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低迷板块全线下挫 沪指跌超2%逼近3000点_股票_证券_财经

两市低迷板块全线下挫 沪指跌超2%逼近3000点

加入日期:2010-1-26 17:59:08

    沪深两市今日大幅下挫,股指在各大板块全线下挫的影响下一路低迷,沪指更是在盘中逼近3000点大关,全日下跌2.42%,两市A股超过千只下跌。

  沪综合今日收报3019.39点,下跌75.02点,跌幅2.42%;深成指今日收报12162.56点,下跌307.63点,跌幅2.47%。

  两市今天以红盘开局,此后虽小幅冲高,但随后上涨乏力颓势尽显。行业板块尽墨,千余家个股下跌。地产板块依然是做空主力,个股呈现普跌格局。其中,万科A下跌3.15%;中粮地产跌5.77%;

  前日活跃的上海本地股今日也跌多涨少,海欣股份跌5.65%;陆家嘴跌6.36%;外高桥4.87跌; 

  银行板块午后有所上扬,其中宁波银行领涨2.43%;中信银行涨1.77%;浦发银行1.12涨。

  券商板块依旧低迷,国金证券、东北证券、西南证券等均在下跌行列,仅光大证券有小幅上涨。

  权重股“石化双雄”今日大幅拖累大盘,中国石化杀跌4.04%;中国石油下挫1.79%。

    --------------------------

    紧缩政策阴影弥漫A股市场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动作,让市场产生了货币政策趋向收紧的忧虑,投资者有几大担心:未来经济增长动力越大,紧缩政策的力度会否越大,并进而影响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实体经济越是向好,过剩流动性逃离A股的意愿是不是就越强……这注定今年A股会经受更多的宽幅震荡。

  跨入2010年,央行向市场发出了政策紧缩的一系列信号,先是出人意料地提高3个月期票据发行利率,继而是上调准备金率以及紧缩银行信贷等。这一连串动作都让市场猜测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已发生实质性转向。由此,引发了A股市场的巨幅震荡,甚至还让全球股市的神经紧张不已。

  那么,眼下市场恐惧什么?担忧什么?在笔者看来,官方的一系列动作让市场心存三大忧虑或恐惧。

  其一,经济增长形势越好,政策紧缩的力度就越大。这个让A股市场非常忧虑。有观点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的一个重大信号。 而政策收紧的“预演”早已开始。当去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1%时,央行就开始收缩银行信贷,从去年下半年月度银行体系新增信贷比上半年大幅下降中可见一斑。同样,在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GDP同比增长8.7%信息之前,央行又开始提高3个月期票据发行利率,并适时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说明,央行已意识到,“保增长”目标实现之后,“防通胀”已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要控制好物价。而政策调整的又一个目标就是要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现在,市场特别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惯性,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还会加快,这意味着政策收紧的力度还将加大。再考虑到CPI和PPI存在着突发性上涨的可能性,这次中国似乎很难从容地实施紧缩政策。从这个角度分析,后续收紧动作对A股市场的震荡影响将远超以往任何时候。而其力度、时间、方式等是否缺乏预见性或超出市场预期,这一切都将成为影响市场大幅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二,过剩流动性流动与实体经济走势之间相互背离的中国式特征昭示,实体经济越是向好,过剩流动性就越有可能流出A股市场。

  实体经济转好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但是,实体经济的逐渐转好,也意味着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将大幅增加,流动性由此将可能会逐渐回流到实体经济之中。也就是说,流动性将会逐渐流出A股市场。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调整,也预示了A股市场中过剩流动性的基本格局已发生变化,资金从A股市场中流出的意愿将逐渐增强。当然,A股市场中流动性退出的主动性选择,还要看A股市场本身的一些变化,如市场供求、政策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否会导致A股市场中资金的持续流入已转为流出。

  从目前来看,影响A股市场波动的诸多因素仍处于胶着状态,特别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现在还很难判断,但鉴于当下A股股指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以沪深300指数为准),故过剩流动性至少目前还不会持续流出A股市场。

  不过,市场仍然对货币政策心存担忧,过剩流动性势将会持续流出A股市场,当下A股市场已处于牛熊分界线上下拉锯与挣扎之中。据此,过剩流动性何时流出、流出规模怎样,这些“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将更加难以预见A股市场的宽幅震荡。    

  其三,货币收紧措施若实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会阻碍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

  事实上,货币政策收紧对部分行业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对房地产业会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也会对其关联行业如有色金属、钢铁、水泥等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当市场对这些行业的预期发生变化后,这些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在股市中的再融资能力也将显著下降。由此,货币政策最终将影响到它们的生产扩张及其盈利增长。当然,目前紧缩预期的心理影响要远大于实际的业绩影响。

  这样,政策紧缩的信号发出,不仅会引发市场筹码的重新组合,而且也会影响当下A股股指的宽幅震荡。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已催生出市场的三大忧虑,这也注定了今年A股市场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会经受更多的宽幅震荡。A股是否会遭遇熊市的突袭,这个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上海证券报)

    多数机构对A股预期转向悲观

  多家机构对A股市场走势的预期正在转向悲观。多数机构认为宏观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加深市场对政策退出预期,股指或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中金公司认为,过强的经济表现将强化市场对政策紧缩的预期,股市对政策的敏感度高使得市场难以向上突破。既然"政策刺激"是这一轮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市场有很多的理由担心"政策退出"对经济和企业业绩造成相反的效果。中金公司判断,股指短期或震荡下行,小市值股票相对风险加大,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以保持防御性。

  国泰君安认为,在经济回升的背景下,市场难以出现系统性下跌,预计仍将维持10月份以来2800-3300大的箱体运行,震荡格局仍是主基调,结构调整将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房地产业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地产板块近期调整并未有结束的迹象,这将拖累大盘向下寻求支撑。

  "从管理通胀预期开始,市场的中期调整可能已经到来。"国信证券认为,由于资金面持续紧缩将持续到2010年10月,业绩整体进一步大幅超预期的概率正在降低,资金面和业绩面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市场进入到中期调整阶段。即使二季度经济出现阶段性过热(高增长+较高通胀),对股指向上波动幅度也不乐观。

  "一旦3050点被有效跌破,则意味着中期调整即将展开。"民族证券认为,历史经验显示,每当资金开始追求科技股,往往意味着A股市场开始陷入鸡肋走势,甚至进入一轮下跌的初始阶段。前期与三网合一、物联网、智能电网等相关的科技股累计涨幅很大,上证综指跌破3050点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中投证券认为,基本面好转使上证指数3000点具有较强支撑,今后的政策调控将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市场负面预期也将相应减轻。不过,如果政策调控再度超预期,则有可能触及2700点的下限。

  另外,也有少数机构对未来市场走势较为乐观。招商证券就认为,经济保持回升趋势,A股市场先抑后扬不改蛮牛格局,推荐航空航运、化工、食品饮料、服装、世博会等板块。中信证券预计市场短期以区间震荡为主,政策冲击将会逐渐淡化,股指全年前低后高。(大众证券报)

    国寿平安近两周减仓逾百亿

    保险巨头们的投资策略牵动着整个市场的神经。每逢年初是保险公司定下一整年投资总战略的时候,不过今年股市波动的加大,将促使保险资金2010年“嫌股爱债”。在加息预期之下,今年保险机构将增加债券投资比例,而在权益类(股票+基金)操作上将维持去年配置水平,并加大波段操作。

    由于担忧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海外经济数据对国内A股市场的影响,手握千亿资金的保险巨头今年操盘思路更趋谨慎。较2009年而言,2010年波段操作的频率将明显加快。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内,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便悄然完成了今年首轮大的波段操作。

    据来自基金、券商、险企的相关信息反馈:1月18日,中国人寿减仓规模约50亿元,主要以赎回偏股型基金为主。中国平安于1月11日进场后,又迅速于1月15日离场,当天减仓约70亿元,主要为降低自营盘的仓位。

    年底已过,由于机构已不存在获利了结提升年报利润的压力,因此,两大保险巨头此时减仓的背后原因被疑为可能不看好后市。“保险机构手握大量大盘蓝筹股,但从目前来看,大盘蓝筹股启动迹象不明显。并不是说完全不看好,相比今年一、二月份行情,几家大的保险机构更看好三、四月份行情。今年的操作思路就是加大波段操作。”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亦如此。据悉,1月20日A股暴跌之日,持仓已降至低位的保险资金突然开始逢低拾货,从离场到入场仅相隔不到一周时间。

    一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虽然保险资金作为长线投资,“买入并持有”是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加大波段操作的频率成为保险资金的当然选择。

    据业内人士透露说,保险公司的投资流程大致是:保险公司下设投资决策及资产负债匹配两大核心委员会,每逢年初定下一整年的投资总战略,对每个投资组合(债券、基金、股票、银行存款等)设定一个大致的比例上下限。“对于保险资金,如果一年能有两次大的决定就够了,关键要看得比较准。”

    “今年会增加债券投资比例,控制权益类投资风险。监管部门已经提示了市场风险,因此,我们对权益类投资很谨慎。而债券收益率已经有所上升,不会再像去年初那样没处可投。”上述人士透露说。

    中国平安总经理张子欣亦判断今年股市会有波动,因此他透露,今年中国平安会维持去年约10%的权益类仓位,而在加息预期之下,会增加债券投资,尤其有兴趣增加七年以上长债的配置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波动较大、债市乏善可陈的环境,或倒逼不动产、股权等投资渠道放开提速。全年新增保费与到期再投资资金较多,加上去年积压的未有效运用资金,预计合计超过1.5万亿元保险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投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业内由此发出呼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期盼更多投资渠道能够逐步放开。(上海证券报)

    基金很差钱 华夏博时掉头减仓

  随着基金2009年四季报的披露,封基和开基的分红大潮也再度开启。但截至四季度末,股票方向基金仓位已经高达85.97%的历史新高,手中现金余额不足1500亿元。投资者担忧,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为了应付分红,减仓可能是基金唯一的选择。渤海证券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基金整体小幅加仓,但华夏和博时两大基金则以减仓为主。

  基金经理"囊中羞涩"

  根据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仓5.91个百分点,可比的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仓位猛增至85.97%,创历史新高。相比开基,封基更为凶猛,四季度股票仓位增加6.15%,达到79.76%,接近满仓运作。

  同时,基金也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年度分红,尴尬的是,很多基金经理却面临着"囊中羞涩"。天相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所有主动偏股型基金去年底银行存款及清算备付金共计1463.5亿元,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仅为7.97%。如果考虑到基金要持有不少于5%的现金资产,偏股基金手中可用于加仓的现金更少,或仅不到600亿元。据悉,根据已分红基金的分红率推算,尚未分红的316只股基未来的分红总额有望达1517.25亿元。

  华夏仓位跌破80%

  渤海证券的统计显示,所监测的29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0.36%,比前一周的79.42%上升0.94%。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93%,比前一周上升1.37%;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4.57%,比前一周上升0.39%。

  上周沪深300指数大跌3.35%,剔除指数下跌给基金带来被动减仓的影响后,偏股型基金上周平均主动加仓约1.48%。其中股票型基金主动加仓1.83%,混合型基金主动加仓1.02%。

  从具体基金来看,上周有162只主动加仓,128只主动减仓。加仓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有106只,而减仓幅度在3%以上的基金有89只。上周高仓位基金继续减少,仓位在90%以上的基金降至总数的五分之一。

  根据1月22日的测算结果,上周60家基金公司中37家加仓,23家减仓。诺安、海富通与嘉实等基金公司加仓幅度较大;博时、国泰与长城等公司减仓幅度较大。大型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大幅加仓,南方小幅减仓,仓位均在80%以上;华夏与博时基金减仓,仓位跌破80%;而嘉实基金上周大幅加仓,现仓位约80%。(钱江晚报)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