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继续发力A股市场 央行表态_顶尖财经网

热钱继续发力A股市场 央行表态

加入日期:2010-10-19 17:52:5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央行:将加强对投机性资本的监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中国将因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热钱压力
  热钱流入 亚洲正迎来新一轮资本流入
  国际热钱的三重冲击
  热钱将继续发力A股市场
  四季度央行必再战流动性而股市上行动力充
  热钱推动的流动性充沛可以持续多久
  热钱汹涌与股市盛宴
  暴涨400点背后的神秘资金来源 境外热钱炒房投资
  索罗斯百亿美元瞄准A股

  央行:将加强对投机性资本的监控
  人民日报周二援引中国央行新闻发言人称,进一步推进汇改,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要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
  发言人并表示,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中要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
  上述发言人续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改,要坚持以我为主.要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中国央行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并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路透社)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中国将因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热钱压力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表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发行体系不受约束,是金融危机真正的根源.而美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将令中国面临热钱流入的压力.
  他并称,人民币汇率长远目标还是自由浮动,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而目前仍应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应增加弹性和扩大波动区间.
  亚洲各国仍应适当实施资本管制,以应对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热钱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进大出.夏斌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中国央行举办的相关会议间隙接受路透专访时称.
  他指出,此次会议的一个焦点就是从亚洲的视角来讨论全球宏观审慎政策,其中一个就是要防止资本的快速流动,而各国央行之间应加强合作.
  他并提到,美国推迟公布汇率报告说明,美国政府也清楚人民币汇率不能解决其经济失衡问题.
  美国财政部上周五将汇率报告推迟到11月2日美国国会期中选举和11月11日20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之後再公布.
  **加大内需以促经济平衡**
  夏斌称,要使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金融融入全球化,人民币汇率实现自由浮动是长期目标,但这必须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目前仍必须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他表示,单纯改变汇率并不能解决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要从自身的结构出发.美国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而中国则应扩大内需.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元客观上影响了全球的周期,目前采取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会影响全球的通胀水平,导致大宗商品等价格上涨,这要引起全球的关注.他称.
  夏斌并建议亚洲各国可考虑发行亚洲债券,在满足各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需求的同时,减少外汇储备的进一增加.
  亚洲各国对FDI都有需求,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是不是可以考虑共同推出亚洲债券市场.在满足各自国家需求的同时,又减少外储的进一步增加.他称.
  他并认为,亚洲目前正在为全球经济复苏掌舵,亚洲政策的选择,不仅对其自身很重要,对全球经济整体也很重要.(路透社)


  热钱流入 亚洲正迎来新一轮资本流入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未来数月,甚至未来数周,亚洲将面临新一轮的资本流入浪潮,并有可能推高资产价格或消费品价格,迫使亚洲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节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这将加剧亚洲国家管理流动性和汇率的难度。
  更糟的是,一旦未来某个时候,这些预期的热钱突然撤离,将会危及亚洲新兴的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可能严重波及宏观经济--这一情景对于很多亚洲经济体而言并不陌生。
  2010年第三季度,共计115亿美元外资流向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是2010年二季度创下20亿美元净流入的5倍还多。这促使今年三季度以上市场的股指上行了8%~23%。同时,年初迄今,外资对以上亚洲经济体债券市场的投资约达86亿美元,高达去年同期9400万美元的90倍。
  截至目前,亚洲股市和债市价格距2007年末创下的高点仍有相当一段距离。当前资产价格压力更明显地表现在某些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高端及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上。外资流入的影响是一个因素--尤其是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大都市。
  为应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亚洲央行开始借助加息和更为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贷款余额比率、负债/收入比率,以及其他财政和产业政策措施。在我们看来,这仅仅是亚洲央行即将面临的新一轮货币政策管理挑战的开始。
  预期未来一到两年中,美、欧、日G3经济体利率水平将停留在最低点,并且美国和日本很有可能采取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很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经济表现相对强劲的亚洲因而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全球的过剩流动性,尤其是当投资者风险偏好恢复以后。
  那么,亚洲将会迎来多少资本流入呢?
  在2007年的上一轮资本流入高潮中,亚洲净私人资本流入达3030亿美元,其中约半数即1450亿美元为外国直接投资,这是受到大多数经济体货币当局欢迎的稳定的资本流入形式。带来更多挑战的是投资组合和银行信贷资金流入,从2007年到2008年,这部分流入降低了2640亿美元,造成亚洲区域内商业银行、股市和债市资金紧张。因此,资本流入的特定渠道比整体资本流入水平更为紧要。
  在变动幅度较大的资本流入中,最应密切关注银行信贷资金流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国际性银行从亚洲收回3000亿美元贷款,但在2010年第一季度,它们向亚洲输入了1400亿美元贷款。比较之下,股市投资组合一年的波动浮动只有300亿~500亿美元,债市的资金流入波动幅度在100亿~400亿美元左右。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亚洲央行采取的加强资本流动管理的措施以银行信贷资金流为重点。
  今后,亚洲各央行还须进一步收紧资本流动管理,但要避免采取类似泰国在2006年和马来西亚在1998年所使用的过于严苛的措施。一个更有效的管理过量资本流入的方式是,引导其流入更富生产性的用途,尤其是基建项目投资和海外资源及科技采购投资--这是大部分亚洲经济体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所非常需要的。这不仅需要短期的措施如管理流动性,严格资金流入抑制杠杆的使用,还需要长期的政策部署,推动亚洲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并通过税收、汇率和产业政策等吸引海外投资。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