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高六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_股票_证券_财经

央行提高六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加入日期:2010-10-11 18:23:2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皮海洲:日本降息推迟中国加息预期
  国庆长假期间,日本相关媒体报道,10月5日,日本央行调降利率,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零至0.1%,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多来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受综合因素影响,国庆长假后的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
  日本央行意外降低利率,这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着二次探底的威胁。G7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减速,复苏过程摇摇欲坠,通货紧缩阴影蔓延。美国、英国等主要国家央行纷纷计划祭出大规模购买资产,成为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的前奏曲。尤其是美国再次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加大马力开足美元印钞机,来加快美元的贬值速度,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日本央行再次推出零利率政策,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日本央行降低利率,对于日本经济来说至少有双重意义。其一,就是阻止日元的进一步升值。今年8月以来,日元汇率飙升不止,为此,日本政府和央行协调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8月30日,日本央行决定,通过公开操作手段把向市场注资的规模从20万亿日元增加到30万亿日元。9月15日,日本政府开始干预汇市,并一度使日元对美元汇率降至85比1。但是,随后日元对美元再度升至83比1的水平,并居高不下。因此,日本央行这次降低利率,是对最近一个时期日元大幅升值的最直接回应。其二,就是阻止日本经济的下滑,成为日本政府救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复苏的脚步缓慢,8月份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0%,显示日本经济仍处在通货紧缩中。因此,刺激日本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日本政府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降息显然是创造宽松金融政策的需要。实际上就在降息的同时,日本央行还决定成立一规模35万亿日元的资金池,购买公债、商业票据及资产担保证券或接受作为担保资产。而10月8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还通过了规模约5.05万亿日元(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很显然,降息是日本政府整个救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央行的降息之举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是一大考验。与日本、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通货紧缩不同,作为当前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国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积极货币政策的退出成为一种必然,加息预期较为强烈。但面对美元的大幅贬值,人民币同样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自从推出人民币弹性汇率政策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从6.83元升值到6.68元。不仅如此,美国、欧盟等国家一再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在日元降息的现实面前,如果人民币加息,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显然是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因此,为了中国自身的利益,中国的货币政策即便不步日本的后尘降息,但至少也不应该加息。正如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时所表示的那样,各国应保持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和节奏。因此,面对日本的降息之举,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现在显然不是中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有利时机,加息预期也只能再一次向后顺延。(京华时报)


  邓聿文:要想降低房价 加息是最后手段?
  具有楼市风向标意义的上海,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出台了楼市调控细则。至此,国内一线城市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门最近一次楼市调控举措方面基本尘埃落定。
  上海的调控细则集中在停止三套住房公积金贷款,一个家庭限购一套住房,积极做好房产税试点准备,动迁安置房提前上市交易,放宽廉租房准入标准,以及保障性住房不低于总量70%等六个方面,但从外界的关注来看,舆论更多把兴奋点放在一个家庭限购一套住房上。其实,比起已经出台限购规定的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来,此条并不更严厉。
  自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国十条于4月中推出后,社会原本预期坚挺的房价会有一个较明显的松动,虽然成交量在此后几月有大幅萎缩,房价却不降反升,甚至在8、9两月,一些地方还呈现价涨量升的井喷势头。此种情形当然令国家楼市调控的努力受挫,这也是促使国家在十一长假前加大楼市调控马力的缘由。在拟对调控不力的地方严格问责的背景下,此次地方特别是一些房价涨幅较大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政府纷纷行动起来,出台细则或修正以前的细则,程度都普遍比国家规定的更严厉。尽管如此,能否按下房价这个高昂的头,还是不太乐观。因为从刚结束的十一长假全国各地房屋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比较疲软,深圳则火爆,而深圳恰恰是三地在限购方面最严厉的城市,其他的二线城市,有些火爆,有些也疲软,全国总体呈现冷热不均的状态。
  之所以出现这种政策效果预期不明朗的情况,有三个因素。一是居民出于过去楼市调控失效的教训,预期房价在未来还有上涨的空间,因而趁现在房价胶着,入市购房;二是在通胀预期下,银行存款出现负利率,这促使储蓄加快搬家。加之人们的投资渠道本就有限,股市的跌跌不休又使得从银行流出来的钱只好投向楼市;三是地方政府并没有过多手段去抑制房价。有效打压房价的办法主要是金融和税收手段,但它们都掌握在中央手中。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一面要承担楼市调控的责任,应对中央和安抚百姓,同时又不能减少实际的土地收益,于是只好在楼市调控的文本上做足文章,态度很严厉,但实际措施可能会有模糊之处。
  然而,不管怎样,在楼市调控已成为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各地的严厉细则在今后一段时间仍不能将过高的房价打压下去,至少是抑制其上涨趋势,那么,对政府的公信力无疑会有更大损害。要实现楼市调控的社会预期,首先要搞清楚此轮房价上涨的真实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2009年以来的房价上涨,根源就在于国家为了反危机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中高达60%以上贷款,给了房地产企业或与房地产有关联的企业和个人。所以,此轮房价上涨除了地方对土地的操控及民众的购房需求旺盛这些传统因素外,最重要的是2009年的天量信贷所致。
  由此来看,要降低房价,似应把重点放在货币政策上。目前在抑制个人的购房需求方面,政策的运用几乎到了极点,再要出政策,也就剩下一个房产税,但一来房产税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轻易出台;二来房产税的实际效果等同于加息,所以,下一步的调控举措,应该考虑加息,收紧货币政策。理论而言,货币政策的适度紧缩,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链会重新紧张;二是社会对通胀预期减弱,从而减少对房产的投资。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房价的下跌,实际上就有2007、2008两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因素。
  当然,对以加息为主的紧缩货币政策是否会导致房价下跌,经济学界有着不同争论。然而,一项政策的实施不可能预先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出台如何见其效果?何况目前通胀确实比较严重。紧缩货币政策之余,再辅之以保障性住房供应的扩大,房价过高的现象应该能够抑制。(每日经济新闻 邓聿文)


  银行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深发展A 000001 18.040 4.76% 11.22% 4.88% 3.03% 310537万 0.977元 201006 9.2倍 
宁波银行 002142 12.820 4.40% 6.92% -0.54% 7.01% 247447万 0.505元 201006 12.7倍 
浦发银行 600000 13.890 3.97% 7.18% 2.81% -2.39% 1147906万 0.791元 201006 8.8倍 
华夏银行 600015 11.580 2.03% 7.22% 3.67% 2.48% 378400万 0.603元 201006 9.6倍 
民生银行 600016 5.330 2.30% 4.51% 2.11% 22.52% 2258760万 0.332元 201006 8.0倍 
招商银行 600036 13.900 3.42% 7.34% 4.67% 1.98% 1766613万 0.612元 201006 11.4倍 
南京银行 601009 11.310 3.29% 6.20% 0.89% 5.60% 238778万 0.501元 201006 11.3倍 
兴业银行 601166 25.400 4.44% 9.86% 4.92% 2.13% 599245万 1.462元 201006 8.7倍 
北京银行 601169 12.810 3.89% 7.29% 3.14% -0.45% 622756万 0.627元 201006 10.2倍 
农业银行 601288 2.700 1.12% 3.45% 0.37% 0.00% 1031033万 0.141元 201006 9.6倍 
交通银行 601328 6.110 2.00% 5.34% 4.55% 1.31% 2973550万 0.362元 201006 8.4倍 
工商银行 601398 4.200 2.19% 3.96% 3.19% 0.24% 25096230万 0.253元 201006 8.3倍 
光大银行 601818 3.580 1.99% 3.47% 2.58% 0.00% 245000万 0.173元 201006 10.4倍 
建设银行 601939 4.760 1.93% 3.48% 2.81% -0.83% 900000万 0.303元 201006 7.9倍 
中国银行 601988 3.420 1.18% 2.40% 2.40% -3.39% 17781890万 0.205元 201006 8.3倍 
中信银行 601998 5.500 3.77% 8.06% 1.85% -2.97% 2641771万 0.274元 201006 10.0倍 
@平均值 -- 9.709 2.92% 6.12% 2.77% 2.27% 3639995万 0.508元 201006.0000 9.5倍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