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张晖——
从2005年至2010年,是上证指数上下5000点波动的6年,是基金行业规模起伏上万亿的6年,也是汇添富的投研团队成军壮大的6年。经过6年多的考验,中国式价值投资实践,究竟给我们留下什么怎样的经验和经历?公募基金投研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从何处开始培养?记者日前走入汇添富,采访了这支团队的核心人物——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张晖。
选股投资:
内核与外延的不变与变
在业内的基金公司中,投资理念能6年持之以恒不变的,汇添富是少数几个之一。“以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高质量证券,把握市场脉络,作中长期投资布局,以获得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这几句话,从公司立业之初,一直就挂在公司网站上,至今未有大的变化。
在张晖看来,投资的本质应当是依靠企业的成长获取长期收益,而不是靠股价短期波动中获取收益,只有以基本面优秀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载体,在市场尚未充分认识到的时候介入,才能通过分享公司的长期增长以及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获得最大投资回报。依着这种理念,过去六年,汇添富发掘了许多牛股,其中上市之初即重仓持有至今的苏宁电器和华兰生物,累计已有五十倍左右的涨幅。
“选股”的诀窍则在于多维角度和复合筛选。张晖认为,真正的“牛股”,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标准,即企业基本面良好、竞争优势突出、成长空间较大;投资品种能够符合市场主题、能够享受产业、政策、技术、经济结构调整等带来的长期巨大收益;同时投资估值合理,不会以过高的价格买入。
比如,从过去十年看,“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其中也蓬勃发展起来一大批制造业的牛股,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特征是什么?比如产业行业的变迁,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等等,“这样的主线是我们关注的。”张晖说。
而这六年市场起伏,在成功的过程中也不乏“痛苦”的反思。“价值投资理念有其内核与外延。从核心来说,以基本面出发,作中长期的布局等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但从其外延来说,伴随着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的变迁,中长期的市场主题和选股侧重点又一定会发生变化。”张晖说。
大资金管理:
均衡与集中
回溯过去6年,对基金行业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市场的急剧变化和自身规模的高速扩张了。从2005年到2007年,整个市场内的基金团队都不得不面临着资产规模从几十亿扩张到几百上千亿的巨大考验,而当时间走到了2008年以后,市场也开始了急剧的动荡。
汇添富是如何应对这些考验并持续成长呢?
张晖说,“应对市场变化,我们始终坚持的是两句话:市场永远是对的,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场永远是对的,意味着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要敏感,决不能主观臆断,故步自封。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汇添富投资理念的核心之一,“不是涨了的行情都要去把握的,我们依然坚持从基本面出发,通过深入的研究追踪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变化,然后去赚确定性的钱。”张晖说。
而对于规模的持续扩大,张晖坦言,依靠团队作战是关键。“任何基金经理都有其管理规模的上限。面对资产规模的扩大,如果就此按照指数标准去进行标配,获得超额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汇添富的做法是,为大规模基金配置多位基金经理,让每人根据自己所负责的资产规模,去做选时和选股的权衡,在自上而下基调确定好后,通过个股的精选实现主动投资的回报。”
为了应对大资金管理的新时代,汇添富也在调整投资决策的过程,给基金经理更大的灵活操作空间,鼓励基金经理在大理念一致的前提下,发挥个性,独立决策。“投决会对未来的行业和热点主题配置方向提大的判断意见,但不要求基金经理强制执行。”
另一方面,要求大型基金的操作更好的贯彻“行业相对均衡,个股适度集中,适时动态调整”的投资风格,不搞行业赌博式的投资,不作高集中度的个股投资,运作要求更加稳健。
团队竞争力:
关键是人的长期融合
人才,无疑居于资产管理业的核心地位。汇添富的投研团队可以说是张晖引以为豪的。近60人的投研团队,各行业均实现了2—3人的人才梯队和深度覆盖,主力研究员的平均从业年限都超过4年。投资上,基金经理团队较稳定,均是在研究岗位上有长期积累后再择优提拔。专户投资团队、海外头团队平均从业年限则长达10年以上。
那么在行业普遍闹“投研人员荒”的时候,这支“豪华型”的投研团队是如何组建起来的呢?
在张晖看来,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关键决策”。
首要的一步,在于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的决策——“两条腿走路”的人才梯队培养思路。“当时,我们一方面引进行业最出色的研究人才作骨干,另外也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直接培养。”张晖说,在公司初建时,这个决定对汇添富压力很大。但经历了3—4年的培养后,成长起来的研究员开始进入收获期,目前汇添富已经形成了人才内部良性循环。
第二步则是在选拔时注重理念一致,在培养中强调时间积累。“投资研究的交流能不能有效,一方面取决于理念是否相通,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公司内部培养起来的人才在工作方法上已深度融入公司投资理念和风格。同时,在成熟人员的招聘上,也特别注重其对公司投资理念的认同度,以及在投资研究风格上是否统一。“而人是什么风格,投资推荐的特点是什么,只有长期相处才能知道。”张晖说。
融合的关键在于流程。在汇添富,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强制性交流环节”数不胜数,如每日晨会、每周行业研究例会和个股推介例会、投资决策会等,借此实现不同观点的探讨交锋,上下游关联行业间的互通有无,最大程度规避了信息封闭。在这个基础上,无论是对研究员还是对基金经理,公司针对研究转化投资和投资对研究的贡献都给予不同权重的考核。这样合作模式的结果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紧密交流机制形成,投资和研究之间能形成快速反应和互动,效率大为提高,人才成长也非常迅速。
面对未来:
摒弃惯性思维,关注新机会
而面对未来,张晖和汇添富的投研团队在关注什么呢?
大的市场主题依然是张晖现在关注和思考的,如何驱动团队做更深入的行业研究也在张晖的思考范围。而这一切都需要冷静开放的思维,张晖认为,“资中要尽量摒弃惯性的思维,不能被短期的思维的影响,要真正做到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一切从长期出发,才能做好投资。”
而同样,他认为对于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前景,也不能以不变的思维去看待。“在2006年、2007年,市场更喜欢的是确定性的业绩,而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世界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投资环境的变化需要高度关注。”张晖说,“在世界和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将会出现一大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牛股。前瞻性地找到这些股票,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