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2600-2800点或成为阶段性底部
在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国务院下发16项具体价格遏制措施的双重打击之下,A股市场并未延续此前的急跌走势,而是低位企稳。虽然主板反弹动力和幅度不大,但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反击力度较大,显示出市场情绪有所回暖。未来如果政策预期与基本面不出现进一步恶化,2600-2800点区域的买盘支撑将十分强劲。
首先,从国内政策的走向来看,央行上周五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本月内连续第二次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第五次提高准备金率。未来两个月新增信贷额度仅剩6200亿元,且10月份M1、M2高位反弹,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是央行本月内二次上调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短期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减弱市场加息的预期,未来一到两周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故A股低位企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预期11月份CPI将达到4.8%的高位,年内再次加息的预期仍十分强烈,紧缩预期仍不能根本消除,而这将成为制约市场中期向上的因素。
其次,各部委联合推出16项措施,对农产品及必须生活品价格在全方位上实施围剿,有上游的化肥供应限价,有中间环节的流通渠道的治理,有行政层面的省长负责制、市长负责制,也有对弱势群体的价格补贴等,一场应对通胀的战斗已经展开。短期影响A股的负面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从而有助于市场阶段性企稳。未来通胀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需观察,通胀治理仍任重道远。
第三,从外部经济体来看,上周韩国决定调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5%,继7月加息25基点后年内第二次加息。造成韩国通胀上行的供给面与需求面因素继续存在,政府的临时解救措施短期可能有效,但对缓解明年第一季度的通胀压力帮助不大。整体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抗通胀、抑泡沫的行动还将继续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整体货币政策仍将持续收紧。
第四,从市场角度来看,高仓位的公募基金在前期快速下跌中,整体调仓动作尚未作出快速反应,故在近期市场企稳反弹过程中,其调仓过程将会抑制反弹高度,同时调仓过程也将比较漫长。
综合上述内外部因素来看,政策预期方面的碎石已经落下,但巨石依然高悬空中。市场中期紧缩预期仍将在相当长的阶段中延续和升级,从而对市场上涨的逻辑有所制约;然而市场重启行情的逻辑并不充分。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流动性作为本轮行情主要驱动力正受到削弱,全面性行情的基础已经丧失,市场的主要机会将存在于对中小盘股成长性的挖掘中。市场对于后续流动性的关注将转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
从调整的支撑区间看,上证指数2600-2800点已经成为各大券商与研究机构2011年策略报告对未来一年大盘波动下限的一致预期。该区间的估值支撑相当强劲,且在通胀治理、流动性控制的环境下,存量流动性也会不甘寂寞,因而如果没有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的进一步恶化,2600-2800点区域的买盘支撑应十分强劲。
我们认为本周市场将依托2750点至2800点的支撑向上波动至2950点一线,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震荡格局。策略建议是主攻小盘,规避紧缩预期。热点板块判断方面,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内部各子行业中小盘成长股的结构性机会。电子信息板块内部结构性机会是选股的重点区域。其中智能交通产业链的相关上市公司将是政策出台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基于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预期,区域经济概念板块以及年末时段有高送转预期的公司也将轮动活跃。此外,基于流动性充裕预期的削弱与价格管制预期的上升,建议短期继续回避有色金属、煤炭以及农林牧渔板块。
交银施罗德:在市场震荡中寻宝 大消费未来仍有大机会
近来,市场震荡显著,短短几个交易日大盘便由3100点跌至2800点。对于本次调整,交银施罗德指出,十月以来的市场快速大幅上涨,主要源于流动性推动,但随着10月CPI再创新高,市场对未来政策紧缩的预期进一步增加,直接导致了此轮市场调整。
正在发行的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交银趋势)拟任基金经理管华雨表示,在本轮调整中,消费板块受到了资金的青睐,11月8日至11月12日,大盘下跌4.6%,而中证消费指数仅下跌了0.6%。特别是在11月10日,酿酒食品、医药、农业和商业连锁等大消费类股开始集体爆发,贵州茅台一度盘中涨停。
基于对大消费产业蕴含投资良机的判断,交银趋势也将积极把握大消费下的投资机会。据悉,交银趋势是一只以把握趋势为投资主线的基金,这类投资趋势包括人口红利变化、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导向等等,以此寻找符合中国经济市场发展转型的大趋势的行业和板块,大消费也是其中之一。
交银施罗德基金分析师王睿指出,大消费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焦点的背后,是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10月27日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调结构扩内需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第一要务,并首次将消费置于投资之前。11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撰文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此举表明中央核心领导层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已经定调,那就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8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4%。那么,投资者应如何在中国大消费的变局中寻宝?
中国财富分配的结构决定了消费的新结构。中国财富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潜在的消费提升人群是富人、提高收入的中低端人群,因此在未来消费的重点是高端奢侈品、中低端消费品。王睿告说。
从中国高端奢侈品行业来看,房地产、创业板等造富运动让中国的富人更富,相应金银珠宝、高端服饰、高尔夫、游艇和豪宅等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奢侈品行业增速全球第一;此外,中低端消费是我国消费增量的主要来源。从2009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财报分析,工资成本平均提高了20%,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城镇化提升、收入的提高、人均GDP的提升是大众消费品消费增长的主要渠道力。
对于如何抓住长期增长机会,王睿认为需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新业态;二是财富分配结构决定消费新结构;三是深入借鉴海外消费升级经验--走别人的必经之路;四是特别关注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王睿对日本收入倍增计划的深入研究发现,日本消费升级大致的过程是:食品--衣服--耐用消费品--住宅;而交银趋势关注的医疗、休闲娱乐、连锁快餐、高端奢侈品、洋化家纺、户外运动、度假旅游、文化教育等子行业,是在消费二次升级中增长最快的。
在A股市场,王睿表示,交银趋势也非常关注大消费的子行业如医药、家纺和品牌服等行业龙头。尤其是要重点关注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有进入壁垒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大公司小行业。
她认为,消费品股价持续上涨,本质上就是对成长质量的不断再确认,股价持续上涨的公司就是增长不断超预期,然后再超预期,背后的本质就是管理层战略清晰、执行力强,最后落实财务报表健康上,数字只是结果
人民日报:稳定物价我们有信心
今年,糖价频频蹿高,被网民调侃为糖高宗。调侃的背后是对物价上涨超出合理范围的一种无奈。
去年10月份国内糖价2790元/吨;从今年5月开始糖价一路上涨,到10月9日达到了6000元/吨;11月11日,广西糖网交易数据显示,白糖的合同价格为7335元/吨。短短一年多,白糖现货价涨了1.6倍。
然而随着国家将再次投放储备糖的消息传出,近几天糖价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1月18日,广西柳州的白糖交易价是6550元/吨。11月11日郑州白糖期货还有54万手,到15日只有38万手。这说明,在政府的坚强调控下,很多坚决做多的投资客已经扛不住了。
物质基础雄厚,是稳定价格水平的基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8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我国糖料种植面积均呈恢复增长的态势,预计增加150万亩,食糖产量1200万吨,增长12%。食糖供应,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国内需求。
我国曾有效地应对了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也有效地抵御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对国内价格的冲击,积累了价格调控的丰富经验。只要各级政府部门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就一定能够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
任志强:房价稳中降 大跌无可能
敢于说话的房产大佬任志强日前表示,近期房价稳中有降,小幅回落可能性极大,但绝不会暴跌。他对市场的判断,就如同他的某些观点,不受购房者待见,但这并非意味着他错了。不过这一次,他还能说准吗?
房价将小福回落,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房价一向有信心的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如是说。日前任志强来沪,主要是为了推介自己的新书《任你评说》。在中国房地产界,任志强敢于说话,人送绰号任大炮。借推介会之际,他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做了一次题为《新政下中国楼市的走势》主题演讲,对楼市调控、房价走势、中国楼市的出路等诸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诚然,作为开发商中的一员,任志强肯定要站在自身立场来思考这个市场,因而他的观点难免会有失公允。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说法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因此不妨听听他这次怎么说,又说了些什么,或许会对真正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所帮助。
房价无大跌可能
这一次,任志强似乎真的从了,认为房价有小幅回落的可能,不过他同时强调大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似乎任志强总是能够准确预测出房价的走势。在2005年前当楼市调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会下跌,但任志强却坚决认定房价不会下跌,很多人对他的观点不以为然,不过事实证明,他当时说得真的没错。
任志强表示,在今年第四季度,房价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调走势,但绝对不会暴降。他表示,自今年4月份出台新国十条以来,加之在随后的时间里又出台了诸如限贷、限购等诸多政策,对楼市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交易量大幅下滑,而且价格滞涨。
限贷、限购、取消优惠税费等具体调控措施,让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增加首付比例、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等措施,同时也提高了购房门槛。通过一系列具体调控措施,部分市场需求开始观望,因而造成楼市再次陷入低迷。楼市的低迷,会引起房价回调。但由于中国楼市刚性需求依然旺盛,因此暴跌的可能性极小。
未来趋势向好
在任志强看来,中国楼市还有长达20年的黄金发展时间。他从人口结构和城镇化进程这两个方面来佐证他的观点。在他看来,2030之前,中国人口会持续增加并达到峰值,而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大因素会形成刚性需求,从而推动楼市发展。
从人口结构来看,中国到2030年将达到最高峰,预计为16.8亿。也就是说,只有到2030年以后,中国楼市才有可能会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而出现转变。从人口红利来看,在2020年之前,是消费能力最强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的户均人数从3.13人减少到2.86人左右,这种变化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家庭的增加。据测算,这种变化会导致中国每年要新增1000万~1300万个家庭。他根据此前的人口出生高峰时段测算,在2010年和2014年事结婚大年,也正是刚性需求最为旺盛的年份。
另外,城市化进程也是导致刚性需求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任志强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每年保证0.95%的城市化比例,即1250万~1480万人口的城市化转换,这种转换也会催生新的刚性需求。
调控的作用有限
任志强不太赞同政府过于干涉市场的做法。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调侃政府管得过细的做派:以前政府只管发放结婚证,但现在开始连睡觉姿势、以及是否开灯、床单的颜色都要管。
对于政府以价格为直接调控目标的做法,任志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政府管那么多,我不知道还要市场干什么?他说。他认为这样的调控会削弱市场机制、金融机制以及消费轮转,同时市场的供需矛盾只是后移而不会消失。
他认为当前的调控只是将需求暂时压抑住,就像用水把充满空气的气球摁在水中,即使摁得胳膊发酸,只要一松手,气球总会浮上来的。在他看来,政府对楼市调控只是将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后移,即便是投放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也无法完全缓解供需矛盾。由此他推测,此次调控很有可能跟前几次调控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即调控初期房价盘整,而后房价又开始上涨,并创新高。
任志强注意到地方政府已经感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他表示,前段时间南京某楼盘准备将售价定为1.5万元/平方米,但地方政府建议开盘价为1.3万元/平方米。他说:有些官员面临被罢免的危险,所以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例如在中央调控政策之外,采用一些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
目前我国每年商品房建设面积为5亿~6亿平方米,按照这样的建设速度,在2020年显然无法达到之前设定的目标,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及总的建筑面积350亿平方米的总体规划目标,如果持续采用现在的打压措施对楼市进行调控,那么就导致住房问题在未来很长的时间成为无解的难题。
如何解决高房价问题
如何解决高房价问题,任志强给出的答案是改善现有的土地匹配制度。任志强认为,开发商只赚到该赚的部分,而更多的则是购房者赚到了。他以潘石屹在北京开发的现代城为例来进行说明。当初现代城的开盘价只有8000元/平方米,但现在二手房已经卖到了45000元/平方米,涨了5倍多。其实潘石屹并未赚到这部分利润,而是购房者。
他认为,土地制度问题导致住房紧张,关键是资源匹配制度不够健全。政府掌握和垄断土地资源,使得土地价格一路上涨,但对于开发商来说,花高价钱买地,肯定无法建出便宜房了。而开发商还得背黑锅,被社会认为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板子都会打在开发商的身上。他说。
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把各种资源很好地进行匹配的话,使得人口较为稀少的中西部地区也具备良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就可以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的情形。当然,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化割裂的格局,也使得农村的资产不能变现。
任志强还提出,我国比较合理的住房体系是60%至70%是市场化住房,20%至30%是市场化租赁房,5%至10%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其中,对于界定为穷人的人来说,国家应该考虑为其居者有其所,而不是居者有其屋,且穷人应首先通过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而任志强再次强调,商品房并不是为穷人准备的,因此商品房应该具有金融和投资的功能。
房产税出台的难度很大
房产税近期成为广受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上海、深圳以及重庆等城市不断传出试点消息,于是人们有理由认为,房产税即将推出。但任志强却表示,房产税的推出,将会面临着诸多难题,因而难度不小。
在他看来,房产税在落地推广之前有几个障碍:第一,收取房产税的前提条件是住房的数量要清楚,对于每个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数量,可能现在还是一笔糊涂账。另外一个就是评估值。目前中国现有的评估师一共就3万多个,而要解决66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加上2600个县以上的城市的住房估值工作,至少需要30万个注册评估师。
正是由于房产税推出的难度如此之大,所以任志强认为这项税收政策的推出,注定不会轻松。他认为,建设部文件中之所以明确规定房产税作为试点,让一个城市先试,比如说深圳,就是要边试边改,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推广到全国。试点到推广会间隔多长时间?他认为可以参照燃油税,从试点到推广大概花了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