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近期有望出台
3.4万亿节能减排投入荣登7大新兴产业榜首
新能源汽车板块 下一个资金热点
云计算 产业化尚欠火候
紧盯新兴产业板块
新兴产业小盘股 回调即时机
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近期有望出台 相关受益股望一飞冲天
战略新兴产业指导目录近期有望出台
基本原则是必须要有重大技术突破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获悉,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名录已经初步确定,目前正在征求各相关方面意见,有望于近期出台。
记者了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必须要有重大技术突破,从而对国务院此前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细化。在该目录出台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通过招标方式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按照最新设想,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目录的出台,一方面,政府在财税、投融资方面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能够在招标中胜出的企业将享有建立行业标准的优先权。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看中这一点,已有国内企业在积极争取自己的优势技术能够最终闯入该具体名录。
国务院此前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根据发改委此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也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地方基于当地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也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此,业内人士指出,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某一产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任务,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投入,并为此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人士认为,指导目录的出台非常有必要,它将解决目前战略新兴产业划分太宽泛的问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此前,国家发改委也表示,要尽快落实《决定》提出的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强相关规划和政策之间的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证.券.时.报)
3.4万亿节能减排投入荣登7大新兴产业榜首
传统产业升级将成投资主线
日前据媒体报道,由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基本完成,近期将上报国务院。
此外,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规划》将把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
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更为关键的是,配合《规划》,11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绿博会发言中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在其所介绍的具体方案中落实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使节能由劝导、鼓励逐步转向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研究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经济政策被视作通过法律、市场力促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
聚焦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
消息一出,立刻有机构作出预测称,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所需资本投入约为3.4万亿元。巨大的待分蛋糕随即引发舆论热议。
对此,曾有多家券商发表相似观点认为,市场应更多关注由传统产业升级而带来的投资机会。方正证券北京首席分析师夏庆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比还不具备产业化基础的纯电动汽车,饱受成本、稳定性困扰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通过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显得最为真实可靠,同时具备高收益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被列首位,而在《规划》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中,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更首屈一指。这说明国家战略在侧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上,选择了传统产业升级这一更为切实可行,也最易达到的发展目标。
夏庆文还向记者表示,市场对以烟气脱硫脱硝、节能节水、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技术一直就给予高度关注,管理层此番再出台十二五期间的政策、法律、市场保障,更可解读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长期利好。
十二五环保投资机会梳理
记者总结对多位券商分析师的采访,以传统产业升级为主线的节能环保投资机会应在环保药剂重点关注:从事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及其衍生物研究生产的宝莫股份(002476);从事脱硫净化剂、脱硫催化剂、其他净化剂(脱氯剂、脱砷剂等)、特种催化材料及催化剂等的研发生产的三聚环保(300072)。
环保材料重点关注:主营袋式除尘器核心部件高性能高温滤料的三维丝(300056);从事全密闭全绝缘中压电缆分支箱、中压电缆对接箱、低压电缆分支箱等电缆分支箱类产品,硅橡胶电缆附件、电缆插头等高性能硅橡胶绝缘制品,电气设备箱体等高性能复合材料绝缘制品以及相关电力配网设备产品的深圳惠程(002168)。
环保设备重点关注:以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从事燃烧控制设备系统研究开发的龙源技术(300105);主营环境污染防治设备,高压硅整流设备、低压配套设备、水利水电、电站用高低压控制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的龙净环保(600388);从事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系统设计的科林环保(002499);从事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技术的碧水源(300070)。
环保服务重点关注:服务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从事以炼油化工项目工程设计和总承包业务的三维工程(002469);为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等下游行业大型项目提供工业水处理系统服务,达到节水、土地资源,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目的的万邦达(300055);从事电力生产、销售,环保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环保工程建设,电力监测控制产品开发的九龙电力(600292)。(.证.券.日.报)(www.ccstock.cc)
新能源汽车板块 下一个资金热点
事件: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表示,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实现汽车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中国积极支持汽车企业大力发展电动企业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为规范、引导、支持国内电动车产业发展,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并将于近日发布,电动汽车在十二五期间具体发展目标、具体支持措施将在规划中一一明确。对此,我们认为: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日益清晰
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车产业被描述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工信部官员的表示则意味着市场期待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汽车这一先导产业的发展路径趋于明晰。
从6月份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为电动汽车而非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被确定为主要的新能源车发展路径;对于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车型,政策会将其归入节能车范畴,不属于新能源车。而与节能车相比,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按照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而在规划草案中提出的201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2020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以上的目标来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车无疑是未来市场增长最大的领域。
二、补贴形式逐步明确
在财政部前期公布补贴细则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购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针对购买相关指定新能源汽车且上深圳牌照的消费者,将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地方再增加2万元,即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最高8万元的补贴;上海市发改委牵头制订上海新能源车补贴细则,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追加2万元补贴,对纯电动车追加补贴4-5万元;而杭州市2010年安排了2000万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此外,合肥、长春市主管部门也陆续推出地方扶持细则。而财政部公布的《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原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也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这些城市的补贴细则均在积极准备中。
三、普通汽车取消税费优惠将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透露,预计2011年扶持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将生变:2011年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将被取消;关于汽车下乡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或缩水或取消。而连续执行近两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也将于12月31日到期,补贴申请的受理期限截至2011年1月31日,很可能2011年不再执行。在过去两年内,上述政策刺激了国内普通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而一旦上述优惠政策取消,在依然给予购车补税收减免的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就大幅增强。这无疑会带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时也体现了政策引导的效果。
四、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
根据此前公布的规划草案以及扶持政策的细则,我们相对看好整车生产和核心零配件企业。其逻辑为:一、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明晰首先利好整车生产厂商,5年50万辆的高速成长将带来近千亿的市场规模;二、使电机、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毛利率接近50%,且市场空间巨大。以电池为例,按每辆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成本6万元计算,电池厂商将迎来300亿元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十几亿元到2015年的约32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50%。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大洋电机(002249)、万向钱潮(000559)、曙光股份(600303)、福田汽车(600166)。(.证.券.时.报)
云计算 产业化尚欠火候
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王荣
一场由IBM、Mircosoft、Google等IT巨头掀起的云计算概念在全国迅速蹿红,众多企业从不同领域和角度涉猎其中,这包括华东电脑、浪潮信息、用友软件等IT企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根据IDC的数据,未来三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但目前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模式多属于片段化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尚有不小距离。
部分技术有产业化优势
用友软件是国内率先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软件企业之一。用友打算用2-3年的时间建一个统一的Pass平台。用友软件副总裁郑雨林介绍,用友软件对云计算的运用基本与国际同步,其针对Saas的开发已开展了多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伟库。据悉,伟库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目前伟库的注册用户已达几十万家。按照用友软件的云计算部署,现有的产品均需支持云计算。
云计算对于整个IT行业都有机会。郑雨林介绍,云计算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在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把所有硬件、软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调动现有信息资源,通过构架一个新的系统结构,人们按需索取,可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成本,有着切实的市场需求。
云计算服务分为硬件层的基础架构云(Iaas)、平台云(Pass)和软件应用云(Saas)三个层次。从长期来看,在云计算的产值中呈现三个层次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大多数的云计算服务主要以Pass和Saas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在Iaas层则主要跟技术实力强劲的IBM、谷歌等国际巨头合作。
国金证券认为,与跨国企业在底层软件和高端硬件的优势相比,在Paas、Saas层面的服务器、存储器和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本土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商与跨国企业差距较小,更具备产业化优势。
有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时,传统业务模式仍将长期存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也不会被云计算服务所代替,且拥有原有客户基础的传统企业,更有利于开展云计算服务。
产业化尚欠火候
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今年成为云计算在中国落地的元年。
工信部联合发改委于10月18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云计算在全国迅速蹿红。北京市计算中心与Platform软件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北京云的建设。江苏省无锡市联手IBM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商业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世纪互联、鹏博士等企业也在积极投入云计算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出了部分产品和试验平台。浪潮信息也因为年底将推出云计算产品,其股价不断创新高。
事实上,因为国内的消费习惯、设备升级成本的拖累、市场推广难度大等问题,目前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模式多属于片段化阶段,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尚有不小距离。用友软件的伟库尽管2008年9月就已经上线,可是至今还没有盈利。
发展云计算需要企业持续、大力的投入。据了解,目前用友软件的研发占销售比平均在15%左右,如果发展云计算总的研发投入将加大,且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据悉,微软在过去5年中已经逐渐把资源倾斜到云计算上,目前可能有40%-50%的研发集中在云计算领域。未来5年微软将会把全球80%的研发资源集中到云计算领域。
国金证券认为,云计算是IT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云计算需求增长空间来自于传统IT架构的改造和转型、移动互联网爆发性需求、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普及与升级的持续增量需求。(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