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金言:忘掉黄金买股票吧_顶尖财经网

巴菲特金言:忘掉黄金买股票吧

加入日期:2010-10-26 18:03:5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刘煜辉:货币泡沫吞噬中国劳动力红利
  金岩石:理性看创业板高估值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潘石屹:房地产已经到沉淀年代
  董登新:一招剿灭股价操纵
  梅新育:加息后 热钱未必大量涌入
  张茉楠:制衡美元滥发方可避免汇率战
  钮文新:合理利用热钱为经济转型服务
  华 生:真正的大牛市还没到来
  巴菲特出金言:忘掉黄金买股票

  刘煜辉:货币泡沫吞噬中国劳动力红利
  我知道,很多意见反对中国物价上涨与货币超发的关系。但若把时间跨度从2003年拉伸至当下,就很容易发现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来自城市服务性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
  故此,中国式通胀的逻辑线条变得很清晰了。
  第一条线条是:货币超发-资产泡沫(楼市飙涨)-城市服务性价格快速上涨。商业中最大的成本来自地价,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百货商店的销售价格比网购商品的价格贵出好几倍,在中国销售的品牌商品的价格比西方国家的售价至少要高出百分之五六十。
  第二条线条是:城市生活成本快速抬升-城市用工就有了涨薪的需求-城市工资的上涨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上涨-从而牵引着农产品价格趋势性上涨。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数据实证来分析近年来中国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与劳动密集型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暗示农产品价格上涨远非结构性原因:气候、灾害而减产,而是劳动力成本上扬,可以看到蔬菜、棉花等劳动力耗费多的作物价格涨幅远高于小麦、稻谷。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背后的因素有哪些呢?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拐点的确在逼近,一致数据研究认为这个点在2015年。从经济学上来讲,当经济体越过刘易斯拐点,劳动报酬有可能会加速上升。因为这意味着现代工业部门已经不能再用不变工资制来吸收无限供给的劳动力。
  刘易斯拐点是工资水平的转折,还是劳动力供求的转折?在学界争论很多。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有一点可以相信,当拐点临近和到来时,所引发的工资上涨应是像沙丘一样平缓和持续的过程,日本经验数据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但中国蓝领工人的薪酬自2006年以来的上涨却像峭壁一样陡峭。中国的劳动力红利的释放完全有条件更均匀、更持续一些,甚至我们广袤的国土和区域差异可以使得这一过程有足够的纵深。因为资方可以将工厂迁往内地,或可以用机器替代人工。但当下内地的土地等要素成本也在同时快速地上涨,所以薪酬上涨变得全局性的异常刚性。
  刘易斯也认为,一个国家在拐点之前也会出现工资上涨,主要是因为维持生存线的工资水平上涨。所以,我们不得不回望货币的泡沫,某种程度确是泡沫吞噬了中国的劳动力红利。
  超发的货币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近年来急剧涨起来了,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是在下降的,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被迫倒逼着的推动工资涨。这种东西是相对的,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必然趋势性地涨;反转过来,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着资本品价格更快速度地涨,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当下中国宽货币、紧信贷搭配的金融政策选择,使得资产泡沫软着陆前景难现,而通胀却愈发严重。在我看来,宽货币拐点出现前,中国式通胀已经演变成一种长期压力。

 

  金岩石:理性看创业板高估值
  创业板市场作为创新型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高估值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市场特征
  时光如梭,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开盘已届满一周年了。不久前在一个高端论坛上,主持人请在场嘉宾及听众举手表决:一年之后的创业板是否能够保持目前50倍以上的平均市盈率?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是:不能!理由非常一致:中国创业板的非理性高估是投机性的短期现象。
  这使我回想起当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纳斯达克股市从1971年开盘后长期在1000点之下盘旋,1995年首次突破1000点之后一路飙升,在2000年突破5000点之后急转直下,一路狂跌至最低1100点附近,这就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泡沫。在1995-2000年间,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融资额呈大幅度增长,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互联网和生物制药业,导致1999年新上市的公司占纳斯达克股市总市值20%以上,其中70%以上尚未实现盈利。所以,纳斯达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998-2000年间高达90-100倍,其中最高市值的4家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120倍。我们比较熟悉的雅虎公司是1996年上市的,上市后在短短4年之内总市值增长了700倍!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会重蹈纳斯达克股市的覆辙吗?我看不会,至少近期不会。理由有三:第一,中国的创业板并不是美国的早期纳斯达克,早期的纳斯达克股市是一个做市商市场,2000年崩盘之后转型,2007年正式登记注册为交易所市场,此后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与纽约股票交易所逐渐趋同。中国的创业板是一个交易所市场,可以说是模仿后纳斯达克股市组建的,入市门槛虽低于主板,但还是有刚性盈利指标的;第二,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英文是GEM,直接翻译应该是成长企业板,其市场定位并非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所以不盈利的企业不能在此上市,平均市盈率虽然高于主板,但和当年的纳斯达克相比还相差很远;第三,中国创业板仍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主导性的行业板块,这和当年纳斯达克偏重于互联网与生物科技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不会因为一两个行业的调整而引发市场崩盘。
  今年是中国股市的二十年,又是创业板开盘的一周年,若把创业板比喻为美国的纳斯达克,其基本功能是推动产业创新。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的升腾与破灭虽然惨烈,但劫后余生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如大浪淘沙,成为历经风雨后的产业巨擘,是美国信息与生物两大新兴产业的支柱企业,所以从宏观经济的产业创新看,损益相权,依然是收益高于损失。今日中国,总体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很高,若没有资产的证券化和创新产业的成长,超额货币驱动的资产泡沫很难化虚为实,因此在我看来,创业板的高估值恰恰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型成长注入了活力和梦想。
  比较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市场有两大差别,其一是股权结构的差别,其二是产业结构的差别。主板市值的股权结构以国企为主,民营仅占30%左右;中小板市值的股权结构相反,民营占到70%左右;而在创业板市值的股权结构中,民营占压倒性的优势,高达95%左右!这说明中国经济依然在国退民进,股市的估值反映了一个特殊的溢价:民营溢价。在中国,民营经济的高溢价背后是资本市场的两大溢价:创新性溢价和成长性溢价,这三重溢价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推动力,非但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且将会进一步强化。创业板的高估值不是昙花一现的投机,而是趋势性的现象,说明未来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以往一样,仍将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力量推动技术变革与产业创新。统计资料显示,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60%,新增就业机会的90%是民营部分创造的。由此推论,创业板市场作为创新型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高估值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市场特征,所以我当时表态认为,创业板一年后的平均市盈率依然会在50倍以上,我们就让将来的事实去验证吧!

 

  谢国忠:新兴市场与盖特纳打响新一轮货币战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甚至人民币不交割远期市场也出现了下跌。看来一旦提高利率,热钱的能量不过如此。
  现在,巴西和韩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美国的联储和财政部正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借此对重组过程中的美国经济起到支持作用。但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了过去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盖特纳和伯南克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这些人的救市政策促成了失业危机。现在,他们试图通过美元贬值解决就业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
  新兴经济体这回反击了,为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他们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市场的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因为它需要时间来调整。美国也应接受这个现实,采取真正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措施。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