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最高等级的经济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1月底或者12月初召开。目前文件报告正在起草过程中,但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而财政政策仍然会保持积极取向,但是赤字会降低一些。一位熟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人士说。
导读:
经济会议召开在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 紧货币宽财政渐成共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诊疗通胀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三大畅想
热战通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如何部署?
新闻资料: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
A股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何影响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会前一周大盘走强概率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难有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 紧货币宽财政渐成共识
11月25日晚,《新闻联播》播发央行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的消息。
事实上,这一消息前一天已经在央行网站公布,并被广泛转载。而一天之后,这一消息仍在被视为舆论导向的《新闻联播》里以较大篇幅播出,其中深意自然值得玩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惯例,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的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未来的十天左右召开。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研究员和学者们都普遍预测,央行在这个时候表态,意味着在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微调。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位学者甚至表示:没有什么可猜测的,从有关部门的表态中可以判定,稳定物价肯定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议题,会议将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物价上涨的压力已经比较明显,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各界比较一致的判断。而这种一致的判断,在10月19日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学界还在争论物价上涨趋势是否会持续,加息是否必要。
至于促成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的解释是,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这两难的选择里面,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说。
CPI意外走高
10月19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此前还在讨论物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和影响程度的经济分析人士们突然明白过来,物价上涨的幅度已经超过了管理层的容忍限度,宏观调控开始针对通胀预期。
11月11日,10月份统计数据公布。即使有了前期加息的铺垫,不少分析人士仍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CPI同比上涨4.4%,经济学界人士在CPI预测方面出现了罕见的惨败,统计数据远远超出市场预测的高点。这和平日统计数据往往不出市场所料形成了巨大反差。
为什么一向预测准确的经济界人士全军覆没?有分析人士给出很有意思的回答:有关部门不想继续保持较低的CPI,就是要给宏观调控以理由。数据公布前一天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前几个月慢慢爬升的CPI超预期增长之后,市场的通胀预期加剧,纷纷调高对全年通胀指标的预测。随后,控制通胀措施迅速升温,货币政策频频出手,比如央行9天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紧急出台四项调控物价措施,发改委从11月21日开始连续4天发文稳定物价。
11月25日,《新闻联播》里不仅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同时还警示,量化宽松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加大了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至此,有关货币政策可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转向的判断已经成为共识。
李稻葵表示,虽然货币政策的转向问题由国家决定,但是现在控制通胀预期显然已经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胀,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经济不得不马上解决的问题。
紧缩难以重现
迅速升温的CPI加上频繁出手的调控措施,让不少人想起2007年的宏观调控。
同样是在CPI持续上涨、调控政策频繁出手的背景下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防过热、防通胀,货币政策也由稳健转为从紧,而2010年的这一次会怎样?
提起2007年,新发地的一个经销大户仍心有余悸。当年他曾因物价上涨被有关部门约谈,因此这一轮价格调控刚刚开始他就变得十分谨慎。更多的宏观经济分析人士则记得从紧的货币政策变成过紧之后误伤实体经济的教训。
市场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通胀调控政策逐渐加码之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全线下挫,前期涨幅较高的农产品现货市场也纷纷做出反应,棉花、白糖、生姜、大蒜价格全线下降。
这一次防通胀大旗之下宏观政策会否出现2007年那样的紧缩?市场上的各色反应体现了人们的担心。不过,分析已经出台的调控物价措施和国内外环境,国内外不同背景的分析机构得出了几乎一致的判断: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上涨压力,货币政策会尽快回归正常,但是政府不太可能会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经济状况与2007-2008年不同。
2007年,当食品价格暴涨时,在全球经济同步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以14%的速度强劲增长,而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有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危险。而目前,受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撑,GDP增速稳定在9%-10%,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尽管目前的流动性比2007年更宽松,但由于目前经济增长前景相对较弱,因此信贷收紧的幅度将不会过于严厉,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继续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将从现在起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
从更为直接的信贷额度控制分析也是这样。中国的银行贷款并不是通过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来调节的,而是取决于直接信贷额度控制这样的数量型工具。
虽然央行明确表示,按照全年指标11月、12月总共只剩下约6000亿元,但这与2007年央行采取窗口指导几乎停发贷款的局面还是存在差别的。
稳增长、稳通胀并行
货币政策欲紧还休,增长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因素。控通胀政策发力之际,经济增长如何保证,成为这次定调宏观调控不得不说的话题。
从实际操作来看,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往往会伤及实体经济增速。在外界经济没有实现完全复苏,美国仍在印钞刺激经济之时,中国的调控如何实现真正高增长低通胀,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据此,中金公司给出了2011 年货币政策偏紧,但对增长没有太大限制的判断。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王韧则把这种政策判断归结为稳增长稳通胀并行。有消息显示,增长和通胀权衡之下,决策层对通胀的容忍度可能更高,经济增长则更注重质量。
据了解,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已经开始明确讨论提高通胀目标的问题。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调控通胀容忍度指标已经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指标的确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概括为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并行之下,郭田勇认为紧货币、宽财政是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给出的调控基调。
2007年以来央行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大事记
2010年11月19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20日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2010年5月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2月1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22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27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29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8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5日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8年6月7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8年5月1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16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3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月16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2月20日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19日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
2007年3月18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华.夏.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诊疗通胀
2011:财政积极 货币维稳
金融危机后刺激经济政策逐步淡出
本报记者 刘晓午 北京报道
中国最高等级的经济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1月底或者12月初召开。
目前文件报告正在起草过程中,但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而财政政策仍然会保持积极取向,但是赤字会降低一些。一位熟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人士说。
防通胀保卫战打响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之中,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多个部门正在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进行文件起草工作。
按照惯例,11月底,中共中央将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随后立即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经济会议,将定调下一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和框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经济大政方针后,国家发改委、央行和财政部等部门将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决策部门将制订出2011年的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目标,最后提交2011年全国两会讨论审议通过。
自金融危机以来,2008年和2009年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进入2010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迎来调整窗口。
五中全会后,相关部门就一直在筹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前正处在报告起草的最后阶段,根据最新经济的形势,通胀引发了决策层高度的关注,明年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将作出适当的调整。前述消息人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实际上,现在如果说宏观调控政策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不准确,因为后面还有一个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10月CPI再次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之时,11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了由央行、商务部、交通部、财政部、统计局和粮食局等多个部门参加的一次关于当前通胀问题的讨论。
这次会议是在国务院高层要求下召开的,要求对当前的价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一位参会人士对记者说。
在会上,各部门对当前的通胀问题高度统一,并提出了当前通胀问题的几个原因:一是货币超发,二是当前的粮食和食品流通体制出了问题。前述参会人士说。
在此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11月21日,《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行价格调控。一场通胀保卫战打响。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
早在今年9月,前述参会人士就参加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当时大家对经济仍然比较悲观,并提出了容忍适度的通胀,继续保持积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前述参会人士说。
但是经济发展出人意料,物价悄然上涨。从年初房地产价格上涨到绿豆、大蒜、生姜等农产品的翻倍上涨,到下半年的棉花、家纺服装产品价格的全线上涨,通胀压力迅猛逼近。
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强劲增长9.6%,在需求、货币和天气等多重因素推动下,8月到10月,CPI指数不断飙升。特别是10月C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到4.4%,逼近5%大关,并创出25个月新高,同时新增信贷5877亿元,同比多增3347亿元,货币和通胀成为众矢之的。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记者说:流动性宽裕是一个问题,去年M2增长27.7%,M2的正常增长速度是GDP加上CPI,再给一个系数,27.7%的增速显然比较高。钱多了总要找出路。
目前经济增长还不错,但是价格问题应当引起关注了。汪同三对记者说,根据经验,发达国家的CPI正常范围在1%~2%区间,而发展中国家CPI范围在3%~5%区间,而5%是密切关注的水平。
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来看,由于通胀走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已经无疑了,但目前有两派观点,一方是稳健,另一方是从紧。但是目前决策层更倾向于转为稳健。前述消息人士说。
据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仍然会定为8%左右,货币供应增速目标(M2)可能定为16%~17%,而新增信贷目标可能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
通胀压力比较大,说到底,还是货币因素,M2与物价有6~9个月左右的时滞,货币政策应该打提前量,否则真的当通胀突破4%后,再采取措施,见效果也是明年年中的事情了。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庄健说:目前各界对于货币过多形成了一个共识,政府防通胀会首先调控货币这个总龙头,今年年初央行定的M2目标为17%左右,但是前10月M2增速达到19.3%,已经是比较宽松了。
财政政策仍然延续积极
据记者了解,在货币政策发生调整时,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大政策--2011年财政政策仍然会延续积极口径。
金融危机后推出的一揽子投资项目,周期比较长,许多项目超过两年,如果现在财政政策收缩,会导致半拉子工程,所以积极财政政策仍然会延续。前述消息人士说。
在今年年初,财政部负责人测算,2010年全国财政预算收支差额约为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由财政部代理地方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全国财政10500亿元,赤字大体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8%,债务余额占GDP约为2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测算:从今年实际的财政收支来看,由于财政收入将达到8.2万亿元,超收较多,GDP增长达到10%左右,所以最后的实际赤字率不会超过2%。
今年仍然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许多建设需要财政配合;二是就经济本身而言,目前经济复苏基础不是很牢固,没有全面紧缩的基础,需要财政支持;三是这两年财政还可以。刘元春说。
2011年的财政政策会强调平衡性,财政赤字率依然会控制在3%以内,但是赤字会小一些,不会像去年那么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对记者说。
刘元春预测,2011年中央将发债5000亿元,代地方发债务约为3000亿~4000亿元,总额达到8000亿~9000亿元,小于去年赤字总额,赤字率很可能控制在2%以内。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尽管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不会退出,但是与2010年的积极意义已经有了区别。2009年和2010年的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那么2011年主要投向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