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黄皮肤与黑皮肤握手,一幅希望的蓝图在人们面前展开。
这次,两只手分别是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祖马。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正在南非访问的习近平在开普敦会见了南非总统祖马。当天,中国和南非还签署了4项政府间合作文件,涉及能源合作、金融监管、贸易统计分析等领域。
作为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这个非洲最南端的国度正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黄皮肤与黑皮肤的握手日渐频繁。频密的握手代表着频繁的高层互访。就在3个月前的8月份,祖马总统刚刚到中国访问过。
频繁的高层互访显示了中南关系的升温。祖马与胡锦涛主席在8月共同签署了《北京宣言》,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把中南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习近平则说,他此次访南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
“全面战略伙伴”的寓意就在于向更高的阶梯攀登。
我们推出“入南非记”系列报道,试图反映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南非发展的喜忧历程。 (李艳霞)
“近年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效应,我们的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0%。”中国银行(601988)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李爱华告诉本报记者。
100%,这个数据告诉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外国银行前赴后继地开拓、进入或者计划进入非洲。
因为,非洲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的新增长点,这已经成为金融圈的基本共识。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承担造血功能的非洲金融市场却远没有成熟,除了毛里求斯、南非和为数不多的几个离岸金融中心,非洲金融体系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仍居末席,巨大的增长空间强烈地吸引着全球银行界的列强们。
最新的消息是日本三菱联金融集团正考虑斥资40亿英镑收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部分资产,其中包括其在非洲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资产。
而今年8月,巴西历史最悠久的布拉德斯科银行和巴西国家银行宣布与活跃在非洲葡语地区的葡萄牙第二大银行圣精银行(Banco Espirito Santo)合作,共同开展非洲业务。7月,葡萄牙圣精银行刚决定用3500万美元收购莫桑比克Moza银行的四分之一的股份。年初,第一家在南非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和据点遍布非洲30个国家的Ecobank签订协议,来拓展其在非洲的业务。
非洲是潜在利润的来源已经不再是新闻,现在的讨论焦点是,谁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根基深厚的欧美领跑者
非洲金融市场的领跑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非洲本土的行业龙头,其中的代表就是总部位于南非的标准银行集团,该集团在非洲17个国家设有分行。自1987年英国渣打银行撤出南非后,标准银行通过自身的增长和收购成为现今非洲最大的银行。
另一类则是在殖民时期已经在非洲打下深厚基础的欧美银行业,比如,英国的巴克莱银行。手握非洲第二大银行南非联合银行(ABSA)接近60%的股份的巴克莱在非洲12个国家业务活跃,根据2007年的数据,巴克莱13%的利润来自非洲。
而法国和葡萄牙的银行家们则在西非法语区和使用葡萄牙语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享受着各自的市场。葡萄牙的圣精银行、投资银行(BPI)和千禧商业银行(BCP)目前在安哥拉一共拥有超过170家分行,而且在去年创造了4.4亿美元的高额利润。
“如果要列举对非洲市场最了解、经验最丰富的银行,我会说巴克莱、汇丰、渣打和南非标准银行。”南非研究机构Frontier Advisory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斯(Martyn Davies) 表示。
李爱华说,除了在非洲的传统优势外,相比中国银行业,欧美同行在长期战略制定、人才和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迟到者的优势和机会
虽然对于非洲金融市场来说,中国银行业只能算是个晚到者,不过它们的发展势头已经让许多非洲老牌运作者侧目──来自中国的最大玩家是几乎让所有人感到神秘的中国进出口银行。
这家国家政策银行并不公布自己具体的运行,所以没有人能确切地讲出中国进出口银行究竟在非洲有多大手笔,但China EXIM(中国进出口银行)毫无疑问是本报记者在非洲采访时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
仅在今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非洲的手笔就包括了对加纳的104亿美元、对赞比亚电站项目超过3亿美元、对莫桑比克政府2140万美元等贷款项目,来帮助改善莫国的通信设施。
“截止到2009年底,进出口银行的资产高达1160亿美元之巨,而它在非洲的资产约占所有资产的三分之一。”一名南非经济学家向本报记者表示。位于华盛顿的研究中非领域的专家Deborah Brautigam则估计,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放贷额已达200亿美元。
由中国开发银行出资并承办的中非基金,虽然仅仅只有3年多的历史,已经安排对非洲投资项目超过30多个,安排基金投资额将近8亿美元,已成为非洲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国有着其他竞争者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它有能力向非洲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马丁·戴维斯解释说,“比如一个矿产项目,进出口银行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还可以带来中国的买家,甚至能提供矿产团队。”
拓展模式:收购还是自设分行
中国银行等在非洲市场规模尚小的中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国家政策银行的优势,但是日益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商人是他们手里最大的王牌。
李爱华告诉记者,许多从事海外资源开发和基建项目的中国企业都和中国银行有着多年的合作经历,“所以走出国门时,首先会想到中国银行”。
当然,忙着修建机场、道路和发电站这些大项目的中国企业是非洲银行家都急着争夺的“香馍馍”,所以,南非标准银行索性就在北京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总部的对面开了自己的办公室,标准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庞凯歌(Craig Bond)和他的同事忙着依靠这块风水宝地寻找中国客户。“他们的消息非常灵通。”南非银行的人士评价。
不过,在非洲银行界一个更普遍的观点是,应对中国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它合作。而中国银行业则面临一个选择,是自设分行还是通过并购进入非洲市场。
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2007年以55亿美元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这笔让南非当时举国惊讶的交易案帮助工商银行获得了非洲第一大行的网络、技术和人才优势。
但是,也有批评者指出,以并购方式进入非洲市场,如果没有达到控股的地位,那么战略投资就成了财务投资,中国银行业本身的非洲发展战略就很难发挥影响力。
“工商银行的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持有标准银行20%的股份,但没有投票权,无法实施影响力。工行进驻标准银行以来,在非洲本土也仅仅获得博茨瓦纳的一个发电站项目。”一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中国银行界人士表示,“我觉得工行是被南非标准银行利用了,成为获得中国客户的市场营销工具。”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2008年,工行从南非标准银行获得了12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约折合14.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7.7%的年投资回报率。而工行和标准银行的合作里还包括成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用于投资自然矿产资源项目,这个基金将为工行未来带来丰厚回报。
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李爱华显然更支持自设分行走进非洲的方式,“因为自设分行可以很好地执行总行的发展战略,而且便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而且有利于全球银行品牌的建设。”
不过,11月8日,路透社披露,中国银行可能考虑入股葡萄牙投资银行或其旗下在安哥拉的业务。
风险何在:政治、商业、社会
虽然非洲市场的潜力无比,但这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天堂。
非洲银行业的存贷利率差高于全球其他地区,较高的个人贷款利率,可以带给银行相当不错的资本回报。但一旦扩大这种经营规模就可能遭到瓶颈——非洲中产阶级规模有限。在非洲拥有750多家分行的Ecobank就遭遇了扩展过快、盈利不足的难题。法兴银行则谨慎地继续开展着扩张计划,希望在非洲地区原有300家分行的基础上再增加100家,不过都是依靠简单建筑和区域性后勤办公室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而银行业面对的更大风险来自于投资项目的质量和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
“一个好项目往往不需要寻求资金,资金会自动上门,找上门来的常常又是坏项目。”李爱华说,“而且在审查项目时必须进行长期评估,特别是矿产项目,任何变动都可能造成投资损失。”
今年9月,在经历一波三折后,中国紫金矿业(601899)对刚果(金)2.84亿美元的铜钴矿项目的投资终告破产,直接原因和刚果(金)政府的审批有关。
南部非洲发展银行副主席Admassu Tadesse则提醒道,社会风险可能是非洲市场的最大风险,而非政治风险。在他看来,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都有可能引燃导火索,而最终发展成阻碍投资的政治问题。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非洲国家里,当地政府对本国金融业的保护也成了外国银行必须面对的难题。
上个月,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汇丰突然宣布,放弃出资80亿美元收购南非第四大银行Nedbank多数股权的谈判。放弃的原因,除了汇丰自身高层变动令谈判变得复杂,外界还猜测,南非官方对该交易的潜在抵制可能也影响到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