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高六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提高六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加入日期:2010-10-11 18:23:2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央行提高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四大国有银行等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百分点
  传六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今年已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宽货币紧信贷 10月流动性充裕
  9月CPI或创年内新高 加息与否再惹市场争议
  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21日公布 不对称加息可能性小
  加息激辩:利率市场化萌动
  皮海洲:日本降息推迟中国加息预期
  邓聿文:要想降低房价 加息是最后手段?
  银行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央行提高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该政策针对短期流动性过于充裕,仅为暂时性措施
  央行今早通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银行,将提高上述几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幅度为50个基点。
  相关银行预计本周内缴款,金额约2800亿元至3000亿元。
  多位银行内部人士确认了这一消息。市场预计这一措施的时效仅为两个月,主要是针对9月新增贷款冲高、央票集中到期以及8月、9月的外汇占款增加等情况而出台的暂时性措施。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对股市造成影响。今天,上证综指收报2806.94点,涨幅2.49%。深成指报收12237.7点,涨326.28点,涨幅2.74%。银行股整体呈现补涨态势。
  周小川早前在出席IMF会议期间向财新记者表示,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在选择使用时央行都会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如果复苏比较曲折,自然会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周小川认为,目前,尚没有证据足够表明,已经使用的数量型工具包括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吸收流动性,难以完成控制通胀预期的目标。(冯哲 财新网)


  四大国有银行等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百分点
  四位消息人士周一透露,中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两家股份制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差别存款准备金将于本周内缴款.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均在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之列.
  此前,路透调查多家机构分析师预计中国未来一年存款准备金率有望维持不变.(路透社)

  传六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今年已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10月11日下午消息,据外电报道,四位消息人士周一透露,中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两家股份制银行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期限为两个月。差别存款准备金将于本周内缴款。
  路透今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透露,中国工商银行(4.20,0.09,2.19%)、建设银行(4.76,0.09,1.93%)、中国银行(3.42,0.04,1.18%)、中国农业银行(2.70,0.03,1.12%)及招商银行(13.90,0.46,3.42%)及民生银行(5.33,0.12,2.30%)均在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之列。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其由年初的15.5%提升至17%,离历史高位17.5%仅一步之遥。
  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央行宽货币紧信贷 10月流动性充裕
  市场加息传言再起。周日晚间,市场人士表示,在楼市调控的诸多手段中,加息这一力拳或于当晚打出。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央行仍未发布加息公告。
  同时,对于10月份的货币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央行仍旨在维护当前的流动性充裕局面,因此短期内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定。此外,业内人士并预计10月份市场流动性供给有望保持充裕。
  市场忽传加息声
  周日晚间,市场人士表示,在楼市调控的诸多手段中,加息这一力拳或于当晚打出。截至发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尚未证实这一传言。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息大幅上行,从某种角度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开始。
  一方面,监管层竭力避免造成恐慌心理,但另一方面,利率的市场力量开始起作用。
  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
  周小川在出席该会议时指出,当前新兴市场复苏较为强劲,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健,但也面临通胀压力上升、外部需求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等严峻挑战,应大力稳定经济,同时继续推进结构改革。
  对于中国近期的经济形势,他表示,中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等一系列良好趋势。
  另据悉,在10月8日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记者会上,周小川就控制通胀问题表示,控制通胀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也是保护不同经济实体购买力的必要手段。目前并没有证据足够表明,已经使用的数量型工具包括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吸收流动性,难以完成控制通胀预期的目标。
  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在选择使用时央行都会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如果复苏比较曲折,自然会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料节后净回笼力度不大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央行仍旨在维护当前的流动性充裕局面,因此短期内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定。
  一般长假后央行都要回笼前期投放的流动性。前述分析师称,从历史上看,10月份国庆节后央行都需要回笼大量资金,2004年以来净回笼规模基本上都在1000亿-1500亿之间。这就意味着,央行公开市场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大幅净投放。
  不过他认为,此次国庆节前流动性供求基本平衡,受到的外在冲击较小,受到的通胀压力和抑制信贷投放冲动的压力并不迫切,因此,节后净回笼的力度不会很大。预计10月份公开市场的净回笼总量在2000亿元左右。
  他并称,在热钱没有大幅度流入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足以完成上述规模的回笼任务,因此10月份没有必要启动其他回笼工具。
  上述分析师认为,尽管第四季度的通胀预期难以大幅回落,但通胀恶化和加息的概率都很小。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均普遍预期年内将保持不变。
  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宽货币、紧信贷或将再现。综上所述,尽管10月份中上旬央行将适度回收流动性,但总体而言10月份的市场流动性供给仍将维持充裕局面。(每日经济新闻)


  9月CPI或创年内新高 加息与否再惹市场争议
  十一黄金周,与调控新政下几大热点城市楼市的冷相比,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火热景象让人不免感叹:老百姓手中真的不差钱。根据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国庆7天,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9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
  不过,楼市的骤冷与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也让人们对物价走势更多了几分警醒--在宽松的货币和膨胀的资产泡沫面前,CPI走高与对通胀的预期恐怕将是一把长期悬在头顶的利剑。尽管8月份CPI已在7月份的年同比3.3%的高点上攀升至3.5%,但近期一系列迹象表明,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9月份物价指数将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创年内新高。
  长假刚过,一则国际油价走高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预期。节日期间,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升至84.09美元/桶,为5月以来最高价。为此,投资银行瑞银发布报告预计中国有可能于本月内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与此同时,我国棉花价格指数近期突破2万元/吨大关,刷新了自1999年国家放开棉价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也加深了人们对CPI上行的担忧。此外,在我国CPI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的食品价格走势也进一步触动了市场神经。根据商务部的监测,国庆黄金周期间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较节前上涨3.8%,羊肉、猪肉、牛肉分别上涨1.0%、0.7%和0.7%。
  各机构近日出炉的预测报告表明,9月份CPI将超过8月份3.5%的同比涨幅,最低也将与此持平。上海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胡月晓在其发布的报告《通货膨胀或再创新高--2010年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中预计,9月份CPI将达3.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认为,9月份以来,国内食品价格总体处于持续回升过程中,因而判断当月CPI同比增幅为3.7%左右,再次创出年内新高。相比之下,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的看法相对谨慎,他认为9月CPI环比可能在0.2%至0.6%之间,同比落入3.3%至3.7%的区间内,中值3.5%,与上月持平。不过,他也表示,如果最终超出预期达到3.6%或更高,加息或将成行。
  尽管市场对9月份CPI再次走高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其是否成为年内高点尚存疑义。交行金研中心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需求下降、货币信贷增速回落后流动性压力的减轻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带动国内PPI增速先期回落等下拉因素的增多,四季度CPI将开始见顶回落。不过,由于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的短期因素仍在,加上劳动者工资上调、资源产品调价等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长期存在等,四季度物价回落幅度有限,CPI将总体处于温和上涨状态。
  但也有机构持相反观点。胡月晓在上述研究报告中指出,基于季节性价格变动趋势和过多货币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未来通货膨胀高企的态势基本已成定局,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难以回落到3%以下。流动性的长期宽裕,早晚要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迟早会由蜜变水。当采用货币作为反危机的手段时,一旦经济企稳,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及时回收,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我们调整全年价格风险不大的判断,认为未来价格风险已转化为现实压力,资本市场需谨防通胀激发政策调整。
  实际上,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不同看法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是否加息以及何时加息的最终判断。对此,鲁政委在对9月29日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进行点评时表示,对经济下滑担忧的消退、消除负利率的舆论压力、CPI可能持续3%左右的预期以及汇率回归弹性对利率制约的消除,使加息成为可能。而例会将防通胀提到首位或许暗示,如果未来CPI再创新高,加息惊雷或将骤至。不过,他表示,加息虽然标志着一个加息周期的开始,但还不能认为是一次连续的加息过程。野村国际的研究报告也预测,今年四季度中国将加息27个基点,并且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以吸收资本大量流入造成的过剩流动性。但是,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加息并不能解决当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就认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产品、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所引致的CPI上行,不应简单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当前的通胀结构决定了物价的上涨很难通过加息消除。除此之外,人们也普遍担心,近期加息可能会给经济造成过大伤害。
  无论9月份CPI是否会再创年内新高,随着翘尾效应的逐渐消退,物价上涨在年末总体减缓已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因此,业内分析人士对于全年3%物价目标的实现基本不存异议。不过,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在明年中期前难有明显改观,加之资产泡沫深化倒逼城市用工薪酬加速上涨,使得明年特别是上半年CPI涨幅很可能进一步走高,因此,在大多数分析机构来看,真正的通胀考验在明年。(金融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