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 12月CPI将意外走高(受益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超预期 12月CPI将意外走高(受益股)

加入日期:2010-1-6 11:24:0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核心提示】按照惯例,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一正式发布去年1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据了解,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公布的12月份食品价格指数数据,若干重量级机构调高了对12月份CPI的估计,总体而言,前期大家认可的12月份CPI整体同比涨幅大致在1.5%至2%之间,但在考虑了天气因素的冲击后,该预测值确实存在突破2%的可能性。造成通胀意外走高的主要诱因,是近来不时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与此同时,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外国央行不时释放出收紧流动性的风声,可以预计,随着超出预期的CPI数据的公布,A股市场上的通胀预期将继续升温。

  导读:
  暴雪低温带来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被骤然放大
  热钱流入创纪录 新兴市场被通胀
  12月CPI将意外走高 关注通胀受益股
  安信证券:09年12月份CPI同比可能高达2%
  交通银行:2009年12月份CPI涨幅达1.5%
  高于市场预期 通胀受益股:金融+资源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复苏携价量齐升 通胀中发掘机会(附股)
  房地产:行业复苏强劲 受益通胀预期(附股)

  暴雪低温带来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被骤然放大
  2010年开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暴雪了。1月3日,一场59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京津,随后转战山东;受暴雪影响,1月5日清晨北京最低气温达到-15℃,创近30年来新低。
  随着暴雪和低温而来的,是以蔬菜为首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北京市为例,大白菜、白萝卜、黄瓜、茄子的价格相比降雪前均上涨超过30%。
  进入2010年,通胀预期被骤然放大,毕竟当前涨价的不仅仅是食品,还有工业品。可以预见,关于通货膨胀何时到来的讨论会贯穿全年。
  聚焦1 重点产品纷纷涨价
  只要你细心地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原来身边这么多产品都涨价了。
  最直观也是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农产品(000061)。受冬天低温的影响,此次农产品涨价首当其冲的是蔬菜。
  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12月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的走势一路上扬,截至2009年12月29日的月度平均值分别比上一个月上涨了5.2%和6.3%,比2008年12月份上涨了7.3%和8.3%。
  食品价格中更引人关注的是粮食价格。据农业部最新监测,2009年10月份我国粳米批发价同比涨9%,2009年11月份我国农村集贸市场小麦价格同比涨10 .9%,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同比涨11.6%。
  根据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资料,大连港玉米平仓价在2009年下半年站上每吨1800元的位置,周均价创下10年来最高。
  猪肉价格也在上涨。据新华社监测,猪后臀尖肉和猪五花肉价格,自2009年11月中旬价格开始回升以来,已分别累计上涨了4.8%和5.5%。至于牛羊肉、水产品、水果、肉禽、鸡蛋、牛奶等农副产品,价格也纷纷上涨。
  作为占居民消费价格(CPI)权重32.79%的第一大类价格,食品价格即使是轻微的上涨,都可能让人联想到通货膨胀。更何况,涨价的不只是食品,还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2009年,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回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截至2009年年底,据文华期货软件统计,国际铜价同比上涨150 .84%,天然橡胶同比上涨120 .51%,锌同比上涨110 .81%,糖同比上涨95.68%,塑料同比上涨72.55%,燃油同比上涨70%,P T A同比上涨55 .67%,铝同比上涨49.37%,棕榈油同比上涨45.47%,棉花同比上涨40.59%,涨幅更甚于农产品。
  2010年1月4日,天津港(600717)63.5%印度粉矿价格再创新高,自2009年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了一倍多。
  还有水电费的上涨。2009年以来,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兰州等众多城市调整水价,其中居民自来水价格平均上调约18%,污水处理费标准平均上调约25%。
  同时,自2009年11月20日起,全国非居民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8分钱。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房价。2009年12月,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22304元,比 上 年 同 期 上 涨1 0 3 %, 环 比1 1月 份 上 涨14.89%。
  北京新城区大兴房价逼近2万元。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
  聚焦2 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加大
  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2009年11月,我国C PI已经由负转正,未来会不会继续快速增长呢?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C PI很可能会继续快速增长。他给出了六条理由:一是我国经济正在越过增长9%左右的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将推动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回升;二是翘尾因素负面影响显著下降将成为未来推高物价的重要因素;三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增加未来通胀压力;四是非食品价格企稳回升会助推物价上行;五是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趋势未变;六是未来流动性虽有所收缩,但仍将保持宽裕。
  不过熊鹏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2010年全年C PI同比涨幅可能在4%,出现较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今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有一种意见认为不会,理由是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当前导致我国物价上升和下降的因素并存。导致物价下跌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物价水平最根本的因素是总供求的对比关系。当前,我国需求不足的总供求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储蓄率便显示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状况反映在结构层面,就是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基于高储蓄率之上的宏观经济平衡关系的存在,决定了我国不会出现长期、持续的物价上涨。
  从当前来看,食品价格很可能会继续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说,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季节性上涨、价格结构调整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造成的,按照价格波动的一般规律,未来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肯定是趋于上涨,关键是上涨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是,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丰收,今年回调的可能较大,难免影响粮价波动。
  据新华社课题组分析,当前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的内在机制尚不牢固,在基础设施落后、种粮的比较效益还是较低等传统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又将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气候增多等新的制约因素,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削弱。
  影响C PI的不仅是粮价。据记者了解,2009年居住类在C PI中的比重为14.69%,这部分权重被公共产品和房价两类产品瓜分。
  进入2010年,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都可能会进一步上调,而这部分对居住类价格的影响达到40.8%。房价虽然没有被直接计入C PI,但是通过居住类价格的其它比重直接影响CPI。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2010年房地产价格可能涨幅趋缓,但不会出现价格的绝对下降,居住类价格2010年将继续走高,房地产与超过100种商品有所关联,房价上涨还会间接拉动这些商品价格上涨。
  大宗商品也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C PI。据有关学者计算,国际油价对C PI的影响大约在5%左右。当前,国际油价逼近每桶80美元,未来可能进一步上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提速,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必将进一步上涨,这无疑也会对CPI起到拉动作用。
  聚焦3 通货膨胀不全是坏事
  其实,至少是在现在,物价增长还只是刚刚转正,过度担心通货膨胀也没必要。而且,适度的通货膨胀,C PI涨幅在5%以下,对经济往往有利无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对记者说,目前社会上对物价高度关注,在这种关注背后,潜藏着一种看法,即任何水平的物价上涨都是有害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理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实践都告诉我们,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对经济运行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利的。
  这是因为,在适度的物价上涨环境下,企业才具有开工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只有在企业坚持开工并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就业才能持续增加;只有就业持续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当然,如果超出了5%的范围,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会从正面转为负面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将影响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在我国,低收入户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50%左右,食品的大幅度涨价降低了这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可能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次,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果物价增长过快,导致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从居民的角度来说,大量的银行储蓄将涌入资本市场,进入股市和楼市,从而导致资产价格虚高,产生大量经济泡沫。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实际利率为负,就相当于进行贷款是银行对企业进行补贴,企业就会倾向于通过借贷进行产能扩张,从而导致行业产能过热,最终甚至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过快。
  再次,物价上涨过快还将考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把握能力。稳定物价是各国中央银行天然的职能,价格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货币问题。
  过去有人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到5%就必须提高利率,但是中国央行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在美国加息之前调高利率,就会有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加大。但是如果不加息,则相当于至少是部分放弃了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经.济.参.考.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