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到11月10日,只用了十天,一种名为PTA用于纺织服装的化纤产品价格每吨上涨了2675元。 导致PTA价格上涨是因为棉价高烧两个月,市场急需找一种替代品,PTA就成为资金追击的目标。 价格快速上涨的还有:一种用于家电汽车行业的热轧板卷价格上涨超过了过去两个月的幅度;一吨用于炼制白糖的甘蔗价格上涨了300元,导致郑交所期糖创下了近30年高位;棉花创下了30年价格新高,每吨突破3万元的关口……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0月份CPI涨幅达4.4%。虽然统计局否认全面通胀,但此数据距公认的5%恶性通胀是咫尺之遥。 价格体系犹如一副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玉米疯"、"苹什么"、"辣翻天"、"药你苦"、"棉里藏针"、"煤"飞"色"(有色)舞……涨价在席卷一切商品。 抛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开始出手,但"神马皆为浮云",通胀预期像正在恶化的肿瘤,还在继续蔓延…… 失控的价格 超市里挤满了拥挤的人群,生鲜肉区前更是人头攒动,猪肉分割区前,工作人员每分割一块五花肉,马上被放置区前的人们所哄抢。 分割工作员是一位小伙子,脸上的汗在往下流,看着这么多人,他有些着急,捋起胳膊,刀飞刃舞,但等待的人群是越聚越多。 这是北京家乐福九棵树店内一个角落,五花肉正在进行特价销售,每公斤价格是18元。一个正在等分肉的女士说,这肉其实不好,好肉都被割走了,就剩猪皮和一些肥肉挂着点瘦肉。"但这个便宜啊!那边好的五花肉33元一公斤,排骨42元一公斤,吃不起呀!"这位女士说,她每周来家乐福采购鲜肉,这周的肉比上周每公斤涨了2到4元。 "国庆之后,11月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所有的产品都开始疯涨。"北京的张先生问。这也是市场急切寻找的答案。 通胀苗头最早出现在今年4月初,当时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2009年底的负增长率悄无声息爬到4月份的2.8%,大宗商品价格在蠢蠢欲动,有色、大豆、橡胶、钢材等价格都在短期内出现过猛涨。当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官员都表示,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国际输入,国内通胀的压力尚在可控之内。 不过,当时按照国家大宗产品工作协调小组的建议,国家发改委仍在一周时间内先后两次抛储橡胶总计6万吨,抛储纸浆2万吨,一个月后抛储钢材2.7万吨,两个月后再次宣布抛储第六批储备糖10万吨。 当时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物价上涨的高峰可能将出现在七八月间,但之后全球和中国经济出乎意料的放缓,政府开始放松了对通胀的警惕。 7月,大宗产品价格开始年内第二次发力,这一轮价格上涨还伴随着国内多个区域农产品价格上涨,以绿豆、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突破年内最高纪录,当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6个城市中近7成食用农产品在涨价。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检司出台 《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此文件目的是制止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但文件公布实施至今,发改委没有公布过一起价格违法事件。 从7月到9月,CPI仍在缓慢爬行,从4月份的2.8%一步步走到了3.1%、3.3%、3.5%、3.6%……但包括统计局在内的政府部门依旧说,年内3%通胀率可控。 十一后,价格突然失控,从现货到期货,从批发到零售,所有商品的价格如脱缰之马,都在上涨。 11月1日到11月10日,大宗商品掀起新一轮涨价高潮,10天之内,PTA现货涨幅超过2675元,达到每吨11250元,MED(生产长丝的化纤产品)十天内涨幅达1385元,至9100元;螺纹钢和热轧板卷品种的钢材现货价格自11月1日开始几乎每天上涨30元左右…… 全通胀气息步步逼近,政府口径年内第一次转变,11月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正式表态,今年的CPI上涨将超过3%的政府预期调控目标。 谁的责任? 自年初以来,管理通胀预期一直是中央宏观调控的重点。 近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国家大宗产品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央行、商务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控大宗产品的价格,以防范通胀。但在实际运行中,各部门之间却有分歧。 11月11日,发改委相关人士对本报解释说,通胀预期的增强来自国务院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根本来说还是货币问题。 矛头指向央行,这种指责确有理由: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央行一直对通胀十分警惕。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就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9月29日,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告,把"管理通胀预期"提前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赵庆明告诉记者,实际上在10月份央行加息前后,管理通胀就是央行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但央行迟迟无所作为,据悉在9月上旬,央行曾经国务院上报加息,不过当时未获批准。 就此,国务院一位部委官员对本报解释,国务院对目前通胀的担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严重。原因是: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此前几次不同,此前价格上涨的利润绝大部分被中间环节拿去,农民没有得到实惠。但这一次,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更多留在了农民手中,这是中央想看到的情形。 除了国务院,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依旧可以接受。这位官员还分析,此轮价格上涨结构上主要由农产品带动,造成包括大宗原材料在内的物价整体上涨。 就此农业部官员着急表态,如果把农产品涨价放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背景中来分析,物价普遍都在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比较合理。农业部官员还对记者分析,今年农产品价格的整体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地租和人力成本这几项加起来,年内就上涨了30%至40%。 工信部官员开始出面和稀泥,他表示,国内原材料产品目前的涨价是一种价格的回归,目前价格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比,依旧还有差距,与国际价格相比,也有差距。 此话让商务部官员感到安慰,商务部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是外向型经济,容易有输入型的通胀。而且商务部官员更认为,通胀最根本原因还是跟货币有关。 球又被踢回到央行身上。 应对之策 物价呈现全面上涨态势,部委仍是各自动作。 10月20日,央行终于宣布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2008年年底以来,宽松货币政策终于明确踏上收紧归途。11月10日晚,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工信部官员明确对本报表示,短期内,工信部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来强行干预市场价格。 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出手。一般情况下,设在国家发改委的国家大宗产品工作协调小组会不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但最近一段时间,协调小组的会议召开次数明显增加。 11月初,国家大宗产品工作协调小组再次专门召开会议,商讨的内容是扩大国家大宗商品储备的种类和产品,以备更大规模物价上涨来临时,政府采取抛储等手段来平抑价格。 目前发改委应对通胀的具体措施有三项:首先将加大对主要产品价格的检查,严厉打击市场炒作行为;其次通过抛储手段增加供给,平抑物价;最后,不排除对个别极端商品采取更为严格的价格管制。三项措施中,国家发改委习惯并已经采取的手段就是抛储。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白糖、食用油、生猪、杂粮等农产品都会纳入国家收储的范围之内。 除了发改委,商务部也在紧急戒备。商务部官员告诉记者,"商务部现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进行农超对接。再一个就是地区之间的调配,有些时候供应量不够只是区域性的。" 国务院官员则对记者透露,目前国务院真正的担忧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居民和经济领域带来的成本压力。对此,国务院已经考虑在适当时机推出对失业和低保家庭进行补贴。 对于通胀受损群体的补贴,财政部说,他们直接间接的一直都在做,比如提高就业补助、人力资源素质投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但中央不能光出政策,也得考虑地方是否支付得起,现在好多地方支付起来都比较困难。"财政部一位官员说。 更多的期望仍在央行,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北京全球年会上表示,央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形势加剧。 不过,接近央行的人士说,目前央行手里的工具十分有限,市场寄希望央行尽快大幅加息,但加息信号意义太强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时候,中国进入了加息通道,实际上给想进入中国的热钱打了一针兴奋剂。 不管怎么样,抛储、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补贴、管制物价……能够抗通胀手段在依次启动。 11月12日,大宗商品全线暴跌,PTA、菜油、白糖、棉花、PVC、棕榈油、豆粕、大豆、塑料、豆油、橡胶、沪锌、沪铜均跌停。但是,新疆棉花报价最高时仍达到33000元。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涨价盛宴中,通胀和防通胀的博弈和表演依旧会相继迭起。(.经.济.观.察.报 .张.向.东 .程.志.云 .降.蕴.彰 .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