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确定 五中全会勾画A股投资图_顶尖财经网

发展目标确定 五中全会勾画A股投资图

加入日期:2010-10-19 8:01:2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收入分配改革实质性举措有望尽快出台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明确写入五中全会公报
  18日发布的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关专家指出,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明确写入会议公报彰显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预计不久之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诸项细则就将陆续出台,其主要着眼点将在于对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改善。
  ⊙记者 吴婷 梁敏 ○编辑 刘玉凤
  低收入群体是重点
  全会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明确写入五中全会公报彰显国家对改革收入分配的决心,事实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诸项细则可能不久以后就会出台,其核心内容可能就在于对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的改善。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室主任陈新年对本报记者表示。
  陈新年表示,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对于促进消费也有非常大的意义。陈新年认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方面,此外,可能还会包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诸多方面。
  强调初次分配比重调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所研究员孙群义表示,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明确写入五中全会公报,应该说是我们过去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延续的一个结果,90年代我们调整收入分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则是进行反向调整,升的是劳动者收入,降的是财政收入和资本性收入。
  孙群义指出,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确列入公报,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很快将有一些实质性的举措出台,比如大面积推广城乡社保覆盖,提高个人所得税,出台房地产税,也就是说资本持有环节将承担赋税。
  扩内需战略利好消费概念
  公报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表示,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指的是消费和收入要更加匹配,消费和投资机制要更加匹配,居民的收入水平的上升和GDP水平的上升要保持一致。
  魏凤春表示,公报中提到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这里指的要扩大的不是投资需求,一定是消费需求。而要扩大消费需求就要提高消费能力。从扩大劳动者收入方面来讲,主要是提升基本工资,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助;从消费品角度讲,就是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消费量,而基本消费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太大,因此在这方面主要是要把大家都关注的房地产价格降下来,扩大它的消费量。
  因此,魏凤春指出,和消费有关的行业都将因此受益,比如医疗、教育、文化、食品、饮料和农产品等行业。(.上.证)

 


  十二五八大改革攻坚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8日闭幕。
  会议审议通过有关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框架,并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指南。
  根据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十二五期间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城乡改革等领域的改革攻坚。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2010年中国改革论坛上指出,十二五期间,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结构调整着力点必须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全面调整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等,改革也将涉及全方位结构调整、涉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重大任务。
  彭森表示,在十二五时期,很多深水区改革要启动,包括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财权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财税改革,以及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八大改革攻坚
  彭森指出,十二五期间需要在八大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
  首先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层级,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从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
  彭森认为这项改革尤其关键,这既是当前改革之后的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推进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他说。
  第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包括要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的职能定位,逐步实现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完善国有资产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革,要大力推进铁路、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
  第三是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稳定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制度的改革,切实发挥价格在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杠杆作用。
  彭森认为,这项改革,对于抑制过度的需求,增加有效的供给,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考虑实际,要从我国部分资源短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既充分考虑资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考虑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保持价格总体稳定的需要。
  第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建立财权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着力加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有效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第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使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六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七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效率的关系。
  第八是协调推进城乡改革。
  彭森强调,实施这八大改革,是因为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过分依赖出口增长,以及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继续。同时,国内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即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占经济的比重将降到10%以下。
  全方位结构调整启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也将深化。而政策着力点将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全面调整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等。
  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还有10年的时间。对一些影响全局,利益调整深刻的重点改革任务,我们要集中放在前五年打攻坚战。彭森强调。
  而上述八大领域的改革,实现起来,需要明确和细致的配套政策。
  以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建立财权和事权匹配的体制而言,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就指出,目前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34%,未来需要下降到30%以内。同时政府全部开支,不能超过总开支的15%。地方目前因为财力匮乏,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也需要改变。
  以协调推进城乡改革为例,十二五将加快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区域之间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研究建立进城人口、农业人口、承包地、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统筹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和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土地不足的问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指出,农村做好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宅基地,农村承包经营,农村集体财产等多个方面确定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实际权益。这也是目前农村纠纷最多的一个问题。所以十二五的农村改革必须涉及到一些根本制度问题,要建立承包地、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机制。廖洪乐说。

 

  调结构促转变 三驾马车消费排第一
  孟斯硕
  公报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排在第一。
  新华社近日播发的文章也强调,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国家一直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从去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就产业调整产业、完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整思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需求结构等。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
  他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3个方面。在需求结构转变方面,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供给结构的调整方面,郑新立认为,经济增长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增长,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要素结构的调整方面,经济增长应从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增长。(.第.一.财.经.日.报)


  十二五路线图敲定 促转变成发展主线
  备受关注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昨日落下帷幕。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证券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稳增长、调结构是主要目标
  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会淡化GDP增长目标,而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实际上,未来10年中国年均增速仅需达到约5.6%的水平,就能完成2000年至2020年间人均GDP翻两番的长期经济目标。
  不过,也有专家强调,从各项目标排序来看,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速。
  相比于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实现结构调整难度不小。虽然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有所加大,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仍是普遍存在的现状。专家指出,要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政府势必会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挥引导作用;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投资结构;继续推进区域振兴,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扩内需仍是重中之重
  全会同时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专家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依然是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效果甚微。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多数人意识到,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收入分配改革将取得突破
  全会还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此,专家认为,中国要启动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下一阶段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有实质性进展。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也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最迟应于明年上半年制定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有利于居民收入合理增长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等。
  庄健认为,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各项措施中,限制垄断行业过高工资,提高国有企业的上缴红利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金融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全会还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此,专家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当前汇率战的背景下,这将被赋予更深更多的内容。
  此前的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朱民不久前表示,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成功的,因为它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了治理机制,提高了透明度,增加了风险管理,当然很清楚,清理了资产负债表,增强了资本金。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研究下一步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壮大金融市场已刻不容缓。专家认为,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有关部门在研究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壮大金融行业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金融市场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下一步,如何理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将成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近期全球汇率战也让人关注到中国金融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汇率改革。事实上,去年以来,人民币汇改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明显加快进。朱民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坚持走向市场化。核心的问题是改变机制,而不完全是汇率水平的问题。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随着金融改革措施不断推出,我国金融市场将不断壮大,金融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将更显重要。(.证.券.时.报)


  专家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关键词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18日出炉。扩大内需、推进改革、城镇化……针对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扩大内需
  公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范剑平:十二五期间的一个重要政策意图是,将经济增长原先过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提振消费的含义一方面包括提高消费率,另一方面则是继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提高消费率,目前的乐观估计是十二五期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在前些年我国消费率连续下滑的背景下,事实上如果每年提升0.7-0.8个百分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李慧勇:未来五年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2011年开始,中国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上升周期持续3年左右。强调扩大内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的局面,属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应有含义。
  推进城镇化
  公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
  范剑平:相对于土地、基础设施等要素的城镇化,事实上,人的城镇化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要还原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化不能见物不见人。城市化率的提高一方面将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避免由此引发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形成新的二元经济结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公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李慧勇:本次公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等。
  范剑平:国家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前者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后者则属于市场产业范畴。对于文化产业而言,进一步放松管制和激发活力,除了可以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拉动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在国际上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调整收入分配
  公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范剑平:调节收入分配比重,有两个重要的目标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关注。首先是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GDP增速,其次是劳动者收入增长不慢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李慧勇: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新进展。公报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此前热议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可能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此外,公报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等也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多角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公报: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范剑平:尽管在一些领域进步明显,但从整体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对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作出制度上的带动,将是最好的选择。
  李慧勇: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本次公报措辞比以往更为强烈,显示国家希望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取得成效。(.中.国.证.券.报)

 

  十二五主攻调结构 经济增长重心转向扩内需
  为期四天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昨日落下帷幕,按照惯例,会后将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扩内需、调结构、节能减排都将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而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经济结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相关权威公报还没有披露时,新华社就分析称,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五年间,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
  中国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日益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头等重要课题。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此外,有学者提出,要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
  因此,权威人士分析称,中央关于十二五的基本思路是,未来五年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经济社会从外需转向内需、从高碳转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所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在未来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强,各领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协调和统一的推进这一信号,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就已传递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五个坚持,并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首位。会议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必须秉承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波还没有完全过去,虽然大多数国家走出了经济低谷,但是仍有部分国家面临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此时,又恰逢我国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规划的交接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意义也就更加重大,不仅担负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才能尽可能的减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观察人士进一步指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的所在,是扩大内需。事实上,扩大内需还是金融危机留给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在出口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必须寄希望于内需。
  对于目前的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状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由于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中国的整体消费能力极度受限。孙立坚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通过促进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制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让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
  北京大学教授刘伟也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未来可开拓的空间很大。真正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内需大任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改革。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也将受益于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板块将有比较良好的表现;产业之间的平衡也将在十二五中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与此相关的板块具有极大市场潜力。(.证.券.日.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