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的使命 稀土永磁最热(附股)_顶尖财经网

新兴产业的使命 稀土永磁最热(附股)

加入日期:2010-10-31 10:21:4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值得关注的化工新材料
  在整个新材料范畴之中,化工新材料板块曾经在2004年-2005年熊市期间以高速增长的业绩跑赢过市场。如今,包括新能源、高铁和环保等几大产业的拉动有望成为化工新材料的新引擎。
  根据申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目前对化工新材料的拉动的新能源领域主要涉及动力锂电池和光伏发电两部分。其中锂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该部分在上篇已有涉及),而光伏发电则涉及晶硅切割液和光伏用胶,但后者鲜有上市公司涉足。
  而高铁产业链带来的化工新材料主要分为高性能减水剂和工程粘胶两项产品,两家新晋创业板新贵奥克股份(300082.SZ)和回天胶业(300041.SZ)分别是前者和后者的生产商。
  此外,另一家创业板企业三聚环保(300072.SZ)生产的脱硫催化剂和净化剂等各类脱硫装置将受益于节能环保的产业链条,如目前国家允许排放硫含量为10ppm,而仅辽河油田预计一年生产的伴生气就达到8亿立方米,每年需要的高硫容脱硫剂就达到3000吨之多;与此同时,脱硫剂还将应用于小氮肥市场。
  其实,提及化工新材料则无法绕靠高品质碳纤维这一话题,从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大于90%的纤维材料,以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和耐腐蚀等特性著称。
  应当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T300级的国产碳纤维的规模生产线,并且有些企业已经形成T700级以上水平的百吨生产线,但总体来看我国依然处于碳纤维的起步阶段,2009年自给率仅有16%左右,主要仍依赖进口。
  目前涉足碳纤维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做碳化的中钢吉炭 (000928.SZ)和从事原丝的奇峰化纤(0549.HK),此外烟台氨纶(002254.SZ)生产的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也属于碳纤维范畴,中纺投资(600061.SH)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公司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属于碳纤维同类产品。
  除此以外,中银国际的分析师还建议投资者关注从事工程塑料行业的金发科技(600143.SH)和普利特(002324.SZ)和从事高性能膜材料的佛塑股份(000973.SZ)、云天化(600096.SH)和南洋科技(002389.SZ).(.苏.江 .2.1.世.纪.经.济.报.道)


  生物产业全线开花 单一优势演绎资本话题(附股)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生物产业主要关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主要包括疫苗与诊断制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而生物农业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生物良种、林业新品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及,将进一步加大生物育种的支持力度,生物领域转基因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2-3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技术积累阶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亿元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第二步,产业崛起阶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千亿元;第三步,持续发展阶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3万亿元,形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09年底,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的配套投入在内,中央实施转基因专项投资规模已经达到260亿元。
  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将直接引发资本市场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预期,然而,在具体行业和具体公司中谁将真正受益?


  生物医药:仅具单一药物优势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而生物医药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生物产业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部分。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以及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都将得到大力支持。
  而现实情况是,国内生物制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新发传染病研究水平方面与国际相当的有SARS、HIV以及治疗性乙肝疫苗。在诊断试剂应用研究方面,国内企业在生化试剂和肝炎等免疫试剂以及基因检测中的核酸扩增技术(PCR)方面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水平;而化学制剂行业中,则有将近95%-97%为仿制药企业,少数为专利药企业;国内目前的医疗器械行业也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器械。区域聚集明显,80%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市场基本上由GE、飞利浦、西门子等寡头把持。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中的监护仪、医学超声以及冠脉支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信证券认为疫苗、诊断和创新型企业将直接受益。
  而南京证券研究员尹建辉则具体指出,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治疗肿瘤病症的非常有效的生物药,上市公司兰生股份(600826)(600826.SH)控股的中信国健和华神集团(000790)(000790.SZ)是此类药的引领者。干扰素、生长激素是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主要用药,目前从事此类药开发的上市公司是安科生物(300009)(300009.SZ)和长春高新(000661)(000661.SZ)。
  随着国家对疫苗的重视,疫苗行业将快速扩容,除计划免疫外,针对肝炎、艾滋病的疫苗会快速成长,尹建辉认为,国内的企业天坛生物(600161)(600161.SH)、华兰生物(002007)(002007.SZ)、长春高新控股的百克生物等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新规划下必然会促进基层医疗体系的健全,从事诊断试剂研发的达安基因(002030)(002030.SZ)会因此受益。
  广发证券(000776)余晓宜也认为,中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乐普医疗(300003)(300003.SZ)属于介入性医疗器械行业领跑者,目前市场占有率为25%左右,应重点推荐。
  不过,有深圳私募界人士强调,在诸多的医药受益公司中往往只是某一种药物具备竞争优势,但这一单一药品能在公司本身占据多大的比重则差异较大,相应地,上市公司因此获得的利好效果也应区别对待。

 

  生物农业:转基因受益靠后
  《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中生物农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为,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特别是培育抗旱、抗盐碱的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材质、质量品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
  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鼓励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行为。国信证券认为良种补贴进一步增加和鼓励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行为的政策方向将普惠整个种子行业,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改善丰乐种业(000713)(000713.SZ)等优势龙头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预计未来2-3年内种子行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集中度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而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的提出是国内转基因种子被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运作的前奏,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国信证券指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受益时间较为靠后。以刚刚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为例,该品种经过了历时11年的严格评审过程,而商业化生产还要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
  动物疫苗方面,2008年我国的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约为54亿元,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62亿元左右,同比年增长了14.8%。近四年该市场年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随着国家强制免疫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国家强制免疫疫苗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市场集中程度较大,2009年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内的企业控制,哈药疫苗、青岛易邦以及上市公司中牧股份(600195)(600195.SH)、金宇集团(600201)(600201.SH)、天康生物(002100)(002100.SZ)共占据了66.7%的市场份额。由于行业集中,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
  我们看好生物良种的丰乐种业和动物疫苗的中牧股份,国信证券在其报告中强调。

 

  海洋生物制药:技术壁垒较高
  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样包含生物医药和育种两方面。
  据了解,人类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药物开发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从海洋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新型化合物10000多种,其中50%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药理性活性。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 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比较迟,且发展速度缓慢。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只有6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等;另有10 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褐藻多糖硫酸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和膜海鞘素等药物,但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此外,虽然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用海藻生产出来一些抗肿瘤的产品,但有医药研究人士指出,其原料大多取自海带(抗癌药效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含量仅为天然纯净海蕴的1/8-1/5),且处理技术差(没经过超低分子处理技术,无法解决褐藻多糖硫酸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问题,吸收率仅为4%-10%,经过超低分子技术处理其吸收率可达98%以上),实际抗癌药效并不乐观。
  据东方证券研究员透露,在上市公司中,以澳柯玛(600336)(600336.SH)和生产儿童保健和治疗领域海洋生物药品的山大华特(000915)(000915.SZ)在海洋药物方面较具优势。2001年3月,澳柯玛控股子公司澳海生物与国家海洋局一所共同开发的共轭亚油酸(CLA)系列产品,具有明显的抗癌、调节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及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功能,其中CLA赛力威胶囊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共轭亚油酸保健食品,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目前形成年产CLA3000吨规模,CLA出口额已占到国内同类产品的90%以上。
  不过,海洋药物的开发暂时不能为澳柯玛带来明显的收益。在2010年展望中,海洋药物被澳柯玛定位为,以澳海生物为依托,需尽快培育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澳柯玛非电器及电动车类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也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2%。

 

  海洋生物育种:供求缺口较大
  海洋生物育种方面,海洋育苗业技术含量最高,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贝类苗种为主,海参、鲍鱼、海胆等多种海珍品苗种为辅的养殖格局。
  当前,我国处于海珍品(主要包括海参、海胆、鲍鱼、贝类等海水产品)养殖爆发期,海珍品的产量,产值增速都远高于海水养殖和整个水产业,特别是扇贝,海参产量年均增速都分别在12%和15%以上。海珍品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苗种行业的巨大供给缺口。2009年我国虾夷贝苗、海湾贝苗、海参苗市场需求量分别是1500亿枚、1000亿枚、150 亿头,而实际产量分别为900亿枚、700亿枚、80亿头,市场空间巨大。
  但由于育苗环节与养殖环节所需要的投入以及技术工艺完全不同,我国除几个特大型海珍品养殖企业外,其余大部分企业自行繁育所需用苗种的实力较弱。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仅为20%,与农业中畜禽养殖业50%、水稻玉米种植业100%的良种覆盖率相比差距巨大。
  以虾夷贝苗、海湾贝苗和海参苗为例,除大连长海丰益水产有限公司自产率达到79.17%外,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002069.SZ)的虾夷贝苗自产率也只有33.33%,其余企业则完全不能自产;大连及秦皇岛等地5家虾夷贝养殖企业虾夷贝苗则完全不能自产;海参苗的自产情况最为乐观。由于使用量较大,上市公司东方海洋(002086)(002086.SZ)和好当家(600467)(600467.SH)自产率分别为50%和33.33%,其余部分均需外购。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海珍品苗种企业近5000家,但其中大多数是繁育水体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苗种场。这些苗种场设备陈旧,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不规范,良种覆盖率很低。随着市场对良种的需求增大,这些小企业将被淘汰,大企业将占有其留下的市场空白。
  东方证券认为,这其中,大连壹桥苗业(002447)(002447.SZ)因其自身规模化育种经营模式及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尽占先机,作为水产育种龙头企业优势明显。据壹桥苗业董秘办人士介绍,公司育苗基地位于大连周边渤海湾内湾一个天然海洋生物繁殖地。公司已经积累了近10年的专业育种经验,是国家级日本对虾、辽宁省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刺参的良种场。苗种质量居同行前列,市场竞争力强,得到獐子岛等客户的首肯,连续多年种苗产销率达到100%。
  此外,好当家已经掌握了多项育苗非专利技术;东方海洋烟台开发区分公司则主要从事海带苗、海珍品的育苗和以大菱鲆为主的鲽鲆鱼的育苗和养成等业务,是目前中国少数几家将配子体克隆技术应用于海带苗种产业化生产的养殖场之一,东方证券指出,两家上市公司也有望分羹育苗行业的强大需求。(.雷.李.平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端装备制造:中国制造欲华丽转身
  2009年底,中国商务部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投放了一个时长30秒的广告,推销史上最大商品--中国制造,在这个于亚美欧地区广泛播出的广告中,中国政府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合作的理念。而其背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的渴求亦呼之欲出。
  时至今日,这一华丽转身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今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表中国制造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其范围主要涉及大飞机项目、卫星产业、海洋工程和轨道交通等重大成套装备领域。
  安信证券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63家,市值为4500亿元,占4万亿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1.25%。
  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细则尚未出台,资本市场的神经却已被撩拨得躁动不安,最近两个月来,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股票演绎出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然而,政策利好背后并非全无隐忧。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部分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链不够完整等诸多瓶颈制约客观存在,国家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升级尚需行业骨干企业奋发图强,自己趟开一条血路。方正证券研究员李俭俭如是评析。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