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3日,创业板开板整整一周年;之后的10月30日,首批挂牌企业将度过一周年纪念。
旨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业板,在这一年来风光无限,可谓万众瞩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一年中,创业板成了巨大的利益场,为各类利益主体提供了钻营各种暴利机会,争红了眼,鼓足了腰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勤劳致富的价值观。
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板的融资功能一定程度上得以发挥。
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1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69.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84.6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特有的高发行价形成的近515亿元的超募资金,一方面使企业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更是吸引各种资本各路人马疯狂涌入——PE、券商直投、演艺明星、前政府官员、大学生、迟暮老人、大学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上市的120家创业板公司中,有752位自然人出现在了这些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其中至少有381位达到上亿元身家。
为争取上市机会,从中小板撤出转投创业板者有之,“夕阳”产业包装成高科技产业蒙混过关者有之,粉饰业绩包装上市者有之……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造富运动壮观开展。
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这100余家发行市盈率平均在60倍以上的创业板公司中,有近两成的2010年半年报业绩出现了负增长,更有多家企业在上市首日破发。
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逐步明确创业板公司行业定位:明确鼓励的9大领域和审慎推荐的8大行业,使得早前提出的“两高六新”行业挑选标准得以真正细化。
只是,高估值、PE腐败、超募资金使用、业绩变脸等等一系列被广为质疑的问题,仍待市场各方努力。
开闸一年中,创业板发审委合计审核了184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其中149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最终获得通过,37家公司被否,4家取消审核,1家暂停上市。
截至9月30日,已过会的149家公司中,共123家已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包括易世达(300125.SZ)在内的7家公司处于发行过程中,另有青松股份(300132.SZ)等4家公司在日前也拿到了发行批文;这意味着创业板162家的规模已经接近中小板464家的1/3,后者从2004年6月开闸以来已经历经6年之久。
在这一年中,虽然包括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和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节奏一直处于不间断的状态之中,但随着关于创业板定位的逐渐清晰,监管部门对于拟登陆创业的企业行业分类逐渐严格把关。
今年3月19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下称《指引》)成为保荐机构遴选企业的重要标准,其中明确了监管部门鼓励的9大领域和审慎推荐的8大行业;这使得此前的“两高六新”的行业挑选标准得以真正细化。
另一方面,虽然监管部门一再重申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并没有作出上市规则以外更高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挂牌企业绝大多数远远高于净利润两年累计盈利1000万元的标准,甚至个别公司达到了净利润3年累计3000万元的主板标准。
发行规模方面,首批28家公司中华谊兄弟(300027)(300027.SZ)创下的新发4200万股的最高纪录在此后屡屡被打破,新发股份5000万股(包括5000万股)以上的创业板公司达到6家之多,新发股份最多的国联水产(300094)达到8000万股。
行业定位清晰化
应当说,在一年前创业板在上市之初监管部门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指导意见。
从首批挂牌的28家公司的行业分类(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看,其中22家公司主要集中在4大行业,分别是机械设备仪表9家、信息技术业6家、医药生物制品4家和社会服务业3家,而其他6家公司中包括传统服装制造业的探路者(300005)(300005.SZ)、传播文化业的华谊兄弟、物流行业的新宁物流(300013)(300013.SZ)、批发零售业的吉峰农机(300022)(300022.SZ)、石化塑料塑胶行业的硅宝科技(300019)(300019.SZ)和电子行业的亿纬锂能(300014)(300014.SZ)。
而在此后4、5个月中随着创业板火爆局面的延续,不少原先计划登陆小板的公司也改弦易张掉头创业板,这其中不乏一些和创新压根不搭界的传统行业公司,这开始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在这之前,证监会并没有对登陆创业板的行业进行过较为细致的划分,一种较为明确的说法来自深交所“两高六新”,其中“两高”指高成长性和高科技含量,而“六新”则指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但由于分类较为模糊,作为保荐机构的投行在挑选企业时依然难以把握。
直至今年3月19日,证监会终于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2010] 8号)。
《指引》不仅明确了保荐机构应当重点推荐的九大领域,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同时《指引》还特别要求保荐对于下列八大行业予以重点关注,分别包括纺织、服装,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酒类、食品、饮料,金融,一般性服务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对于这类行业保荐机构在推荐时需要就该企业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履行严格的核查论证程序,并在发行保荐书和保荐工作报告中说明论证过程和论证结论。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随后的答记者问中表示,《指引》将引导市场各方正确认识和理解创业板,进一步明确创业板的主要着力方向;此外其还指出创业板推出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创新战略,推进产业升级,创业板为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在3月底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沟通会上,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主任张思宁更是明确要求保荐机构认真落实《指引》的要求;而对于八大重点关注的行业,张亦表示如果推荐该类企业保荐机构应当重点摘述企业在技术和业务模式方面是否具有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在这之后,证监会对于创业板上市的审核思路也开始逐渐出现变化,一些如从事鸡精、火腿等加工企业被劝退,而对于重点关注和审慎推荐的八大行业的审核也变得更加严格。
接触创业板发审委的人士则告诉记者,《指引》出来之后会里对于行业卡关很严,即便是在3月份以前审核过会的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如果重新审核都未必能够获得通过。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8大审慎推荐的行业并非一棍子打死,如从事食品生产的国联水产(300094.SZ)和从事门窗幕墙的嘉寓股份(300117)(300117.SZ)同样过会并挂牌上市。
另一方面,在会里鼓励的九大领域之外也并非任何新的行业都可以尝试。
上海一家券商投行负责人透露,在5月中旬的保荐人培训会议上,相关人士就明确表示新行业上市一定要谨慎,作为保荐机构需要综合判断。一个较为明确的例子则是,在海外资本市场依然受宠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创业板并不受欢迎。
除此以外,在这次保荐人培训会议上,关于创业板募投项目被再次重申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焦炭、水电、煤炭、纺织、汽车和铁合金等10大产能过剩的行业,虽然发审委可以受理,但在受理之后的见面会要等到相关部委(如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给出相关意见后才召开反馈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挂牌的123家创业板企业中,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主要集中在七大行业,其中机器、设备、仪表行业以32家约26%的比例占据第一位,信息技术业以29家23.5%的比例位居第二,排在2-7位的则是石化塑料塑胶行业14家、电子业12家、医药生物制品行业10家、金属和非金属行业6家和社会服务业5家;剩余15家公司则分别包括采掘业、传播与文化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农林牧渔业、其他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造纸印刷等8个行业,而这其中仅有3家公司为今年4月之后过会。
利润标准执行过高
虽然按照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要求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并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0%。
但从创业板实际上市的公司来看,鲜有企业采用第二项标准,即便在采用第一项标准中的各家企业的利润指标也远远高出1000万元的标准,甚至有企业的盈利水平达到了主板的标准——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读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因此出现了低标准和高门槛相悖的情形。
对于创业板的发行规模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的说法则一直强调“没有限制”。
如在3月底的创业板监管业务沟通会上,相关监管人士给出的说法则是,“创业板着重推荐创新性企业,对规模没有限制,并非小小板”。
纵观新开闸一年的创业板,据记者统计目前123家挂牌企业中新发股份最少的为新开源(300109)(300109.SZ)仅900万股,而新发股份最多的国联水产(300094.SZ)的新发股份高达8000万股,这大抵印证了没有规模限制的说法。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表示,由于内地拟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粉饰报表的情形,因此需要给挤水分的空间,所以选择稍具规模的企业通过的把握会大些。
9月初证监会召开的最新一期保荐人培训会议中,相关监管人士再次强调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规模和没有限定,而对于净利润除了上文提及的最低标准之外没有其他指导性意见,只是对于为了拼凑利润而造假的情形则会严格处理一律否决。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创业板开闸一年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竞争。
最近一年的时间内,共有23家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中还包括由东北高速(600003.SH)分立出来的吉林高速(601518)(601518.SH)和龙江交通(601188)(601188.SH),而另外21家企业募集资金总额为2077.89亿元,其中农业银行(601288)(601288.SH)和光大银行(601818)(601818.SH)两只银行股就贡献了约900亿元。
可以比照的是,在最近一年中深交所的成绩斐然,合计186家中小板企业挂牌上市,合计募集1808.18亿元;而开闸一年的创业板也凭借着123家挂牌企业募集了899.73亿元之多;合计2700多亿元的募集资金额将上交所2000亿元远远抛在身后,而随着大型蓝筹股上市资源的日渐枯竭,上交所在“国际板”尚未有正式时间表之前不得不谋变。
于是,此前曾传出沪深两所就上市资源的初步划分,即新发股份超过800万股的非金融企业在上交所挂牌,新发股份低于5000万股的在深交所挂牌,处于5000万股-8000万股之间的则可以自主选择上市地;而在这之前,上交所和深交所约定俗成的界限是1亿股,就新发股份超过1亿股的选择上交所,而低于1亿股的前往深交所。
不过这一说法目前没有得到沪深两所和证监会的官方认可,只是在一些投行圈内人士之间流传,但二次冲击过会的山西证券显然是个异类,将新发股份从6亿股调减至4亿股,上市地也从主板的上交所调整为中小板的深交所。
从实际情形来看,最近1年来上交所发行的21只新股中新发股份最少的为正泰电器(601877)(601877.SH)新发10500万股;而中小板中新发股份最多也是1亿股,分别是金正大(002470)(002470.SZ)、天原集团(002386)(002386.SZ)和人人乐(002336)(002336.SZ),显然双方执行的依然是1亿股分界线的老标准。
而新开闸的创业板中,新发股份从900万股至8000万股不等,新发股份最多的国联水产达到8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3.2亿股,和中小板企业相比股本规模丝毫不逊色,甚至超过不少早期挂牌的主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