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莲
ST类个股的年底保壳大戏,最大的炒作题材无非是摘帽和重组。
而之前对于*ST新材来说,同时涉及到这两种题材,这难免不让市场期待,它会如何上演本场大戏。
但是,昨日晚间,*ST新材发布的一则公告让市场对其的年内重组预期落空。公告称,经
书面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问询核实,截至目前并在可预见的三个月之内,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项。
*ST新材董秘冯新华也向《证券日报》记者强调,公司在未来三个月不存在重组预期。
前三季扭亏有望“摘星脱帽”
*ST新材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7.73亿元,同比下降3.0%,主营业务利润5.49亿元,同比下降13.2%,净亏损1.59亿元,合每股亏损0.31元。
因2008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连续两年亏损,4月7日,*ST新材股票简称由“蓝星新材”变更为“*ST新材”。
但是,刚刚被戴帽的*ST新材很给投资者“争气”,在第一季度顺利扭亏。
*ST新材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业绩已明显回升。前三季净利润达到8099.2万元,业绩已成功扭亏。
此外,多家机构长期表示对该股未来业绩抱有乐观估计,尤其在经济复苏、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20万吨有机硅产能、12万吨苯酚丙酮产能和12万吨双酚A产能的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很大。
如此看来,原本每股净资产便在5.48元的*ST新材随着净利的扭亏“摘星脱帽”的可能性极高。
统计显示,近几年摘帽ST股票在上半年的表现,其平均涨幅超过同期大盘指数约20个百分点。而投资者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便可开始提前布局。
*ST新材董秘冯新华在之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这么大的央企怎么会让他退市?机构投资者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私募明星罗伟广巨资押注
私募大佬罗伟广在*ST新材上押下重注,难免不让市场对这只ST股另眼相看。
*ST新材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四个新面孔,新价值成长一期、新价值2期、新价值8号和新价值4号分别以897.31万股、572.52万股、501.73万股和333.83万股一举占据了该股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八大流通股东,而这四只产品合计持有2300余万股,耗资2.4亿元左右,仅次于大股东蓝星集团。
作为私募界的明星经理,罗伟广近两年来的成绩确实值得称道,其掌管的新价值2期直到今年三季度仍以63.06%的收益排名私募产品年度收益率第三名,这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私募界并非易事。
罗伟广如此巨资砸向*ST股,一改之前对此类公司不感兴趣的作风,可见其对该股的看好。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三季报券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机构持有的ST个股多达22只。其中,机构“抱团”最多的除了*ST新材,还有*ST钒钛、ST重实、*ST国通、*ST东碳和ST昌河。
每年年末,ST股都显得特别活跃,或为资产重组忙碌,或为保壳努力。在机构眼中,ST股的华丽转身往往意味着诱人的投资机会。
但是,一直以来都是ST板块独有的风景,最近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来,有王亚伟潜伏的ST昌河风光无限,也有华夏复兴和国联安德盛赌输*ST国通的失意而归。
国资整合预期?
一位长期研究ST板块的业内人士在“解密”年底ST股炒作“密码”时提出,已经发布重组方案和有强烈重组预期的公司,被炒作的可能性最大。
许多ST股更是以事实印证了该说法,华丽的拉开了年底保壳大戏的序幕。
ST长信发布重组预案,公司现有大股东拟通过让壳给第三者的方式,使得西安大唐芙蓉园得以借机上市,ST长信未来赢利确定;类似的还有连续三个涨停的*ST威达在发布重组预案近6个月后敲定拟注入资产的详细估值;*ST阿继发布拟变身电机股的重组预案后,也已经连续四个涨停。
*ST新材之前的重组预期也被市场看好。
近来,*ST新材的大股东蓝星集团资本运作动作不断,公司未来存在资产重组的预期更让这只ST股“扬眉吐气”。
据了解,蓝星集团此前已将旗下的蓝星石化顺利重组,而蓝星清洗更是在今年上半年成功重组和摘帽,目前为兴蓉投资。此前市场盛传蓝星集团将整体上市,旗下的*ST新材和沈阳化工有可能与集团进行资产置换或重组。
有业内人士据此指出,*ST新材国资整合预期较为明确。
如果该消息属实,那么*ST新材未来上涨空间极具潜力。以兴蓉投资为例,其成功重组后股价便从年初的10元左右升至20元之上,涨幅过倍。
此外,有消息称从明年开始,公司借壳ST股上市的门槛将提高,趋同于新股发行上市,由此可预期目前已具备重组题材的ST壳资源可能就是最后一批稀有品种。
而随着央企重组大限临近、地方国资整合方兴未艾,各种力量开始密集登场,可以预期的是,今年四季度ST板块的重组大戏将比往年更加精彩。
有分析师表示,在央企重组的背景下,部分ST公司大股东实际为央企国有资产,并且重组预期强烈,因此,在此阶段央企国有资产控股的个股值得重点关注。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