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娟报道 10月16-17日,本报参与主办的主题为“绿色金融创新与产业绿色转型”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城市、知名企业的嘉宾围绕“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金融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县域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的机会”、“对冲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上,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成为热点话题。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一方面,金融业需要通过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技术研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进行配置,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业自身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到保险业,就是要发挥绿色保险的作用,不仅要将环保理念与社会责任融入到保险产品、保险服务中,而且保险业自身也要转变过去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方式,提升内涵式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易诚提出要用市场手段来降低碳排放。他认为,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提供低碳经济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创造合适的低碳金融工具、建立有效的低碳金融市场、形成准确的碳价格信号以及推动其他社会资源向低碳经济倾斜。而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则是机制问题,要让碳排放的增排有成本、减排有鼓励、减排的投融资有回报。他认为,机制设置的关键是通过设置企业的排放限额来使碳排放权有价值,并且在交易当中准确地发现价格,使投资资源配置发生变化,从而解决发展中最关键的投融资问题。
除了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外,政府的支持更加重要。多位与会代表呼吁各国政府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齐柏表示,要全面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协商。“中国提出了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在2008年投资了500多亿美元来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各种节能减排技术,我们看到中国正不断向这一目标靠近,并且看到了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的节能减排决心,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还需要把经验传播到其他国家。”他表示。
APEC经济委员会主席大守隆也认为,各国需要共同承担起经济活动的责任,任何单一国家经济实体都不可能单独实现全球化经济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因为不仅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全球的,而且创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协调合作、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韩国金融委员会副主席权赫世介绍了韩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扶持政策。他认为,发展绿色产业单靠金融融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设立特别的融资机制。一是通过绿色资金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提供了6.2万亿韩元作为政府贷款或担保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二是进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绿色认证项目,帮助绿色产业能吸引到更多投资;三是大量培养绿色经济方面的人才,促进私有部门的绿色金融发展。
本届论坛由金融时报社、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上海市创投行业协会、上海市股权投资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为论坛支持单位。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