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股票代码之外,创业板和中小板到底有何区别?这恐怕是谁都很难说清楚的一个问题。尽管开板之初,监管层确定了一些创业板上市的入围门槛,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束。
股本标准未严格执行
什么是区别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标准?根据公开的资料,证监会要求中小板企业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而创业板企业发行后总股本不得少于3000万元。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这个标准的执行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有的创业板企业股本规模比中小板甚至是主板企业的股本规模还大,为什么最终上的却是创业板而不是中小板或主板?关于这样的问题市场人士似乎并不陌生,以创业板首批元老乐普医疗(300003)为例,乐普医疗上市前的总股本就已经达到了3.65亿股。如此大的股本规模明显远远超出了目前大部分的中小板企业,甚至很多主板企业的股本规模都没达到这个标准。
不止是乐普医疗,包括神州泰岳(300002)、智飞生物(300122)、华谊兄弟(300027)等多家创业板公司的总股本规模都在3亿股以上,而即使是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不少企业,如东方银星(600753)等公司的总股本规模却只有区区1亿股左右。
“两高六新”只是空谈
而关于创业板定位的另一个关键词则莫过于开板前的“两高六新”概念。“两高”是指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而“六新”则是指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但实际上,“两高六新”也绝不是创业板的真实标签。
从创业板正式开板至今,就有不少公司因为和“两高六新”概念沾不上边而备受质疑,这些质疑先是吉峰农机(300022)看不出有什么新鲜花样,而后来的西部牧业(300106)也同样受到了类似的质疑,尽管这些企业与“新农业”似有相关,但实际上却与“新”似是而非。
正是由于创业板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在上市时,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之间出现了不少怪象。创业板推出之初,不少企业纷纷排队等候,希望能踏上这趟通往新兴市场的列车,可是几个月后,人们发现,诸如高德红外(002414)等多家创业板上市呼声很高的公司,最终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中小板上。
精确定位迫在眉睫
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定位区分,业界专家表示,创业板应该制定更详细的细则并确定入围门槛,以区别中小板,否则创业板存在的必要性就将大打折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明确提出,创业板最重要的是区分和中小板两者之间的定位。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但中小板并没有放开、恢复融资,这使得一些省市将传统企业列在上报的创业板企业之中,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创新型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过程中受到挤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更是直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区分中小板和创业板,那么既然有了中小板,又有什么必要还要另外再设立一个创业板?他指出,创业板设立的目的何在?它最终能否成功?前提条件是创业板自身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监管层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将创业板与中小板之间划出明确的界线,否则的话,在相对成熟的中小板面前,创业板迟早会被边缘化。”该业内专家说。商报记者 况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