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 A股影响解析_顶尖财经网

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 A股影响解析

加入日期:2010-10-15 7:58:1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十七届五中全会今起将在北京召开。从近期高层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径已经颇为明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一五是调结构的五年,但也是遭遇保增长等多重压力的五年。正如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所言,调整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平正义地切好收入分配蛋糕、推动多领域改革步伐……多家券商给出了他们眼中的十二五关键词。

  导读:
  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GDP目标增速或在7%~8%
  五中全会今召开收入分配改革待破题
  房地产或成十二五头号调控产业
  五中全会或将拉开30年改革大幕 包容性增长受期待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面临十大挑战
  五大关键词预热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五大看点 A股从中受益
  十二五板块:谁执彩练当空舞

  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举行,主要议程之一是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定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
  专家认为,市场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区域规划协调发展等三大热点,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主基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落脚点。
  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有实力富民,而解决发展中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外来的压力和挑战不断考验着中国的耐力和承接力。流动性泛滥充斥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通胀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中国将如何化解风险,寻找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发展更有效率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立是关键点。这个五年节能减排硬约束指标如何在下一个五年得到延续,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增长,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节流更要开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市场热捧的土壤。参与起草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的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财政金融支持将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相关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
  据了解,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8%。发展主要将两大路线,一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大型集团发展来带动中小企业,这一路线主要用于技术密集、规模效应高,风险大等三网融合、航空航天领域;二是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来发展规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
  发展需要纵深。除了条条行业外,块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将成为关注焦点。国家发改委土地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十二五规划至少会涉及区域经济的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构建经济圈和经济带,二是培育新的增长极,形成新的城市群。
  随着五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号角即将吹响。(.上.证)

 

  十二五GDP目标增速或在7%~8%
   位于北京西客站往南的京西宾馆一片喜气。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并讨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并衔接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人士指出,本次会议确定的建议,将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依据,该纲要目前已经初步编制完成,进入润色阶段。一旦上述建议通过,未来纲要经过修改后,将于明年3月5日被全国人代会讨论通过,变成下五年的发展蓝本。
   这位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有望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强化结构调整目标,尤其是环境、气候等约束性指标,并将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上述会议精神,已经由目前下去的24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分别在各地开始做传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十二五期间的确没必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GDP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即使一直强调结构调整,但是经济仍会快速增长。他对记者谈起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指标时说。
   根据他的测算,今年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按照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的要求,每年经济增速在7%-8%即可。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在2020年人均GDP有望向8000-1万美元冲刺。但是即便如此,这仍在世界排名80名以后,而且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仍可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GDP增速7%-8%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确定的速度是七上八下,即年均GDP增速在7%-8%之间。
   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再过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则每年只需要7.2%即可。由于到了十三五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所以十二五增速可以定得高一些,这样仍可采用十一五的7.5%,但是考虑地方定的指标比国家层层拔高,国家也可以定得稍微低些。这位专家说。
   据悉,十五的预定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是7%,实际增速是9.5%。十一五预定的速度是7.5%,实际在10%以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发布报告认为,G-3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出口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将经济增长重心转向国内消费。为此,下五年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回复近几个周期以来持续的双位数增长,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调整增长模式而非加快增长步伐,所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额年度实际GDP增长目标(与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定的通常为8%的当年增长目标不同),可能维持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设定的7.5%不变。
   李新运认可这个看法。作为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的他,今年专门给国家发改委、山东等多个省份测算十二五的指标。结果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的经济增速会实际平均达到9%,低于十一五10%以上的增速。原因是中西部经济发展很快,全国的投资项目仍很多,只是投资增速有些放慢而已。
   而地方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想法,和过去十一五一样都比较大,比如有3个省市经他测算的十二五增速将分别达到10%、11%、12%。特别是有2个直辖市的经济增速比较高,在11%-12%。但是李新运认为实现难度并不大。西部省市基数低,投资的空间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都很大,12%只是规划的速度,实际增速更快也不是没可能。他说。
   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即便公布,实际规划的指标并不是很多,可能只有GDP、能耗、碳排放等核心指标,更多的指标,可能要等到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结构调整将是中心任务。
   而这样的调整实属非常重要。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所所长杨宜勇指出,过去几十年都在强调结构调整,现在好字当头,好与快要结合,就需要解决一些结构日趋恶化的问题。这包括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等。
   比如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目前仍在拉大,只是这个差距拉大的趋势有些放缓。他指出,尽管就业良好,但是收入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就业不能仅仅需要数量,就业质量仍需要改善。他们需要体面的工作,绿色的工作。杨宜勇在10月12日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后者增速高于前者,不过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基数大,实际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未减少。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一位专家则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发生转换,即更多的依赖内需增长,特别是消费,而不是依赖外需的出口。从区域角度看,更多的是依赖中西部加快增长,而不是东部。
   从产业的结构看,更多的要依赖服务业,而不是农业。从收入增长来看,国民收入更多地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不是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快速增加。从具体的投资走向来看,则更多的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的投资,而不是对高耗能等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
   这种转向还与国际形势变化有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坦承,由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势必在未来几年将转化成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一定能有市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就是证明,而那些高耗能产品,一旦西方国家实施碳关税,将很难再有国际市场。
   再不转变方式,就说不过去了,明年经济最主要的结构问题,如果再像现在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实施临时抱佛脚的限电,显然是难以持续的。范剑平说。(.肖.明)

 

  五中全会今召开收入分配改革待破题
  分析人士预测,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改、收入再分配等将成为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的主题
  在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复杂多变的时刻,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与超越的关键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会议为期四天,将讨论并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二五规划)文件稿。分析人士预测,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改、收入的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等将成为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的主题。更有预测认为,包容性增长可能写进十二五规划。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可能贯穿整个规划制定过程,收入分配改革无疑是与公众利益最贴近、最受公众关心的主题之一。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在路径选择上,是倚重于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再分配领域,目前在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上述人士称,此次会议将为收入分配改革路径定调,其推进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同时也将增加劳动者收入,进而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找准核心
  高华证券、瑞银证券等针对五中全会内容的研究报告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将成为此次会议的关键词。工资增长、财税改革、社会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三大核心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生昨日在以收入分配为主题的秋季学术沙龙上表示,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找准核心,真正抓住分配失衡的本质和要害所在,从根本上扭转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华生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房地产泡沫造成的城乡居民财产差距的急剧扩大,解决房价上涨过快以及进行土地制度变革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赞成把工资增长列为解决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王小鲁分析,因为劳动者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工资增长并不能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
  他认为,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两头--高低收入群体。对于低收入群体,一方面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增加其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法缩小其与高收入群体间的差距。对于高收入群体,则是规范其收入,尤其是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而对非法和灰色收入的治理是个制度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堵住制度漏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也表示,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在于调节过高收入,用从富人那里得来的钱接济穷人。
  路径抉择
  收入分配改革是个牵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复杂社会问题,应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从目前情况看,学者对于改革的着力点、路径倚重尚存不同意见。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此前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解决收入分配可以从多方位入手,其中在初次分配领域,可以采取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措施。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主体收入的过程,也就是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原始分配的过程。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有学者认为,初次分配领域是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所在,如果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即使通过税收也难以矫正。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则认为,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初次分配领域进行调整所能起的作用有限。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在再分配领域实现分配的公平。
  王小鲁表示,很难确切判断到底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到底哪一个重要,但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再分配领域,政府将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包括进行税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
  本报记者从一位参与《工资条例》起草的专家处了解到,原定年内出台的《工资条例》由于遭遇种种阻力,估计年内无法出台。(.第.一.财.经.日.报 .王.羚)

 

  房地产或成十二五头号调控产业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以下简称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会议将重点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很可能将不再提GDP增速保八的目标。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政策的调控。其中,房地产或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头号调控产业。
   该人士表示,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将成为十二五的重点扶持产业,而与此形成对比,房地产业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调控。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性产业
   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此前于9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这份文件透露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信号。
   在发布上述文件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
   针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误差,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明确表示,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认识不到位,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
   对于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的表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房地产不能作为支柱性产业。很明显,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并将改变以往存在的认识误差。
   叶青指出,以往业界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差。多年的实践证明,房地产业只是建筑业的一部分,但是房地产对于GDP的拉动作用,在中国被过度放大了。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房地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可能将逐渐降低。目前,这一比例是4.5%。
   张汉亚同时指出,调控房地产并不意味着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他对记者解释,现在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房地产将不再是支柱性产业,这一观点意味着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将给接下来的房地产调控带来深远的影响。
  3000万套保障房挤压泡沫
   据记者了解,关于十二五期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物业税、房产税的争议仍在继续,其政策方向有待于进一步明朗。
   但是,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十二五期间每年要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5年下来就是3000万套。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解释说,按照一个家庭3口人计算,合计大约可以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一个硬指标,将严格执行。叶青表示,5年建设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能起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效果。
   他列举了一个数据,目前每年约1000万人进城,现在大中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大约解决了7%~10%的住房需求问题。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20%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早在去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 《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今年住建部等六部委又联合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