹。通胀形势+紧缩政策,A股何去何从?周末,被上调存准率给折腾麻木的A股人民都已经习惯了等待靴子。在这样一个地道的投机市场,投资者真的不要小看衍生市场的影响! 左安龙:暴跌的思考 --这就是期指时代 三波震撼大跌是什么原因?近期股市三波大跌让很多人变成了阴谋论者,感觉这是高盛等某些外国投行阴谋做空中国股市造成的。其实外国投行忽而做多中国、忽而做空中国,从来也没停止过。如果是也只是外因,最终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何况哪里有证据?也有人认为:海外热钱进入中国股市,导致流动性泛滥。实际上人民币不可以自由兑换,我国外汇是严格管理的,外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轮兑换,而获利之后的出逃仍需要一轮兑换,这两道关卡中的时间条件就足以把热钱限制住。当然我相信冠冕堂皇的非正常热钱肯定存在,只是小老百姓又怎么能知道? 如果我们从股市多空博弈的角度解释这次暴跌可能更合理些。股指从2300多点一路上行,特别从国庆节后更是势如破竹直指3100多点,涨幅达800多点,成交量持续放出5000多亿的历史天量。几乎没有像样的回吐、调整。这种连续蓄势上攻态势本身,就表明大盘已经积累了大量获利盘具备随时释放能量的条件。市场的情绪完全被多方控制,人们戒备心理已荡然无存。而此时又恰逢管理层持续发布遏制通胀的调控政策,甚至严厉的物价限制的行政性命令。这些调控政策正好适时被空方利用。 回过来再看当时股票的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的正价差约100点,持续时间竟达一周之久,却没有套利资金进场,一般30点的正价差即可套利,原因是当时做股票的利润远大于股指期货的套利的利润,贪婪逐利的本性驱使投机资金倾巢出动炒股市现货。这也从资金的流向上,揭示了一旦股市现货滞涨,这些投机资金必定会像饿狼一样反扑期指大肆放空。后来的市场也证实了投机资金的路径。 暴跌的反思:本次股市暴跌揭示了由于有了股指期货,多空力量的转换是十分迅猛的。因为做多做空都能赚钱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股指期货既助涨也助跌得到了印证。同时,这次暴跌也证实了,在股指期货时代投机资金,极善于判断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尚不明确、不确定期间,提前布局政策套利,往往获得丰厚的利润。曾记否,股指在1664点的时候,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 龚方雄,就精准地预测中国政府将投巨资救市,他满仓做多中国,结果他对了他赚了,若要问他为何如此精准,那只有天知地知了。因为除了他们的学问外,他们往往有掌握不对称信息的能力。 这也就是我经常在节目中提醒大家,在通胀的行情期间,除了分析多空的力量对比,更要经常关注管理层对通胀的容忍度!要关注管理层如何出招。 网友互动 网友:不知左老师对石油与农业板块2011年看好否? 左安龙回复:看好。问题是中国石油不是一个企业,他没有定价权 。 网友:难得看到左叔亲笔,股市有您更精彩!股民离不开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能没有左叔! 左安龙回复:太高看我了,不敢当! 网友:左老师您好:我经常看您的节目。上涨信号已经发出,2791点上涨开始,3072点是支撑位? 左安龙回复:我想还是谨慎点,今年行情告一段落了,3000点是平衡点,上下300点吧。切记,中国的股市是严格调控的,谓之中国特色。 五星战将: 不要小看衍生市场的影响 这是一个地道的投机市场,超跌就抄底反弹,获利就套现杀跌将贯穿每一个阶段。当前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并不支持持续反弹的情况下,短线见好就收才是硬道理,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行情潮流。 周五早盘,沪深两市双双低开,早盘有色金属领头杀跌,股指低开低走,午后金融股加入杀跌阵营,两市大盘曾一度大幅跳水,引发恐慌性抛盘。敏感的投资者四处寻找跳水原因,可消息面并没有什么利空。如果打开以A股市场衍生的其它市场走势,不难看到,导致A股市场跳水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加坡的A50期指市场,周一是其交割日,以沪深50为标的的市场,必然影响到主板市场。我之前所提到的反弹可持续到本周五或2960点就是结合A股市场的衍生品种分析的。如果说衍生品种的移仓不会影响主板市场,那么当主板市场股指上行到前期密集套牢区的2960点区间,还是会受到较大的压制。 基本面或消息面上还是利好声浪压过利空声浪,例如明年宏观政策基调或落定,防通胀保增长,抑制过度投机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等等,都是对市场的利好消息。但投机成性的市场,为了自身的利益,才不管基本面或消息面如何,主力必将撬动主板市场的标的股,来完成最后一轮的操作。当然,如果衍生市场想做多,就拉抬标的股,想做空,就打压标的股,等到移仓交割完毕一切趋于正常,正所谓我的地盘由我做主。(.上.证)
水皮杂谈:莫把牛角当熊耳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 央行九天之内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市场的影响不到一周就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但是央行所作所为的意味不但没有因此而清晰,反而让人的疑惑越来越重。 二选其一,水皮宁可相信是后者,而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热钱的活跃确实超乎寻常;来自香港的消息说香港街头已经接连好多天都出现了排队兑换人民币的拥挤现象,联想到索罗斯跑到香港成立对冲基金,媒体关于6500亿港币虎视眈眈内地市场的报道更加可信;来自中国台湾的《工商时报》的同行也证实涌入台湾的热钱目标瞄准的也都是大陆股概念,在他们看来,美联储的那6000亿美元搞不好流到大陆的就会超过2000亿美元。 更何况,和所谓的国际热钱相比,国内游资的数量更为庞大,这两年增发的货币少说也有十七万亿之多,其中又有多少会真正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在日益强烈的通胀预期暗示下,又会有多少人民币存款还会心甘情愿呆在银行里被负利率? 通货膨胀是一种结果,房地产泡沫是一种结果,股市的繁荣则是另一种结果,流动性产生的结果无外乎这三种,三害相权取其轻,同样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因此,在中央电视台对手节目中辩论股票该不该买的时候,水皮态度非常鲜明,不买股票,你还可以买什么? 问题在于,如果解释最近股市的大跌,3000点附近的巨量转手究竟是快速出货还是蓄意洗盘?巨大的跌幅是获利盘的自发行为还是过江龙的刻意操纵? 和历史类似的暴跌不一样的是,至今市场并没有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种种流言均被证明只是谣言,而版本区别之大也令人疑惑。 比如,第一时间出现的传言是所谓的印花税调整,在稍微有点头脑的投资者看来,这种谣言基本上没有技术含量,只要是有三年以上炒股经历的人都知道5·30。2007年5月30日宣布印花税由1‰调整到3‰,指数从4300点直下到3500点,不少个股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但是在2008年4月23日,当指数在此之前跌破3000点之后,国务院宣布印花税由3‰调回到了1‰。指数跌破3000点就调低印花税,现在刚回升到3000点就上调印花税,究竟是谁的脑袋让门给挤了? 再比如,所谓一次性大幅度加息,时间非常确定就在周末,但是流言却从周一就开始在市场发酵,整整一周谁也无法否认,结果大家等来的不是加息而是再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实,如果真的是加息的话,如果贷款加得多,存款加得少的话,加息对于金融类股就是一个天大的利好,股市不但不会跌还会因此而上涨。贷款加得多是为了压抑投资的冲动,而存款加得少是为了鼓励居民的消费,差别加息在今天是有积极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热钱之所以会进入中国,第一瞄准的是资产价格的价差,其次是货币的价格汇差,第三才有可能是息差,适度加息不会成为热钱进入的理由; 还比如,所谓双规大型基金公司经理。华夏基金的范勇宏因为牙痛手术关机一天,市场就把矛头对准了华夏基金。这样的传闻是巧妙地把基金减仓行为和管理层的清理整顿结合起来,向市场传达打压市场的信号。公募基金现在差不多已经半壁江山,如果公募基金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股市还会有太平的日子可以过吗?基金手握的大盘蓝筹不但不会有大行情,而且还会不断地压低估值区间,市场不往下难道还往上? 网络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这是一轮虚牛行情,但是第一轮辩论之后,对手现场的投票表明,大多数观众认可了我们实牛行情的判断,这让我们很纠结,因为大多数原则在股市是个反向指标,真的有那么多人理解了我们的阐述?或者说,我们阐述的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