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仅仅在一个月前,股市还充斥着基金和券商等机构的集体乐观情绪,但股指近期在3000点至3350点之间数次剧烈的震荡让他们回归冷静——他们的意志不再能够左右股市。
而一个未被关注的数据是,股市震荡的同时,再融资规模在2009年的11月和12月间达到了两 年多来的峰值,分别达467.53亿元和429.17亿元。
“2010年,产业资本将以增发等再融资形式在股市中套现,并回流至实体经济。”在重阳投资首席投资官李旭利看来,再融资高峰出现的背后是产业资本从股市向实体经济的回流,而产业资本因其庞大的体量逐渐成为股市的主导者,它的动向也将决定股市走向。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货币政策的相对紧缩及对通胀的担忧,将造成产业资本与虚拟经济争夺流动性的局面,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王成认为,“产业资本因为流动性收紧而从股市套现并转投实体经济已经成为趋势”。
股市新主角
2009年12月4日至12月16日,中创信测(600485.SH)第一大股东英诺维累计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出售1366.32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10%,其持股比例也一举从25.92%下降至15.92%。
虽然已经是大幅减持,但中创信测公告称,英诺维在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减持所持股份。然而,中创信测大股东的减持“执着”绝非仅有。
根据WIND资讯统计,还是在2009年最后两个月,累计近二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主要股东减持的公告,合计减持市值高达250亿元左右,这是大非 (持股5%以上的非流通股)有史以来最高的减持纪录。
“这些大非所代表的就是产业资本,而在它们面前,金融资本显然有些无力招架。”中原证券研究所策略部经理刘锋告诉本报,在2009年最后两个月里“疯狂”减持的公司大多处于制造行业,这些进行减持的大股东无疑属于产业资本的范畴,而无论从持股成本还是持股规模来说,金融资本都难以抗衡。
中投证券的数据显示,按2009年12月25日收盘价计算,2010年大小非解禁市值为5.8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41.1%。而这也是自2005年至2012年有数据统计的8年间,限售股上市流通股份总市值的最高峰。
刘锋则认为,高峰过后,股市将基本进入全流通,而非流通股东将开始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
“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券商,抑或是私募基金,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都远远无法与产业资本相比较。”李旭利进一步指出,产业资本的解禁,使得股市中的力量重新分配,基金和券商所代表的金融资本将退居次席。
事实上,早在2009年7、8月间,产业资本已经开始逐渐主导股市,而它的退出所引发的市场波动也已经显出端倪,但当时,多数人还浑然未觉,对于产业资本的减持更多的是理解为对股市的信心不足。
WIND统计显示,2009年7月初至8月中旬,大小非累计减持超过50亿元,虽然与年底相比相距甚远,但较此前则有明显增加,而与之对应的是,上证综指也在此期间见顶3478点年内新高之后快速回落。
如果说2009年上半年产业资本的能量还未被深刻理解的话,那么现在,机构对于它的决定性影响已经是洞若观火了。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总监潘江认为,“现在市场已经有了一些共识,就是产业资本即使不是决定力量,也会是最为关键的主角之一。”
向实体回流
“2009年后半段市场有整体泡沫化的乐观预期,甚至认为A股有望上涨到4500点甚至6000点,其主要逻辑在于预期热钱的大量流入或者居民将大量资产配置到股票市场。”对于当时市场的整体乐观情绪,王成指出,“这两个预期都难以实现,而影响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在于产业资本是否回流进实体经济。”
不过,王成认为,“产业资本的回流不是一种可能,而已经是一个趋势。”
数据显示,2009年市场整体再融资规模高达3032.80亿元,是当年IPO融资的1.7倍左右。虽然再融资比2007年的3560.49亿元和2008年间的3127.66亿元都要低,但有所不同的是,2009年的再融资是以增发为主要形式,而增发的规模达到2837.42亿元,比2008年的增发规模大幅增长了约560亿元。
“不要以为大非的股份没有减少就是没有减持。”李旭利告诉本报,“增发同样是从股市中把钱拿走,一样是套现,大非的绝对股权虽然没有减少,但控股比例却下降了。”
而在潘江看来,增发这种大非的隐形套现2010年将继续增多,“一些具备央企或者国企身份的大非应该不会直接以在市场上抛售来套现资金,但对资金的渴望是肯定的,因此增发很可能越来越多。”
至于大非对于资金极度渴望的原因,王成指出,2010年信贷投放很可能将低于预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金争夺将更为激烈。
实际上,“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企业就已经感觉到银行在信贷上的微妙变化,头寸开始步入年初那般宽松。”刘锋介绍说,除本身资金不再充裕外,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企业可以选择的实体项目开始增多,对资金的需求就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预期正随着经济复苏迅速升温。刘锋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反映出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了,而企业为了应付通胀所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必须储备足够的资金头寸。”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中的产业资本就形成了强烈的套现冲动。
与金融资本博弈
基于产业资本对资金的渴求,“或许我们将看到,小非在2010年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减持。”潘江说,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整体上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然而,对于产业资本这只 “大象”,金融资本并未放弃周旋。
2009年12月初,重庆路桥(600106.SH)的第一大股东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减持了近5%的股份,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是重庆信托刚刚减持完不久,重庆路桥股价却在大量买盘的介入下创出新高。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创信测上。虽然12月中创信测大股东一路减持,但其股价却依然震荡上行,甚至在大股东减持完毕10%股份之后大幅拉升,并创出年内新高。
“表面上看,这是机构在所谓‘利空’出尽之后的正常表现,但也能从中看出金融资本在个股上与产业资本的博弈。”刘锋告诉本报,虽然从整体上而言,产业资本的回流是对股市的严重抽血,但从单个上市公司而言,产业资本不同形式的撤出也将形成不同的影响。
王成指出,产业资本的退出形式除了直接在市场上挂牌出售之外,也可以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及重组等形式进行,而金融资本也将在其中寻找机会。
2009年7月,宁波韵升(600366.SH)第一大股东韵升控股完成对公司10%股权的减持,但杭州某私募基金却依然看好宁波韵升,“我们对大股东减持的目的十分清楚,是因为一些资金的原因,而不会对上市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作为宁波韵升主要的流通股股东,该私募负责人告诉本报,“大股东减持前,我们就去了解过,也进行过协商,最终在某些层面达成了一致。”而此后,宁波韵升的股价也呈现出不俗的走势。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