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不应成为个人暴富工具_顶尖财经网

创业板不应成为个人暴富工具

加入日期:2010-10-30 14:17:15

  中国创业板运行以来,红红火火的背后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发行过程中的“三高”问题屡屡得不到解决,引起社会对创业板公平的极度困惑;上百亿元的募集资金躺在银行睡觉;企业上市、高管纷纷辞职存在套现嫌疑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称,创业板本来是通过创业使你的财富增长,如果演变成个别人和个别机构一夜暴富的机器,那这个制度就有反思之处。

  现象:今年以来共有41位创业板高管与奋斗多年的老东家分道扬镳,选择辞职。其中,赛为智能(300044)前董事周嵘以679.03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一,海兰信(300065)前董事侯胜尧以392.7万股的持股量屈居第二,南风股份(300004)前董事陈俊岭持有253万股,暂居第三。

  点评:“创业板公司上市前股权激励方案过于短期化是造成上市一年中部分高管辞职的一大原因。”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上市前,由于股份不能流通,不会出现辞职减持问题;上市后,高管股份的价值已高达几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股权激励短期化的弊端开始显现,造成高管辞职减持。建议监管层完善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机制,设置价格、期限等后置约束条款,强化长期激励。

  反思2——烫手的超募资金

  现象:自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联袂上市以来,超募现象就如影随形。截至9月2日,1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69.84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84.64亿元,超募资金共计514.79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募集资金的1.91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6.71亿元,超募资金4.40亿元。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表示:“超募资金就是浪费,有很多发展中的企业需要资金却得不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本来发展不需要那么多资金,却得到了多出一倍还多的资金。这个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不会很高了。监管层应该考虑控制募资规模。”

  反思3——隐秘的PE腐败

  现象:创业板开板之初,证监会相关人士在创业板发行制度的培训上已然强调“创业板发审工作中要严查PE腐败”,一年之后,PE行业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继国信证券爆出李绍武案后,业内又相继爆出了易联众(300096)、立思辰(300010)涉嫌PE腐败的消息。

  点评:著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表示,要惩治PE腐败,须从源头上着手。把好上市关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严格要求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外,对于两年之内存在突击入股、股权异常转让等行为的发行人,监管层不妨不受理其首发申请。

  反思4——透支的高市盈率

  现象:深交所数据显示,以9月29日的收盘价估算,创业板整体估值为61.95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0.15倍和深市主板的31.72倍。从个股的情况看,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股票仍然高达17只。高市盈率的背后是投资者对高成长的期待,而事实上高市盈率孕育暴富神话,却也埋下了巨大隐患。

  点评: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表示,IPO的高市盈率,一个是体现在创业板上,或者是中小企业板上它这个IPO的市盈率的确是非常高,像创业板上平均70倍的市盈率是太高了,的确是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反思5——高估值PK解禁潮

  现象: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大幕开启,“中国规模最庞大、最快速的造富机器”横空出世。这是一条高速、高效的“造富生产线”:一些原本小规模的企业,一旦登陆创业板,立刻市值暴增;一些原本不知名的创业者,一旦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立刻资产翻番。创业板亿万富豪数量超过500人,其中资产超过10亿元的有73人,千万富翁近千名。

  点评:平安证券分析师黄亭懿即认为,创业板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一旦限售股解禁,不仅没有股东维稳,而且抛售将是这些企业股东们的共同选择。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