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逐步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_顶尖财经网

“十二五”逐步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

加入日期:2010-11-18 6:19:40

  编者按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成为未来5年的首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本报从今天开始,就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房地产、收入分配、物价以及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等议题推出“‘十二五’规划‘话民生’”系列述评。

  记者黄丽珠刚刚从美国探望儿孙归来的邻居老廖、老刘老两口说,5年前两人退休工资共有4000多元,现在增加到7000元左右。“每年不仅在国内旅游一两次,还可以去国外探亲访友。”的确,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

  “老百姓兜里有钱才敢消费,才能持续地拉动内需。”老廖说。但老廖老两口的幸福生活依然是一些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目前,我国基本保障支出比重和居民消费率普遍偏低,要进一步挖掘内需增长潜力,关键是消费的加快增长。而只有建立起普惠的社保体系,才能真正解除百姓后顾之忧,让百姓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加快二元经济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过程

  目前有观点认为,依赖国民初次分配格局改变可以提高居民消费率。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增长偏慢,并且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偏大。表面上看,初次分配中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居民消费倾向。但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劳动份额下降趋势基本符合国际统计数据所支持的“U形规律”。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趋势呈现U形规律,即劳动份额先下降后上升,转折点约为人均GDP6000美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部部长张军扩认为,扭转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关键,在于中长期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二元经济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过程。既不能听任“完全的自由市场”自动修复,也不能寄希望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初次分配。

  由此可以看出,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保障”等部分显得浓墨重彩。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扎实推进社会保障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应成为提高居民消费率主渠道

  社保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必将触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了在调整中尽可能减少社会矛盾,可行的路径是逐步改革现有制度结构,平等参保人群权利,削减特惠,补贴低收入群体。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玲提出,在削减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就业人员社保特惠,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地纳入城镇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提高农村居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程度。

  因为采用财政资源补贴低收入群体的因素,已经包含在新农合与新农保之中,相形之下,农村迁移劳动者成为扩大社保覆盖面的难点,而其突破口在于制定适应就业特点和收入水平的政策措施,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使迁移劳动者在不同环境中都有社会保障项目可依。

  朱玲认为,削减特惠、补贴低收入群体的改革设计,强调的是正向收入再分配,但同时需要采取与社保结构调整相匹配的政策措施。就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而言,可行的措施包括:降低社会养老保险费率,以便吸纳低收入群体参保;为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内的非弱势群体,创造利用保险市场作出附加养老财务安排的空间等等。

  如何做大“蛋糕”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住有所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十二五”初期,随着大约1000万户低收入家庭和城市、工矿棚户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本解决,我国救助性保障住房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将基本缓解。但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住房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中低收入住房支付能力相对房价不足的矛盾会日益显现。

  有专家建议,可通过统筹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如:购房返还个人所得税、贷款财政贴息、改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较低利率房贷及更低比例的首付款等扶持政策,逐步形成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支持机制,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财产性积累,将这个群体逐步培育成为中产阶层,这对缩小社会差距,优化社会结构,扩大消费具有积极作用。

  人口老龄化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此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或改革初期就形成了多层次保障发展导向。而发达国家主要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社会保障改革,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障,充分发挥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组织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促进保障水平提高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十二五”期间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用了众多的“基本”。

  一位业界专家告诉记者,“基本医疗”受制于国家总体经济水平和居民的健康需要,这意味着全民不能享有经济能力所不能承担的过高福利,也意味着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方面的福利必须有相应的提高。“基本”要保证成本效益好、最低标准的医疗服务包,必须充分实现可及性和公平性。

  可以预见,“十二五”我国经济的这块“蛋糕”会越做越大。对于如何“切好蛋糕”,让百姓安享幸福生活,相关专家普遍表示,在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也有空间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十二五”要重点瞄准“空白点”,健全体系;要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同时应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

  “如果我们能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健全新型收入分配体系、普惠的社保体系,到2020年,中国社会将会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这是记者采访的一位老专家的心声,这又何尝不是我国亿万普通百姓的期盼呢!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