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万亿资金欲“出笼” 准备金率或再出马_股票_证券_财经

1.46万亿资金欲“出笼” 准备金率或再出马

加入日期:2010-1-29 8:09:5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央票利率连续持平 央行加息步伐放缓?
  央行于上周五晚间加息传闻的落空,减缓了流动性日益收紧的预期。央行加息的步伐似乎正在放缓。
  昨日,央行发行2010年第8期央票,期限3月,规模500亿元,收益率为1.4088%,与上周持平。这是央行在1月8日、1月22日两次上调3月央票发行利率后首次暂停上调。在本周二,央行发行的100亿元一年期央票利率也保持平稳。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央行加息步伐放缓再次得以确认,预计加息的最早时点应该在3月中下旬,甚至可能推后至2季度。
  最早加息时间点在3月
  央行昨日的举动令市场此前的紧张情绪得以舒缓。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终结跌势,报2994点,略涨0.54%。
  三个月央票利率维稳,使得央行加息步伐放缓这一判断得以再次确认。渤海证券研究所债券研究员徐华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我们预计央行最早的加息时间点是在3月中下旬,甚至可能推后至2季度。
  目前1年期、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与可比期限存款利率利差分别为32BP、30BP,如果按照每次8BP的上行幅度,需要上调1个月才能超过可比期限存款利率。徐华指出,从历史经验看,银行一般在央票发行利率超过可比存款利率时加息,由于春节前资金面应该会保持宽松,因此我们预计央行加息时点最早也要到3月。
  而国泰君安1月25日发表的债券研究周报认为,加息周期或将随时重启,未来一周内即有加息可能,最晚于2010年4月下旬前将启动加息周期。
  其实央行上周五晚没有加息,已经说明了一切。徐华表示,至于具体的加息时间点,这要综合考虑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而定。
  货币资金市场现紧张迹象
  央行加息步伐或在放缓,但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在本周已发生了改变。
  截至昨日收盘,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隔夜为1.362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个基点;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1.8399%,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涨27个基点;14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1.9035%,上涨25个基点。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同样快速上涨。截至昨日收盘,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隔夜报1.3696%,涨4个基点;七天期报1.8681%,涨31个基点;一个月期报1.9676%,涨13个基点。
  这主要是1月的前三个星期,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资金,以及市场传言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缴款等因素作用下,市场资金面已现紧张迹象。一股份制银行货币市场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连续14周实现资金净回笼,累积回笼资金9530亿元,这一净回笼态势在上周暂时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央行于本月18日起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预计此举将回收3000亿元基础货币;此外,更有市场传言工行、中行、中信、光大四家银行被要求额外征收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传言还称,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的四家银行于1月26日缴款。
  预计节前资金相对宽松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央行连续两周实现净投放,预计春节前市场资金面会稍显宽裕。
  数据显示,上周央行一改此前净回笼动作,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80亿元。此外,本周到期央票及正回购为人民币2060亿元,较上周增加160亿元,据此推算,如果本周央行不再进行其他操作,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1460亿元,连续第二周实现净投放。
  我们注意到央行有在春节前投放货币的管理,因此预计春节前市场流动性仍会保持相对宽松。联合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勇表示,此外,央行维持央票利率,应该是管理层稳定市场预期的一个手段,缓和此前市场的恐慌情绪。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赞同,徐华指出,央行一般在春节前会保持净投放资金,节前回笼资金压力不大,因此,节前公开市场发行利率保持稳定可能性很大。
  徐华表示:今年春节在2月14日,因此我们预计公开市场利率重新上升最早在2月22日当周,也可能在2月以后重启上调。(每日经济新闻)


  1月新增贷款减少涉嫌灰色操作
  据了解,目前部分银行在转让信贷资产时实行口头约定:一方面与受让方签订真实的转让协议,另一方面与受让方到期再进行回购操作,届时受让方再与原转让方签订真实的转让合同。
  本报讯在信贷日渐收紧的政策环境下,各家银行在1月下旬放缓贷款投放节奏的同时,也在担心监管层祭出更具针对性的窗口指导之剑。
  为此,一些在1月上旬冲贷过猛的银行已开始对新增贷款总量做减法。证券时报记者获悉,1月份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规模依然可能创下近几年的新高,面对银监会禁止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双买断和回购操作的规定,部分银行在实际操作时采取口头约定的办法,依然进行大规模回购操作,实质上是让非银行金融机构代持信贷资产。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操作属于钻政策漏洞,且涉嫌违规。
  差异性窗口指导
  差异性窗口指导的威力已经显现。据悉,包括以五家国有大行为主的主要商业银行,在1月下旬已经对贷款额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目前只能选择性放贷。
  据记者调查,此次差异性窗口指导的核心是分银行、分地区。就银行而言,主要针对那些1月上旬放贷过猛的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小型银行未受影响;就地区而言,主要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内地城市如河南南阳、甘肃兰州等地也未受影响,相反,当地贷款投放总量还远远未达到当地银监部门的计划指标。
  但即使如此,1月份的信贷总量也有可能创下历史新高。深圳某股份制银行公司部负责人表示,如果不严格控制,1月份新增信贷总量破2万亿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某两家股份制银行为例,银行同业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这两家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均接近1000亿元。莫妮塔银行业研究员祁益峰指出,这两家银行的新增贷款数据与自身业务量明显不匹配,为了多占额度,它们可能采取了冲票据规模的办法。
  银行同业数据同时显示,截至1月19日,新增贷款总量达1.45万亿元。在监管层愈加明确的收紧信号之下,这个数据引发了那些放贷过猛的银行的惶恐。它们担心,如果1月份新增贷款总量过于庞大,监管层将有更严厉的措施出台。业内人士说。
  信贷资产转让规模或创新高
  为了使贷款总额在1月份的资产负债表中不至于增长太快,同时为了消弭监管层对自身进行更严厉窗口指导的风险,放贷过猛的银行纷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信贷资产转让。
  据悉,由于信贷政策趋紧,目前基本没有银行愿意受让其他银行转让的信贷资产,因此大多数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对象,基本以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为主。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这种方式,信贷资产将剥离至银行系统之外,有利于全国性新增贷款统计总量的减少。
  事实上,信贷资产转让的小高潮在去年12月份时就曾出现。银行同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20日,当月新增贷款总量已达到了6000亿元,但当年12月份全月的数据却只有3798亿元,远低于月中的数据。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通过信贷资产大规模转让,实现了新增贷款总量的下降。
  在信贷监管更加严格的今年1月份,这种手段更是被银行愈加频繁地使用。据业内人士透露,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转让的规模最大,可能创下今年内新高。
  据此,业内预计1月份新增信贷总量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在信贷资产转让冲减信贷规模的情况下,1月份的新增信贷总量可能低于1.45万亿元。祁益峰说。
  部分银行操作涉嫌违规
  银监会2009年12月23日发布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规定却被部分银行却钻了空子。业内人士透露,信贷资产的大规模转让是迫于严格的监管,但为了利润目标,这些转让出去的信贷还是要转回来以充实资产负债表,进而提升利润表。这时,实质性的回购操作还是不可避免。
  据了解,目前部分银行在转让信贷资产时一方面与受让方签订真实的转让协议,另一方面与受让方口头约定到期再进行回购操作,届时受让方再与原转让方签订真实的转让合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没有协议文本的信贷资产转让我都见过,这种情况实质性上是让受让方代持信贷资产。
  目前票据收益率的急剧攀升对此做出了佐证。据悉,目前票据的收益率已达3.5%至4%,远高于去年平均不到2%的水平。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当局禁止信贷资产回购操作后,信贷资产转让的流动性变差了,进行回购的风险也大了很多,因此信贷资产中的票据类资产收益率的攀升,实际上是转让方对受让方关于信贷资产转让的流动性和风险性的一种对价补偿。
  本报讯去年是你争我抢的座上客,今年却要成为严格控制的对象: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恐怕要从春天转入秋天。
  证券时报记者昨日获悉,银行已经开始调整针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策略,尤其是县市一级的平台遭受了更加严格的投放控制。
  广东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与去年相比,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一些资产质量不是很好、财务负债比率较高、尤其是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信贷投放数量,开始被严格控制。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人员接受记者咨询时也传了达类似的信息。该人士介绍,目前,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采取严格的筛选措施。除考察投融资平台本身情况,更要针对投融资平台提交的贷款项目进行甄选。
  但无论采取何种选择标准,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都会由热转冷。市场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表示,央行提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强1月份信贷数量控制,对银行信贷必然会有影响,严格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信贷量与风险,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
  银行的这一转变恐怕会让投融资平台感觉到冷暖两重天。在2009年的信贷投放大战中,依托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银行你争我抢的座上客。北方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查经理在向记者谈及这一情况时,不无情绪地表示,在同大行竞争中,中小银行为获得投融资平台的信贷份额,不得不给出更多优惠条件。
  实际上,根据相关统计,过去一年中银行信贷迅速吹大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截至去年中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由1万亿激增到5万亿。
  在此过程中,地方投融资平台蕴含的信贷风险引起了高度重视。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银联信向记者提供的资料,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占比过高、风险不能组合分解;此外,有些投融资平台管理混乱。
  在信贷风险控制和节奏控制力度超预期的背景下,银行开始收缩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银行人士否认银行将会停止对投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该人士分析,投融资平台投资项目多为长期的建设项目,对后期资金需求量大,而且现在已经形成很大规模,银行信贷不可能一刀切地撤梯子;但银行今年对地方新项目的审查肯定会严格很多。 (证券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