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万:踏空 水皮:历史重演_股票_证券_财经

杨百万:踏空 水皮:历史重演

加入日期:2010-1-8 15:25:0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郎咸平:2010年中国经济的三大困境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什么时候见底,而是见底之后怎么办,见底之后我们凭什么再次拉动经济复苏。
  我从来不预言的,但是我不得不提醒大家,2010年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我之所以这么讲,都是有根据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几驾马车还有哪一辆能拉得起来?消费这一驾马车,我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的,老百姓哪敢消费!用什么去消费?这一驾马车已经跑不动了。
  出口,讲出口就不得不讲奥巴马。这个家伙给我们带来的是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这三个大战之后,我们的出口马车还能跑多远。现在还有一驾马车拉着中国经济向前走,那就是基础建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靠持续的投资基础建设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在其它两驾马车跑不动的前提下,靠基础建设把经济拉动起来,是昙花一现。
  更惨的是经济不发展的情况下,还有通货膨胀!看看你身边的东西,除了工资其它的都涨了。你们的水费涨了吧,你们的燃气涨了吧,你们炒菜的油涨了吧,就连你们早已经买不起的房子还是涨了吧,美国利用他们的低碳美元,还要收你们的呼吸税。你认为这种现象明年会得到改变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告诉我理由,我要跟你学习一下,因为以我郎咸平教授的本事目前还看不出明年会得到改变!
  还有一个最要命的。大家想想,国内消费这一驾马车跑不动,出口本来就拉不动,再加上奥巴马同志发动三大战役,前景很惨淡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把大量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基础建设,在西部建起了公路,这些公路建起来又没有车跑,形成产能过剩。
  你想想,把资源集中起来搞基础建设,而搞基础建设的基本上都是国企,这些国企一方面占据了资源,另一方面占据了资金,中小企业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干什么?
  他们不会投资实体经济了,因为投资之后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又得不到好的项目,放在银行又有通货膨胀,没有办法了,只有炒楼炒股、买高档消费品。
  国家政策倾向楼市,他们就炒楼。国家政策倾向股市,他们就炒股。这种现象从今年暴涨的楼市可见一斑,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密集倒闭的地区,其楼价的涨幅更是惊人。投资楼市既不要付太多工人的工资,又不用那么累。
  这些企业家还就真那么做了,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使得解决中国70%以上就业的民营经济所雇佣员工大幅减少,老百姓一失业,就更不敢花钱了,老百姓的消费提高不起来,那中国的第一驾马车还是跑不动。而奥巴马同志的三大战役也只是才开始,所以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使得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然后又回过头来制造资产泡沫。
  我真心希望中国在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中能够安然度过,希望我的预言是错的,真的,如果我错了,最起码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水皮:历史将重演!
  要判断中国2010年的经济走势,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黄金时段招标,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先行指标。数字显示,在刚刚结束的招标中,中央电视台收获的广告定单达到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创下了16年的最高纪录。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快速消费品企业都极其看好明年的市场。其中甚至还包括汉王这样的IT公司,以及格兰仕这样的家电企业。它们都认为,明年是它们扩大市场份额的大好时机,所以不惜砸下重金。这种情形与2008年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难怪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会担心: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不是太慢而是太快!
  中国企业对未来的这种乐观,同样反映在机构对中国股市明年的预期上。在水皮的印象中,已经发布预测的机构,绝大多数都把指数的上限抬高到了4000点之上,只有瑞银表现出了相对的谨慎。这同样和2008年绝大多数机构的悲观绝望,形成巨大反差。
  从2639点起步的这波行情推动力量,更多地是来自于居民存款搬家的力量。而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无论是持有股票的比例,还是拥有共同基金的比例都相当低,上升的空间相当大。这种不同,决定了第二波行情会比第一波持久和漫长,同时也复杂和曲折。
  那么,行情会发展到什么时候呢?有三个指标可以互相参考。
  第一个是时间。一般而言,一轮牛市从低点到高点的周期,是三年时间。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三次跨年度行情,就是如此。不但中国这样,美国也一样。而且只有在一半时间过去之后,才会在市场层面上形成牛市的共识。从这个角度看,2010年极可能重复2007年的走势,冲高回落的概率比较大。
  第二个指标是加息。很多人认为,银行一旦加息,股市就会回头。其实,上一轮的市场表现已经告诉大家,传统经济学的很多定理是错误的,比如加息是利空。现在央行加息的方法,一般都源自美联储的微调式,并不会直接对公司成本构成一次性的威胁。加息的起点,常常反而被视作经济向好的拐点。因此,加息的过程恰恰是构成牛市的过程。真正构成利空的拐点,至少要在10次加息之后才会出现。
  第三个指标是市盈率。3500点左右对应的,是25~30倍的市盈率。以中国经济的成长性而言,这是个并不高的指标,也是个相对合理的估值。理论上讲,上证指数每年有20%~30%的增长,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市场并不会按部就班,涨就会涨过头,跌也会跌过头。这样,大家的机会才多。2007年10月6124点时,沪深的平均市盈率达到71倍。考虑到一旦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态,市盈率在短期不会重见这个数字,但是冲到45~50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当然,这三个指标的运用,还要看2010年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收缩过快,那么,一切都将不成立。

 

  杨百万:不怕踏空,只怕套牢!
   去年股指将近涨了一倍,但绝大多数股民并没有赚到一倍的收益。日前,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来到深圳主讲百万学堂,他认为今年牛市还将持续。在演讲中,他表示,有些股民拼命做短线,却掌握不到技巧,不如懂趋势后,做傻瓜投资,少劳多得。
  我们常说股市中的顶部或者底部是个区域,不是一个点位,有的股民在顶部抛了股票后,发觉股指还上涨,又追进去,无疑将被套住。杨百万说道,很多人总怕买不到好股票,实际上股票不怕踏空,只怕套牢,要想买股票不用一秒钟就能满仓。在股市生存要懂技术也要克服人性弱点。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老做多空转换,就成了滑头。他认为,目前股市85%的机会是投机,投资的机会往往三年只有一次。

 

  吴迎春:新能源优势巨大 打造绿色经济新希望
  在外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这听起来像科学幻想,但如今一些国家正努力将其变为现实。
  不久前,日本政府宣布已制定耗资几十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站建设计划,并公布了发电站示意图,准备打造一个面积达几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光电板,悬浮于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以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发电。与此同时,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也披露类似计划,打算利用发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太阳能电池板采集太阳能,并传回地面,将其变成电能。该公司宣称,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将在2016年前完成。
  这些都是人类为开发新能源作出的重大努力。长期以来,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一直使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能源储量却逐渐减少,能源危机的幽灵不时闪现,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问题成了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恶化,这是人类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寻求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日显迫切。
  所谓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指正在研发或开发利用时间不长的一些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由于新能源造成的污染少,被誉为清洁能源或绿色能源。新能源中的太阳能等是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被各国普遍看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称,近几年清洁能源投资迅猛增长。2008年,全世界对其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以风能居首,投资金额为518亿美元,太阳能位列第二,投资额为335亿美元。2009年,对新能源及其技术的研发投资成为一些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欧盟则在去年3月提出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将在未来4年投资1050亿欧元。日、韩也有类似的举措。各国纷纷抢占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
  迄今为止,部分新能源技术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西班牙正在建设其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可以为2.5万户家庭提供所需电力,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韩国、印度、俄罗斯等13个国家正在建设53座核反应堆,美国也立项将建设数十座核反应堆。在风能利用方面,英国曾宣称已经超过丹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风能生产者,并乐观预计,到2020年风能将占英国能源利用的30%。美国计划到2012年,使其国内发电总量的10%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
  目前,对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制约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的成本将逐步下降。新能源优势巨大,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打造绿色经济的新希望(000876),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