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加普:金融改革不能走回头路
共和党重新掌控众议院后,作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拥护者,他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要削减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的覆盖范围。他们应该抵制住这种诱惑。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今年7月签署了这份长达2300页的史诗般的法案后,其同名起草者一直受到排挤。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在中期选举期间从参议院退休,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失去了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的职位,继任者可能是共和党人斯宾塞?巴赫斯(Spencer Bachus),后者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有可能导致2008年的银行纾困局面重演。
一再受到茶叶党骚扰的共和党人在金融改革方面面临选择:要么试着彻底改写多德-弗兰克法案,要么退而求其次,确保监管部门合情合理地执行该法案,而自己则专注于改革政府支持企业(GSE)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二个选择更好:一,重新启动多德-弗兰克辩论是在犯下和总统两年前相同的错误--将抗议票解读为全面改革的授权;二,共和党有关监管银行的理念缺乏可信度。
茶叶党/共和党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看法得到了银行业的支持,即法案侵犯性过高,并且授予了以美联储(Fed)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首的监管机构过大的权力。共和党反对让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处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或美国国际集团(AIG)这类没救的企业时能获得清算权。
我更喜欢高盛(Goldman Sachs)前董事长、新泽西州现任州长乔恩?科赛因(Jon Corzine)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描述:大多数人由衷地认为,该法案的力度不大不小刚刚好,就像金发姑娘一样。
金发姑娘品尝了麦片粥,这是对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形象比喻--不透明、粗糙,但总体而言有益健康。
评论家认为法案触角伸得过长,可能会造成意料之外的后果,他们是对的。该法案试图重绘监管地图,监管对象从交易所交易衍生品到对冲基金等无所不包,上述结果是必然的。要执行法案的240条新规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该法案也存在缺陷。正如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at New York University)的学者们撰写的《监管华尔街》(Regulating Wall Street)一书所言,多德-弗兰克法案基本上回避了缩减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A)等监管机构数量(并缓解机构间紧张关系)的挑战,主要坚持规则性监管。
不过,多德-弗兰克法案本来可能会糟糕得多,而且它给美联储及财政部留下了对其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新设立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方面。这可能有助于美国执行更高的资本金与流动性标准,并与其它国家更好地展开合作。
总体而言,法案的中心思想是正确的,《监管华尔街》作者之一维拉尔·阿查里亚(Viral Acharya)表示。与以往的法案相比,比如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多德-弗兰克的主要优点在于给予了系统风险与个体机构同等的关注(与当前英国金融架构的改革方向相同)。
巴赫斯就错在这一点上。他称多德-弗兰克法案是联邦政府对美国个人生活的肆意干涉,因为一旦监管机构认定某个公司具有系统性风险,便有权对其进行接管和拆分,即便这家公司财务状况健康。
共和党反对政府拥有这种法定权力,希望让法院来处理那些扩张过度的庞然大物。这样一来,债权人便能像第11章破产保护程序那样争夺资产和负债。
希望政府不插手解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想法显然具有吸引力--事实上,在雷曼破产前,我曾就此据理力争。这么做能够消除道德风险和纳税人的严重不满。华尔街投行肆无忌惮地揽财谋利,纳税人却被迫为它们纾困,感到不满理所应当。
问题在于,当一家机构的问题有可能扩散到整个体系时,监管机构也会因此受到束缚,无法进行干预。共和党是对的,监管和政府担保会扭曲市场,但另一个极端--完全取消监管并阻挠所有监管力量出手缓解危机--将会更糟。
巧合的是,美国选民让巴赫斯在2012年大选之前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重写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核心内容,因为这将受到民主党掌控的参议院的阻止。相反,众议院应该自我收敛,只对随后的监管法规起草进行指导。
与此同时,众议院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重大改革目标--房利美和房地美。11月3日,房地美公布第三季度净亏损25亿美元,并要求美财政部再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时机选择可谓不佳。财政部已经向这两家不走运的机构投入了1350亿美元。
随着国会中政府支持企业最忠实的保护者之一弗兰克的失势,共和党有机会说服奥巴马政府制定长期计划来限制政府支持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和对公共担保的依赖。这比试图竭力废除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更有意义。
苗迎春: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货币倾销新形式
近期最令人关注的世界经济大事莫过于美联储宣布采取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对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形势和中期选举的落败,美联储终于再次开动印钞机,此举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批评和严厉谴责。
一、推动美元实质性贬值是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本目标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后,为了挽救美国经济,避免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美联储被迫采取了定量宽松的非传统货币政策,购买了总量高达1.7万亿美元的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为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今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减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房产贬值、信贷紧缩的迹象日益凸现。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再购进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以促进美国经济的更强劲复苏进程。
美联储实施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基于两方面的缘由:一是当前美国基础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根据美联储的声明,美国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但基础通胀最近几个季度趋于走低。换句话说,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在加大。为什么美联储上次量化宽松政策没有引发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呢?原因在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给各大投资银行的资金没有直接投放到市场中,而是作为投资银行的坏账准备金重新存放回美联储,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从而使得投资银行的放贷动力不足,美国短期内出现通货膨胀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美国目前的年度通货膨胀率只有1%左右,远低于美联储非官方2%的通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拥有推出第二轮甚至不排除还会有第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二是大幅贬值美元推动出口。奥巴马上台后,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希望以此扭转贸易赤字不断恶化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贸易赤字为3807亿美元,降至8年来最低,同比下降45.3%,为1991年以来最大降幅。但是,美国贸易赤字减少并不是因为美国商品出口增加,2009年美国出口额为1.55万亿美元,同比还下降15%。因此,滥发美元必定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对于扩大美国商品的出口、提高就业率是有利的。这是奥巴马总统对独立的美联储政策表示支持的重要原因。
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美元的实质性贬值,虽然与直接将美元汇率贬值的做法表象不同,但与直接操纵汇率本质相同,都是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倾销,只不过此种货币倾销形式更为巧妙和隐蔽。无论伯南克的企图多么诡秘,正如法国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美国把印刷的6000亿美元注入美国经济,实际上让美元贬值约20%,这个似打开水龙头的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必将使其贴上好战的美联储的标签。
二、全球货币战背景下的中国应对之策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发达国家的警惕和新兴经济体的担忧,在美元仍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今天,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中国。作为拥有巨额美元资产的美国最大债权国,美联储在美元信用没有事实性违约的情况下,用创造更多货币的方式来抵消外债,无疑会极大地稀释中国的外汇资产,使中国遭受难以避免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这还大大增加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利益攸关国,中国理所当然地反对美国不负责任的利已主义行为,坚决应对美国挑起的这场货币战争。中国可以选择以下对策:
一是果断停止增持美国国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本着互利共赢,推动美国经济早日复苏的原则,基本上保持了增持美国国债的做法。面对美元不断贬值趋势,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经济意义已经不大。中国现在急需考量的是如何说服美国保证持有的美国国债不缩水、经济利益不受损。
二是立即着手准备向WTO起诉美国的政府补贴行为。货币倾销是一种变相的政府补贴,严重损害了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中国应该借此机会,在WTO舞台上建立起全球反对美国货币倾销的同盟军。
三是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适度升值人民币,助推美国物价上涨到合理水平。只有美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烈,美联储才会考虑回收发行的过量资金,世界经济才能重回正常的发展轨迹。
四是学会利用国际对话平台展开经济谈判。在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对话渠道日益增多,G20、APEC等国际峰会为中国展开经济诉求提供了机会。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更是成为两国解决和磋商重大问题的平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将美国货币政策与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统筹考虑,以此取得对美斗争的主动权。
李大霄:证券市场将渐渐反映经济的快速发展
A股市场已经恢复,3000点需要坚持。我国证券市场自金融危机以来率先触底,并且最高涨幅达109%,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探至2319点,但随着汇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QFII等资金的大举入场,随着基金公司的仓位增加,市场现在已经恢复到3000点附近,在市场信心最低迷的时候,国家稳定市场的措施出台,不仅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还达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成功经验值得以后推广借鉴。现在市场已经慢慢恢复信心,但市场的重心股票还在投资价值区域内,市场的主体部分仍然稳固。只要能够保持融资速度与资金引入速度的平衡,市场就能够更加稳定。我认为6124点需要淡泊,1664点需要勇气,3000点需要坚持。
我国证券市场逐渐向规范和成熟的初级阶段迈进。仅仅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达到30万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09年A股全年换手率达到590%为全球主要市场最高,投资者账户达1.3亿以上跃居全球之首;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大,市场承接能力也相应增强;坐庄模式逐渐淡出,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工中建农四大国有银行已经上市,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大部分优质资产已经逐渐实现上市,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历史经验来推论,我国证券市场下阶段应该能够逐渐会反映经济的实际状况。而随着全流通进程的逐步完成以及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双向交易机制建立,A股市场的估值逐渐向了海外成熟市场的估值水平靠拢。总的来讲,我国证券市场已经逐渐向规范和成熟的初级阶段迈进,而作为全球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其中蕴藏的投资机会也非常丰富。
金融危机过后我们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时代。金融危机过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缓慢复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有机会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未完成,中国的人居条件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25个城市同时启动地铁项目,部分城市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国户籍改革将继续深化,这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人居条件的改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广阔的内需市场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成长提供充足的动力,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已经悄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危机帮助了部分产业实现了产业向中国转移。另外,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石油等资源品价格大大低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为资源相对短缺的我国提供了经济加速增长的便利条件。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范围也在金融危机中起步并扩大,危机加速了我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更加有希望的是伴随着新兴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在一大批新兴产业领域已经站在全球同一起跑线上,譬如比亚迪、腾讯、百度等一大批企业已经成为引领新兴产业的龙头。可以预见的是,危机过后我们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时代,证券市场也将受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在注意避免投资风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