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重回6000点 李大霄:3000点需要坚持_顶尖财经网

投行:重回6000点 李大霄:3000点需要坚持

加入日期:2010-10-25 18:17:1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盖特纳:人民币必将升值
  美国财长盖特纳24号在青岛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进行会面时表示,他相信中国一定会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次会面主要是为了对美中两国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进行商讨而召开的。但是卫报并未详细报道会议的具体内容。但是有分析指出,王岐山副总理邀请盖特纳访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北京方面对于美国关于人民币汇率强硬态度的重视。根据美国的看法,人民币应该至少升值20%,人民币估值过低导致了美国去年的对华贸易总额出现了2270亿美元的巨大赤字。
  盖特纳对媒体说,他认为在经历了之前缓慢的、渐进的升值之后,他相信中国方面正准备进行一次超越以往的汇率升值,这种迹象在他看来非常明显。
  中国是独立的国家,拥有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其间所体现出的政策灵活性也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盖特纳说:中国需要向现在一样,使本国货币逐渐升值,而且美国希望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你们也会看到这种趋势持续下去。
  盖特纳在过去几天内一直强硬要求中国在货币政策上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他认为一国通过汇率手段带来的盈余和赤字不应超过GDP总量的4%。
  盖特纳23号出席在韩国庆州举行的G20峰会时表示,他认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状况是可以改变的:面临长期赤字的国家--例如美国和其它工业国,应该采取更强力的节约政策并刺激出口,而贸易盈余大国--比如中国和德国,应该调整本国货币的汇率并继续鼓励各自的国内消费。
  在G20财长会议上,也有类似的论调对中国进行了不指名道姓的批评:需要抵制借由货币贬值或使本国货币价值被长期低估而获得贸易优势的做法。与会财长同意将设定全面政策,将现有的全球经济失衡现象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并在未来促进这种状态进一步弱化。
  在美国国内,经济的不景气正在给面临中期选举挑战的奥巴马政府带来极其巨大的压力,右翼的茶党也在美国全国对民主党展开全面攻击,指责美国政府和财长盖特纳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过于软弱。国会内部,关于与中国经济关系、贸易赤字问题的讨论也甚嚣尘上,众议院甚至已经通过法案,赋予奥巴马总统对通过汇率手段获得对外贸易优势的国家进行惩罚。而下月2号,也就是中期选举结束之后,美国参议院也将就此事展开全面的讨论。

 

  李扬: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还需七年
  他表示,在危机恢复过程中,中国可能长期成为国际上各种争端的中心
  纵观20世纪以来的几次大的危机,每次恢复过程至少需要10年,现在刚刚过去3年,还有7年艰苦的日子,全球经济才能走出低谷。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发展上表示。
  李扬说,全球经济失衡是此次危机的重要根源,面对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世界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调整其经济结构。我国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也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要目标。
  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长期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经济关系之中。以美国为例,其长期保持贸易逆差,负债发展,以至于其债务积累非常严重;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对发达国家的债权,逐渐成为债权人,这最终造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全球经济要想尽快走出危机,恢复到正常发展轨道,就必须纠正这种失衡。
  为了纠正全球经济失衡,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李扬把发达经济体的调整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纠正经济发展方式。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处于负债的状态。而这种负债发展又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结合起来,发达经济体向外输出货币,负债发展模式得以延续。
  不过,近年来希望改变这种发展模式、提高国内储蓄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政府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李扬说:提高储蓄率,并且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绝非易事。提高储蓄率的过程就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从发达经济体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来看,危机不可能迅速过去。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李扬指出,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已经意识到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发展速度过快,所以都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约束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过度膨胀;提出一些新兴战略产业,尤其是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重振制造业和重振出口的计划,回归了经济结构最基本层面。
  经济结构另外一个层面的劳动力市场也需要调整。李扬认为,发达经济体现在发现劳动力的供需难以在国内平衡,再平衡劳动力市场难度非常大。
  第三,调整金融结构。李扬表示,如果说过度杠杆化是过去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弊端,那么金融业的调整也可以称为去杠杆化。去杠杆化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来源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去杠杆化必须依靠提高储蓄率;二是去杠杆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收缩的过程。
  第四,调整财税结构。李扬认为,紧缩财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又是经济恢复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经济才能恢复到正常轨道。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财税调整是一个真实变量的调整。
  谈到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李扬说,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高投资和低消费。
  简单压缩投资只是治标的办法,不是治本的办法。李扬说,应该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一是投资要从专门追求增长率到追求就业率;二是空间的调整,投向乡村和经济落后地区;三是行业配置的调整,从生产性设施向社会基础设施转变;四是投资主体的调整,从以政府和国企为主转向以民营资本为主;五是资金结构的调整,不能只靠银行借款支持投资活动,需要提供更多的股权类资金,发展PE和资本市场等;六是投资环境的调整,现在看起来,中国的资金已经开始向社会基础设施配置。
  李扬说,在危机的恢复过程中,中国将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可能会长期成为国际上各种争端的中心。所有问题都会找上门,包括汇率问题、游资问题等。诸如此类,其背后都有国际经济失衡、东西方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在里面。
  李扬最后指出,中国率先从危机中走出来,但不可固步自封。否则,一旦若干年后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完毕,进入正常发展轨道,而中国没有做出实质性努力,到时将难以自处。

 

  夏斌:目前仍有加息压力
  针对近日央行的加息举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昨日在参加世纪管理名家讲堂时表示,加息主要看CPI的情况,目前来看仍有加息压力。
  夏斌表示,此前他曾发文表示加息解决不了实在的问题,但是应该适当加息表示一个信号。此次加息0.25个百分点影响不大,对遏制外国热钱进入有个信号作用,而对调控房地产影响不大。
  最近统计局发布的三季度的GDP数据为10.6%,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夏斌认为,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政府和民众不要对中国经济抱有过高的希望,不要再抱有两位数增长的希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也表示,发达经济体衰退已经结束,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仍存在反复的可能。2011年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投资增长将随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一定幅度回落。
  综合判断,余斌认为,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会略高于8.5%,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而2011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将达到本轮短期调整的底部,二季度以后将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同时明年下半年通胀压力增大,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证券时报:这一条件出现股市会掉头向下
  10月19日晚间,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消息一出,立马在全球证券市场引起巨大反应。正在交易中的欧洲三大股市应声转弱,最终均以下跌作收。隔夜道琼斯指数低开低走,大跌165点,跌幅为1.48%。国际市场上原油、黄金、铜等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下跌。10月20日,国内股市开盘大跌。其中上证指数低开54点,跌幅达1.81%;深成指低开353点,跌幅高达2.73%。
  市场之所以对本次加息如此敏感,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加息太突然,出乎市场意料,触动了市场敏感的神经;二是加息意味着启动了关闭流动性的阀门,加息预期更加强烈。不过,加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对证券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命题,其中的过程细节值得玩味。也只有在弄清楚这些关键节点之后,我们才可能对加息将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有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评估。
  毫无疑问,加息表明央行在向市场发出信号,以提高存款收益率及贷款成本的办法收缩流动性。一方面,提高存款利息,增加储蓄回报,以吸引更多的钱留存银行;另一方面,提高贷款利率,加大企业营运成本,以遏制企业经济活动扩张势头,减少对信贷的需求。这两者的综合影响归结到一点,就是减少市场需求,从而达到抑制物价上涨、控制通胀的目的。
  然而,从时序来看,通胀在先,加息随后。也就是说,只有在出现了通胀或通胀苗头之后,才会有加息的举动。加息的目的非常明确--控制通胀,但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原因在于通胀有自己运行的规律。
  按照货币学派的解释,通胀代表物价大面积长时间的上涨。其根源在于流通中的货币大幅增加。因此,美国已故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随时随地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通胀往往是政府滥用权力干预经济的结果。这里面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利害关系。因此,一旦通胀来临,其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前行惯性,不是一两次加息就可以遏制住的。
  从通胀过程来看,眼下引人注目的通胀其实才露出苗头,其来由则缘于2008年以来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从流动性增加到物价上涨,到全面的通胀,再到加息的过程充满了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其过程大致可以概括如下:由于某种原因,经济陷入衰退。为了刺激经济,令经济恢复增长,政府会单用或合并使用财政手段与货币政策鼓励投资,比如扩大或新增财政投资规模、降低贷款利率、放宽信贷范围等。一旦政策落实,经济体中就会增加大量的新增需求,包括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动力供应、消费品以及服务产品的需求。经过这样的刺激,经济逐渐摆脱萎靡不振状态,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其中一个明显的迹象就是市场信心增强,需求增加以及物价逐步上涨。由于政府新增投资与信贷扩张受限于时间先后,最先获得投资的部门与行业能避免物价上涨的冲击。但随着投资的增加,市场需求将向四处扩散,物价上涨会以波浪的形式向外扩散。
  由于有政府投资以及信贷政策的刺激,民间投资会跟随而来。原来受到冲击的行业与企业因为新增需求而走出困境,重新恢复活力。因此,整体而言,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之后,经济回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企业生机勃勃,盈利增加,市场阴霾尽扫。如果初次刺激效果不彰,就会有更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与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像眼下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一样。不过,政府投资与信贷刺激不可能无穷无尽,总有收手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人为干预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逆市场而动的,不太尊重市场规律。因此,人为干预下的繁荣大体上是虚假性的繁荣。一旦政策收缩或退出,经济又会陷入某种程度的低迷,以致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从目前世界范围的情况来看,各国经济正处在刺激政策之后的复苏期,经济活力显现,企业盈利增加,物价缓慢上升。为了控制源于政府扩张政策而来的过热的经济以及遏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一些国家会出台轻微的紧缩政策,向市场发出预警信号。最典型的就是日前我国提高六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0.25个百分点的政策。因此,这样的举动对市场的作用只是警戒性的,不会改变经济上行趋势。政府的举措还带有浓厚的试探意味,重在改变企业过高的复苏预期,以保证经济活动健康平稳。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也处在复苏上升阶段。GDP增速回归到正常状态,企业效益开始提高,但同时物价上涨,通胀苗头出现。与此相对应,股市开始回暖,尽管还要面临政策与经济本身好坏参半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但因刺激政策而来的扩张性经济足以推动股市迈向更高的台阶。由于刺激政策带有浓厚的主观性以及经济繁荣的脆弱性,复苏的前景被蒙上了通胀的阴影。保值、抵抗通胀的诉求将促使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这是股市繁荣的另一个原因。因此,眼下的加息不是打压经济,而是警惕过热。因刺激而来的经济复苏本身具有巨大的惯性,因此与此相伴的会是接踵而至的加息。由此形成政策刺激--经济复苏--通货膨胀(效益攀升)--加息--股市上涨的反应链。只有因加息等调控措施招致企业成本大幅上升、经济再次陷入收缩而政府开始出台利好政策时,股市才会完成通胀型上涨而掉头向下。从目前情况判断,离那样的时间还有一段可观的距离,股市来日方长。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