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琦中国证券报:牛市“失足”不改行情向好_顶尖财经网

蔡宗琦中国证券报:牛市“失足”不改行情向好

加入日期:2010-11-20 8:46:47

  嘉宾: 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锋

  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 邵宇

  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 周良

  主持人: 中国证券报记者 蔡宗琦

  政策担忧阻挠行情

  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周多来大盘剧烈震荡,您认为行情出现反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锋:这波大跌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家对美元走势的预期出现了偏差。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抛出QE2之后美元下跌概率很大,但我们一直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好于日本及欧洲,美国经济增长支持美元反弹。美元反弹超预期,加上之前大家对QE2的预期已经体现在股市上,市场出现回调。二是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宏观和货币政策不断持续,加重了市场的担忧。第三就是市场内在的逻辑,十月份以来周期板块修复过快、过猛,大盘持续反弹,积累的获利盘比较丰厚,存在回调的需要。

  中国证券报记者:最新出台的应对通胀政策对市场有何影响?

  邵宇:抗通胀的行政政策目前已经对投资者的情绪造成影响,比如农产品板块已经受到了抑制。临时性的价格管制政策以前也曾出现过,从效果来看,如果通过行政手段能够管住价格,那么未来加息的预期可能会降低,动用价格工具的时间点将向后推。

  从政策来看,10月CPI再创新高以及美国实行QE2,加大了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一方面,10月CPI再创新高令通胀预期高涨,管理通胀预期的紧迫性加大;另一方面,美国QE2将吸引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倒逼中国加强流动性管理。在这两方面影响下,我们认为,如果11月份CPI仍居高不下,年内或将再加息一次。

  未来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直接的价格控制等政策可能会组合出现,中央政府为了表明调控态度,加息幅度有可能超过25个基点,但市场现在担忧的加息一步到位的情况很难出现。

  向好行情难回头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十月以来的行情是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的,此时政策出台非常规手段来抑制物价,是不是意味着所谓“通胀牛市”要夭折?

  李锋:首先,我并不认同这轮行情是通胀牛市。回顾今年二、三季度的下挫,本质上是由于对经济过度担忧导致的市场过度下跌,而这一轮上涨则是因为实际经济走势好于预期,出现的纠偏行情,而非“通胀牛市”。货币是出现行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市场要好转,根本原因只能是经济走出阴影,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对于宏观政策,短期内,我们认为宏观政策的节奏以“保增长、抑物价、促转型”为目标的,在经济增长无忧之下,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但任何的宏观调控都不会以伤害实体经济为目标,因此,未来对市场可能有一些管制,行政手段很快会见效,因此从政策角度短期来看是利空。

  但是物价问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是由于农产品涨价、短期量化宽松、全球过度救赎等多因素共振造成的。但未来预期这些问题会逐步被消化。因此中短期来看,受物价问题困扰,市场还会有心理影响,但随着这一问题淡化,经济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我对后市还是相对看多的。

  周良:最近一周大盘的调整和政策收紧有关,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物价以及美元反弹都是影响走势的因素。

  目前的货币收紧政策确实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政策的着眼点是通胀,目前看政策还会延续,年内有可能加息。但市场走势是对预期的反映,加息预期会导致市场下跌,这一因素在最近的走势中已经初步得到体现。但对于后市我们并不悲观,本次行情是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资产价格梳理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货币牛市。从货币角度来看,货币牛市的基础没有改变。

  邵宇:经过连续调整,投资者的心态已经回到了行情刚刚启动前的心态,热情消退,小心翼翼。通胀牛市存在夭折的可能性,要知道流动性容易头脑发热,但同时也是个胆小鬼,总是情绪化很重地跟着市场走。但由于存款搬家已经发生,股市的价值中枢已经上升,难以退回到原来的位置。

  未来值得投资的板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挖掘,一是美国实行QE2,将进一步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应继续关注资源板块,如煤炭和稀有金属等;二是热钱的加速流入有望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可关注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如航空、造纸和金融等;三是农产品价格依然高企,可关注抗通胀的大消费板块,如农业、食品饮料等行业。当然,如果生产型新兴经济体,例如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提出反制措施,例如更加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连续加息,甚至直接的价格控制,则上述板块的波动率会提高,但趋势正在形成,短期难以反转。

  坚守高成长股

  中国证券报记者:浙商证券的资管业务今年是券商行业的一匹黑马,捕捉到了不少“牛股”,能否介绍一下选股经验?

  周良:浙商证券旗下集合理财产品“汇金1号”、“金惠1号”今年业绩不错,根据朝阳永续的统计,今年一到三季度,金惠1号的投资收益在所有141个券商理财产品中排名第一。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从选股策略来看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尽量淡化大盘,关注个股。我们认为,想在股市里获得超额收益来自对个股的选择,而不是对大盘的判断。因为影响大盘的信息更为公开,较少存在不确定性,想作出比别人更准的判断很难,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对个股的挖掘上,个股更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取得超额的收益。

  从个股来看,我们比较喜欢“高成长股”,也就是说不介意一个好股票估值高,我们更看重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有内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内生性是指上市公司的业绩来自于自己主业的经营能力带来的内生性增长,而不是突发的外在因素影响;这一内生性的成长又应具有持续性,并且保持稳定,我们的筛选标准是选择那些有三年以上持续成长、每年净利润在50%的上市公司。

  从我们的实战经验来看,这种选股策略在市场涨跌中确实会遇到很多的考验。比如十月份周期股非常疯狂,高成长股一段时间内没有跑赢周期股。但是作为投资者,应该看到的是,周期股很多时候都在潜伏,什么时期能够爆发很难把握。选择高成长股意味着要做好在更长时期内跑赢市场的准备,比如医药板块里有非常多的高成长股,今年的收益是1亿元,明年的收益很容易达到1.5亿元,这是医药板块的特性,增长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反观周期类股票,今年收益1亿元,明年很可能只有8000万元,成长性普遍弱于医药股。

  从今年我们的投资经验来看,高成长股主要是高成长性行业里的上市公司,或者是成熟行业里本身优势较强的上市公司。看好的上市公司里主要分布在白酒、医药、绿化园林、装饰装修等行业。此外,与产业政策相吻合的行业中天生就会埋藏着高成长股,在这个范围内多做调研才能卓有成效。

  从我们自己的策略来看,面对十月份的行情,确实稍微做了一些调仓,但我们选股的大头是不会换的,仍将继续坚守住高成长股,对市场行情做一些灵活的应对。

  原本气贯长虹的行情一周来遭遇严重考验。本期圆桌邀请了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李锋、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周良以及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宇,他们认为美元走势超预期反弹及抗通胀政策的推出导致市场回调,但在货币泛滥、经济向好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向好行情将延续。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