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猛药四出江湖 A股冲击几何_顶尖财经网

准备金猛药四出江湖 A股冲击几何

加入日期:2010-11-11 8:16:1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在CPI、PPI等焦点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前夕,央行再度出手,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显然是对不断升温的通胀预期所采取的未雨绸缪举措。流动性或许就是当前股市的七寸,这次会被打中吗?

  导读:
  重启加息后3周 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年内二次加息几乎无悬念
  年内四调准备金会否打中股市七寸
  准备金猛药四出江湖 再度加息并不遥远
  聚焦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四度上调 央行开始修建热钱池子
  叶檀:央行不想加息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利空A股 紧缩周期或来临
  央行再出手:机构淡定A股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再擂A股心脏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碍长期牛市格局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对银行今年业绩影响较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的股市表现

  重启加息后3周 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3周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组合拳连出两招。
  11月10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算上1个月前对6家银行所进行的差别化上调存准率,这已是央行今年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存准率的第五次上调。至此,相关银行准备金率将达到18%的历史高位。2008年6月7日后,金融机构存准率曾达到17.5%。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将冻结约3500亿元的资金。
  早在本周二,市场便传言存准率将上调;昨日下午,部分银行被差别上调存准率的消息再度传出,但央行公告最终揭开谜底。
  今日即将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很可能继续高企,且预测新增信贷数据大幅增长,外汇占款持续走高,被认为是央行在加息3周之后再度使用数量工具回笼流动性的主要原因。10月20日,在时隔34个月后,央行首度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业内人士预计,11月中下旬起,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方向可能会越来越清晰,数量型工具可能将被频繁使用。多数专家则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正向适度宽松走向中性。
  外汇占款持续走高新增信贷或远超预期
  我认为,央行在这个时候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现在全球流动性扩张太快,而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在增大;其次是中国的通胀预期在增加。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此前市场普遍预期10月份CPI将达到4%的增幅外,渣打银行全球研究经济师李炜认为,此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一个原因即是10月份新增信贷会再超市场预期,达到5000亿元左右。
  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伍永刚对记者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对流动性的回收。央行目前对银行信贷的监管,是希望其月度投放保持均衡。
  与此同时,10月份外汇占款增量和8月份以来的财政支出回升加快亦使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增大,成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又一原因。
  数据显示,周三公布的10月份贸易顺差271.5亿美元,创3个月新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触发因素为10月份外汇占款突破3000亿元。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立峰表示,从这个角度看,央行在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限制其外汇过度扩张带来的流动性增加。简单地说,就是对冲热钱、回收流动性。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按照周三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6.6337计算,10月份贸易顺差为1800亿元。公开市场方面,10月份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规模为5720亿元,央行回笼资金4890亿元,合计10月份向公开市场注入资金830亿元。以不考虑外汇占款的保守估计来看,10月份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至少为2630亿元。央行通过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将回笼资金3582亿元。
  数量工具或频繁使用年内加息尚存争议
  央行在重启加息之后3周内又再度上调存准率,是否意味货币政策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从而会有紧缩的趋势?对此,专家观点普遍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正在从适度宽松走向中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对冲外汇占款后经济中被注入的净头寸到底有多少,这是货币松紧的尺度。他认为,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够用从紧来形容,而应该是转向中性。周春生也表示,货币政策正在走向中性。
  对于年内是否会再度加息,则有不同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年底之前应该加息。货币环境如果过于宽松,将推升资产价格,这才是吸引热钱最主要的原因,套利性的资金在中国并不是很多。加息就是为了抑制可能的资产泡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周春生也认为,加息的可能性在增加,中国目前输入型通胀的成分较大,央行对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很难从根本上扭转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加不加息将要看10月以及11月份的CPI数据。
  不过,刘煜辉并不赞同加息。他认为,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用一个池子将热钱圈住,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的方向还是以控制为主。只有数量控制,才能够将进来的钱圈住。加息形成周期的可能性较小。
  招商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也表示,后续加息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在年底之前还有可能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他认为,我国后续的货币政策仍要看美国发行货币的力度,但是这种对冲不会改变目前市场流动性泛滥的现状。
  对此,中国社科院投资系博士付立春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的使用可能会更频繁。
  G20峰会和美国汇率报告之后,来自国际的外部压力会下降,届时国内通胀对监管层的影响力将会大大上升。上海一货币政策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政策周期紧缩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业内人士表示,11月中下旬起,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方向可能会越来越清晰。(.每.日.经.济.新.闻 .李.静.瑕 .贺.麒.麟)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年内二次加息几乎无悬念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二次加息几无悬念
  通胀高企、热钱肆虐,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着实考验着货币当局。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决定再次加大了市场对年内二次加息的预测。
  年内再度加息已无疑?
  昨日,央行决定年内第四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记者注意到,10月份中国近三年来的首度加息,就是伴随着央行要求六大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来。另外,央行在10月9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提高了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基于以上种种举措,市场猜测,今日公布的CPI增幅可能超过4%,央行也将在年内再度加息。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10月份CPI增幅可能向上冲破4%到4.2%,这样一来,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就很大。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则预测,除10月CPI持续上涨,11月、12月CPI增幅也将维持在3%以上。在他看来,央行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而不是11月。全年CPI破3%已无悬念,不过,决策层对于加息与否仍需进一步观察:一方面观察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另一方面观察国际经济的走势。
  但渣打银行指出,未来决策当局面临的一个风险是,如果未来6个月经济迅速放缓,加息作为一种调控资产价格的政策工具可能被认为力度过大。
  不过渣打银行也认同第四季度央行再次加息的说法。
  未来几个月经济可能逐步放缓,但这不足以影响到当局将抑制房产泡沫作为首要任务的方针。货币决策部门已将利率政策与房地产问题战略性地挂钩,而决策当局将会以提高利率和出台更多房地产调控措施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涨势。
  利差扩大非热钱涌入主因?
  无论是通胀的不断高涨,还是房地产调控的需要,都在预示着加息的必要,然而一旦再度加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差的进一步扩大将加剧已日显严峻的热钱流入态势。
  防通胀和防热钱,是中国当局面临的两难。一旦无法有效阻挡热钱流入,在中国大肆炒作农产品等商品,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潘正彦指出。
  不过,鲁政委认为,中美利差的扩大并非热钱流入的主因,今年以来,中美利差一直是稳定的,但4-6月国际资本是流出的,外汇占款从此前的2000多亿元一直下降到1100亿元;而7-9月份外汇占款则逐月增加,从1700亿元迅速增加到接近3000亿元。在前后的反差之间,惟一发生变化的是6月19日人民币汇改重启。它点燃了市场的升值预期,造成国际资本流入速度加快。因此,国际热钱流入的主要动力,是升值预期而非加息。
  鲁政委认为,如果加息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放缓,即加息带来的升值预期弱化,反倒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渣打银行表示,在美联储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形势下,且明年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宽松政策的预期下,中国央行愿意加息的幅度有限。不过,在担忧更多热钱流入前,央行还有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渣打进一步预测,明年上半年央行仍会有两次加息举动,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国.际.金.融.报)

 

  年内四调准备金会否打中股市七寸
  在CPI、PPI等焦点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前夕,央行再度出手,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显然是对不断升温的通胀预期所采取的未雨绸缪举措。流动性或许就是当前股市的七寸,这次会被打中吗?
  紧缩政策不会通吃整个市场
  通胀形势趋于严重,后续的调控政策或将对市场及相关行业带来显著影响,对A股整体表现不宜寄予过高预期。不过,短期内流动性泛滥局面仍不会改变,投资者可继续把握局部牛市的机会。
  通胀前景堪忧
  由于市场预计10月CPI增速很可能超过4%,投资者的谨慎心理已经明显增强。周二、周三大盘连续调整,房地产、金融服务、黑色金属与家用电器成为跌幅最大的4个行业,表明投资者担心再次加息将对银行、地产及地产相关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本轮通胀的前景,我们深表担忧。2007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特别是原油价格逼近150美元构成了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而本轮通胀则同时面临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就外部因素来看,宽松的流动性正推动各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而短期内各主要经济体不可能改变低利率的状态;就内部因素来看,通胀压力不仅来自货币超发,而且也来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如水、电、气、土地等稀缺要素的价格纠正,特别是长期以来被人为压低的农产品价格面临报复性的上涨。
  如果通胀形势持续恶化,很可能出现2007年那样的连续加息。回顾2007年可以看到,当年6月CPI增速达到4.4%,此后通胀增速连续上升,与此同时,7月-9月连续三个月加息,最终让牛市在当年10月画上了句号。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2007年各季度的GDP增速均在13%以上,而目前的经济正处于软着陆的过程中,对连续加息的承受力较为脆弱。
  综合来看,通胀压力以及管理层可能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未来行情最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此需要给予密切关注。不过,短期来看,我们对A股市场的流动性仍持乐观预期。首先,再次加息25个基点对扭转负利率于事无补,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预期仍将刺激居民的各类投资活动;其次,加息将导致我国与海外市场的利差进一步扩大,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也趋于明确,这决定了热钱流入压力依然较大。
  局部牛市仍将演绎
  但是,鉴于通胀形势及政策前景的变化,指数出现大牛市的难度明显加大。
  首先,货币紧缩将直接对银行与房地产行业带来冲击。若实施非对称加息,银行的盈利空间将受到挤压,而且随着利率的提升,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投放的大量贷款也将处于不利处境。当然,连续加息更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楼市投机客的还款压力也会加大。我们注意到,在沪深300指数中,银行与房地产行业的合计权重高达23%。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机械、化工、汽车、家电等制造业面临沉重的成本压力,若企业无法顺利地向下游转嫁,则盈利压力势必受到侵蚀。虽然化纤类企业近期受棉价上涨刺激而走强,但未来随着通胀压力的传导,其自身的成本压力最终也将体现。此外,像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品企业,未来也可能出现成本加大而终端价格受政策管制的可能。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市场的上涨空间很难寄予过高预期。不过,泛滥的流动性将围绕上游资源、通胀防御、新兴产业等热点演绎局部牛市,其中的投资机会仍值得投资者把握。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煤炭、有色金属、钾、磷等资源股,高端白酒与黄酒、高档海产品、独家中药品种等转嫁能力强的消费股,以及增长确定性较强的高铁、智能电网、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股。
  通胀能否减压已成后市关键
  市场在3000点上方震荡明显加剧。尽管10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但通胀压力却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使得经济、通胀的格局相对之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济回升、通胀压力高企也开始加快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常态水平回归的进程,10日晚间,央行即决定自本月16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持续攀升的通胀压力将成为后市最大的隐患。
  流动性基础决定行情高度
  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扩张预期的持续升温,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从流动性的角度看,美联储QE2将促使国际资本继续涌向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寻求资本保值。由于QE2的规模过于庞大,目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体现QE2实施后的影响。未来原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多数新兴市场的股市将难以避免地在国际流动性泛滥的推动下震荡上行。
  但A股拥有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国际流动性泛滥对国内流动性的传导机制比较复杂,究竟能够对A股形成多少流动性支撑还有待观察。仅依靠国际流动性的传导,恐难形成稳固的趋势性上涨行情。
  流动性基础关键还在于国内方面。在宏观流动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在不同领域内的再配置是股市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市场普遍期待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流入股市,但国庆节后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普遍大幅下滑,因此对这一跨市场的资金再配置不能抱有过高期望。至于居民存款搬家,只能是赚钱效应显现之后才会出现的情况。今年股市复杂的结构性行情并没有为个人投资者带来过多的赚钱机会,因此居民存款搬家的情况短期内还不会出现。只有国内的宏观流动性处于扩张状态时,股市才具有稳固的流动性基础,并形成趋势性的大行情,而目前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
  国内农产品价格仍将延续上涨趋势。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人口的双峰结构导致初级劳动力的拐点已经出现,初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推高农产品价格。之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所致。而随着猪周期上行,下一阶段猪肉价格将会成为CPI的主要推手。目前猪肉价格才刚刚跨过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上行空间还有很大。此外,流动性和投机资金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使得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正常上涨。
  美联储QE2将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并引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的PPI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关联度较高。10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蹿升至69.9%,而这一指数在7月份时仅为50.4%。输入性通胀使得上游原材料价格突然抬头并快速攀升,物价普涨的格局已经形成。CPI与PPI双高、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的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
  通胀压力过大不利后市
  通胀的环境难以孕育大牛市。行情的基础是流动性,而通胀压力的高企一般都会引发政策调控,并削弱市场的流动性基础。2000年以来,CPI、PPI双双超过4%的情况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年中,第二次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应的货币政策都处于偏紧状态,并且信贷投放都被明显控制,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市场在上述两个阶段均出现了单边下跌的局面。当然,目前的情况与上两次有显著的不同,即上两次都处于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过热阶段,政策加力调控的态度非常明确。而目前经济增速刚刚企稳回升,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政策面调控的力度是需要斟酌的。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明年的经济政策,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总之,通胀压力的高企将是后市行情的最大隐患,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和力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胀预期升温导致筹码松动
  沪综指创出3160.70点本轮反弹新高后,在高位形成震荡调整走势,并且在本周三对11月5日的跳空缺口进行了不完全回补。在震荡过程中,市场出现筹码松动迹象。10月份CPI数据将要在周四亮相,CPI持续上涨的市场预期非常强烈,在货币紧缩担忧下,市场分歧明显加剧。
  有机构日前指出,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系统性低估。该消息对市场心理层面还是造成了负面影响。在9月份CPI数据公布前夕,央行采取了意外加息的措施,那么在10月份CPI数据临近公布时,市场再次敏感。市场也有关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出现。此外,央行于11月9日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2010年第九十七期央行票据,发行量320亿元人民币,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2.3437%,较上期上浮0.0524个百分点。此举也被认为是加息信号之一。
  市场对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的担忧主要在于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本轮反弹行情的出现,主要还是资金面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国际热钱借助人民币升值流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为合理引导跨境资金流动,应对打击热钱违规流入,维护我国涉外经济和金融安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外管局加强监管力度下,热钱或将形成市场挤出效应。结合市场近期盘面走势来看,筹码松动迹象或有资金挤出之嫌。
  从市场行情演绎来看,前期美元自贬行情已经逐渐被通胀主题投资取代。本月11日,G20峰会将在首尔召开。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国际争议将有升级的趋势。随着美元自贬现象的出现,其他国家也效仿贬值操作,美元自贬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美元走势看,单边下跌的走势难成常态,因此,美元自贬的进程或将告一段落。美元贬值出现后,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国内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上涨效应,通胀预期明显升温。
  就大盘技术面而言,由于沪综指日K线形态上呈现出针对11月5日跳空缺口不完全回补的现象,市场悬念开始加大。建议重点关注CPI数据公布与G20峰会引发的市场反应。短期技术上如不能进行修复,MACD指标顶背离走势将彻底形成,市场将进入调整状态,全面反弹行情或将宣告结束。
  喝酒吃药时代重现?
  当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导致的流动性首轮高峰逐步退去时,国内通胀洪峰又接踵而至,市场也似乎回到了两个多月前的格局:防御性较好的消费类行业倾巢出动,而资源类板块偃旗息鼓。分析人士表示,10日晚间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将回收3500亿元的流动性;在通胀高峰来临之际,短期货币收紧的状态将常态化,股市将不可避免进入震荡。市场格局方面,经历了估值修复的周期性行业后续动能已大幅衰减,而通胀预期强化将令消费类行业的相对配置价值提升,喝酒吃药的时代或将重现。
  通胀高压抵消流动性红利
  9月30日以来的这波行情充分演绎了博弈的含义。10月中旬之前的上涨,是以低估值的周期股为主力,其背后的逻辑在于海外二次量化宽松预期所释放的流动性;在央行选择加息及美联储公布议息结果之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行业受到政策紧缩预期的压制表现低迷,而以消费和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小盘股则重新活跃。此轮市场博弈透露出一个信息:流动性充裕,但政策压力也在逐步体现。
  进入11月份,市场对海外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逐步归于平淡,而此时通胀预期又陡然升温,因而通胀成为短期影响市场最关键的因素。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0月CPI将突破4%,并触及政策的容忍线,由此关于货币政策将收紧的担忧应声而起,10日晚间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即表明了管理层的态度。盘面上,近两个交易日,周期类板块普遍回调,而消费类行业却逆市走高,10日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及医药生物等防御性品种更携手逆市扬升。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消费、周期各自呈现一边倒的状况,一方面表明当前通胀压力已不容忽视,且对股市已形成了一定的压制;另一方面,也说明流动性泛滥推升的普涨行情已告一段落,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下,短期市场不可避免出现调整,两个月前的震荡整理行情或将再现。
  消费行业有望充当阶段主角
  10日晚间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说明10月份的CPI数据触及了政策容忍线,从而表明当前的通胀形势要远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而根据历史经验,当CPI超过4%时,股市便开始掉头向下。从这个角度而言,短期市场可能将持续遭受通胀压制,不过在经历了短线的回调后,股指可能会维持震荡盘整的走势。
  然而,尽管货币政策收紧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股市表现,但海外流动性的泛滥局面不会改变,近两个月热钱出现持续涌入迹象便是例证,而充裕的流动性仍将支撑市场中期震荡向上。在这个逻辑下,短期周期性资源品将继续回吐此前涨幅,而防御性较好的消费类行业也因受益通胀高企将阶段性成为行情的主角。
  中信建投分析师表示,今年下半年整个经济都处于一个二次去库存阶段,但市场由于领先经济的特征提前触底,这个触底是对于经济上二次去库存和转型风险的集中反映,但随后的反弹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第二轮库存周期的映射。本来典型的二次库存重建在于投机因素消除后的真实需求引致,但当前的情形则是:在流动性的助推下,需求提前释放,并造成本次库存重建的持续性和力度可能减弱。从这个角度而言,钢铁、建材的配置价值在降低,而先进制造业及稳定发展的消费类行业的相对价值在提升。(.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