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银监会公布称,已于近日批准北京银行(601169)(在北京)、中国银行(601988)(在上海)、成都银行(在成都)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银监会同时表示,天津市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也正在受理审批中。此前,捷克的PPF集团和海航集团在天津竞争消费金融公司牌照。PPF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米乐·科雷沙1月7日表示:“我上午已经和银监会联系,银监会仍然在继续审核PPF的材料,我个人对获批仍然很乐观,但是因为PPF是外资,审批的流程可能更长,目前已经走完商务部方面的审批流程。”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试点,试点期间在4个城市各批准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等待落地
北京银行表示,其筹建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为该行全资所有,注册资本金拟为3亿元人民币,将确保于今年上半年开业。
中国银行发起筹建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则引入了大型商贸企业百联集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国有独资企业上海陆家嘴(600663)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入股。新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出资2.55亿元,占比51%;百联集团出资1.5亿元,占比30%;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公司出资0.95亿元,占19%。中国银行预计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最迟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业。
百联集团在全国25个省市拥有约7100余家营业网点,包括百货、标准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品牌折扣店、商业连锁和物流等业态。消费金融公司有望与百联集团形成协同效应。
成都银行筹建的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则为首家中外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拟注册资本3.2亿元,由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与成都银行各占49%和51%的股权。丰隆银行此前公告表示,将为该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人力及科技支持,在产品发展、风险管理、资讯科技、人力培训、会计系统、金融及市场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援。
如果PPF集团的申请能获批准,则将成为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米乐·科雷沙介绍,拟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为PPF集团独资所有,注册资本3亿元以上。但是,PPF集团在天津面临和海航集团的竞争,按照银监会的规划,在试点期间,只会批准一家,意味着,必然有一家落选。
不过,PPF集团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捷信(Home Credit),已经采用信托贷款的变通方式,自2008年开始在深圳、广州、成都、天津大规模开展消费贷款业务。即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负责募集资金,向消费者发放信托贷款,捷信提供全额担保,整个营销、审核、催收工作主要由捷信承担。按照PPF集团的规划,拟申请设立在天津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共享捷信的风险控制技术和位于深圳的后台服务中心。
“主要出资人”难以破限
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推出的消息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新浪财经的投票调查显示,截至1月7日下午5点半,共有12611人参与投票,其中55.8%的人表示会选择消费金融公司贷款。
北京银行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在西方国家以及亚洲地区比如日本、中国台湾等已经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个人信贷领域,具有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个贷业务三分天下的重要地位,市场份额接近30%。
但是一位国有大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对此并不看好。他表示,大中型银行对申请牌照并不积极,因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没有纳入占据个贷业务90%以上的车贷和房贷业务,而一些所余业务如家电、手机等耐用消费品贷款,信用卡基本能够满足。国内较擅长个人贷款的招商银行(600036)、民生银行(600016)、浦发银行(600000)等股份制行也没有加入牌照申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单笔贷款额度小、无抵押担保的业务特点,大型银行的业务经验很难有效“嫁接”,而大型银行长期坐享公司业务的高额利润,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自然积极性较低。
因此,郭田勇认为,应该吸引大型零售商和消费品生产企业和民营资本入股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背靠股东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股东的销售额。
但是,按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指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50%的出资人)必须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而且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这一门槛意味着,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零售巨头都不能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符合主要出资人资格的基本上只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