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尽管GDP指挥棒效应正在不断被淡化,但随着近期各大城市经济“三季报”出炉,地方GDP的排序依然吸引着外界的眼球。
城市间本身则显得越来越“淡定”。相比兄弟城市的“追赶”,更令他们担心的是如何突破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而在“十二五”调结构促转型的攻坚目标指引下,很多城市更是显现出了“牺牲增速、加速转型”的决心。
近日,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深圳未来五年的GDP增速目标由“十一五”规划的13%调整为10%。
深圳市市长许勤则坦言,深圳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难度较大”。
苏州天津追赶,深圳难保第四
各级统计部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苏州实现GDP 6798.05亿元,同比增长13.5%,紧随广州之后,而深圳前三季度GDP为6722.03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因为滨海新区建设而飞速发展的天津亦让深圳感受到了压力。去年天津实现GDP达7500.8亿元 ,增长16.5%,今年前三季度实现GDP 6448.59亿元,增速达17.9%。
许勤坦言,近年来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发展很快,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深圳的经济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从经济总量上看,深圳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而与一些“追兵”相比,领先优势在逐步缩小。
自2000年以来,深圳GDP总量长期保持着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的全国第四地位,仅在2004年曾被苏州超越过一次。
相比于今年三季度出现的变化,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近发布的《深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秋季报告)》(下称《报告》)更是预测“深圳2011年的GDP总量被天津和苏州超过的可能性极大”。
投资乏力拖累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傅崇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深圳过去发展快是特殊政策和窗口作用,现在全国各地区域规划不断推进,在珠三角这一块虽提出泛三角,但实际操作上还有待完善。在此格局下,深圳要靠政策拉动无限增长已经不可能。
许勤则指出,深圳经济发展面临几大问题,其中就包括投资规模与速度乏力。
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而言,深圳前三季度仅完成计划的65.1%。
《报告》指出,由于深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大幅滞后于年度计划、基建投资增速较低、新建重大项目落实情况不理想,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的经济增长”。
在许勤看来,影响深圳投资的因素与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投资比重较大、社会投资活力不足有关。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对本报记者表示,此前深圳也有过上半年被苏州超过但到年底又反超苏州的经历,但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未来包括苏州、天津、重庆在内兄弟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深圳是一大趋势。
谈及如此分析的原因,谭刚也提到了投资驱动。
据谭刚介绍,深圳的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应远低于其他城市,特别是工业投资这一块。深圳的土地面积只有苏州的三分之一,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在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七位,投资增速居第五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
“不要太把速度当回事”
谭刚认为,从深圳今后的发展来看,要保证经济规模的良性增长,但不一定要在规模上取胜,而要体现出深圳在全国的城市经济体里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比如创新、国际化优势等。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秘书长郭万达对记者表示,深圳GDP总量即使被其他城市超越“一点都不奇怪”。
苏州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与深圳类似,但前者近几年经济增速、出口等指标都略微快过深圳,而苏州工业园对投资和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苏州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3亿元,而深圳仅完成1257亿元。
“不要太把速度当回事,超就超了,深圳可以通过转型、新的增长点和投资来发展。能快则快,最重要是保证效益。”郭万达认为,深圳发展还有空间,现在GDP总量不保第四,和转型也有关系。现在来看,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占GDP 60%,结构开始优化发展,单位能耗也较低,这都是深圳的优势。
广东省统计局综合统计处处长邱俊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目前宁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实现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这句话对深圳而言,似有提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