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地板价”退出是早晚事_股票_证券_财经

印花税“地板价”退出是早晚事

加入日期:2010-1-20 14:38:5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董登新:印花税"地板价"优惠政策退出是早晚的事
  龚方雄:今年股市运行2800-3800点之间
  叶 檀:股指期货一旦推出 索罗斯等做空将赢得胜利
  曹仁超:今年房地产股跌不下去 涨不起来
  赵笑云:央行其实给了个利好!
  罗杰斯:中国经济无泡沫迹象 房价或下跌
  温家宝:已出台的房地产政策要抓紧落实

  董登新:印花税"地板价"优惠政策退出是早晚的事
  [摘要]2008年9月19日调低后的0.1%的税率是在"反危机"、"救股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最狠一招,它也应该算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过去和将来的"地板"水平,危机过后,这一"地板"水平的优惠税率"退出",将是早晚的事。



  自中国股市开门以来,股票交易印花税就一直伴随着中国投资者。20年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一共调整了9次,平均大概每两年调整一次。其间,每一次的税率调整无不与中国股市的牛熊交替有关。一般规律为:在熊市中后期下调;在牛市中后期上调。更准确地讲,如果股市泡沫过大,投机过度,印花税就会上调;相反,如果泡沫破灭,人气涣散,则印花税就会向下调整。
  20年来,如果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买卖双边合计税率从高到低排个队,再将各档税率采用的时间长度统计出来,我们突然发现了政策调控原来也存在一种"对称美":0.6%既是众数,又是中位数。也就是说,20年间,虽然买卖双边合计最高税率是最低税率的12倍,但从众数和中位数来看,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政策调控"中轴"为0.6%。
  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买卖双边合计税率时间分布表



  不过,从时间变量来看,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一直是从高往下"调试"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9月19日调低后的0.1%的税率是在"反危机"、"救股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最狠一招,它也应该算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过去和将来的"地板"水平,危机过后,这一"地板"水平的优惠税率"退出",将是早晚的事。
  可以设想:如果0.1%的优惠税率"退出",那么,政策微调的结果必定是首选0.2%的税率。不过,将来税率是否还会向0.6%的中值回归,这要看下一轮牛市在何时何处展开。这就是宏观政策的调控奥妙。
  最后提示:在英国,买入股票时必须缴纳0.5%的印花税,而且在卖出股票时必须缴纳资本利得税(即炒股所得税)。近年来,无论牛熊,英国股市的这一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改变。
  最后观点:中国现行的股票交易税费制度存在明显的"费重而税轻"的结构矛盾。尤其是在"全流通"时代,中国股市的交易量日益增大,继创业板推出后,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还有国际板跃跃欲试,为此,券商不仅可以因中国股市成交量猛增、日换手率奇高而"薄利多捞",而且近十年来中国股市结构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0.6%的买卖双边合计佣金上限规则照旧不变,它已让券商赚得盆满钵满、得意洋洋!除此之外,券商还要高调上市"圈钱",继续扩张规模,再求规模效应。然而,针对佣金标准过高的非议,券商总是威胁:如果调低佣金标准,券商生存将受威胁!究竟是谁在威胁谁啊?牛熊旱涝保收、熊市也能赚大钱的中国券商!
  我国十次调整印花税
  (1)1990年6月28日,深交所首先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0.6%缴纳。
  (2)1990年11月23日,深交所对股票的买方也开征0.6%的印花税。买卖双边合计1.2%,有效期约为11个月。
  (3)1991年10月,深交所将印花税率调整到0.3%。1991年10月10日,上交所对股票买方、卖方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0.3%。买卖双边合计0.6%,本次调整的有效期最长,长达5年7个月。
  (4)1997年5月针对当时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倾向,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由0.3%提高到0.5%。买卖双边合计1%,有效期约为1年。
  (5)1998年6月12日为了使证券市场能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税务总局又将税率由0.5%调低至0.4%。买卖双边合计0.8%,本次调整的有效期为次长,约3年半时间。
  (6)2001年11月16日起,财政部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降为0.2%。买卖双边合计0.4%,本次调整的有效期为第三长,约3年2个月。
  (7)2005年1月,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为1‰。买卖双边合计0.2%,本次调整的有效期为第四长,约2年5个月。
  (8)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买卖双边合计0.6%,有效期约为1年。
  (9)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整为1‰。买卖双边合计0.2%,有效期仅为5个月。
  (10)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缴纳股票交易印花税,授让方不再征收。买卖双边合计0.1%,本次调整已有1年4个月。
  在上述9次税率调整中,共有4个档次的买卖双边合计税率采用时间为较长,它们分别是:第一,0.6%采用时间达7年之久;第二,0.8%采用时间约为3年半;第三,0.4%采用时间约为3年2个月;第四,0.2%采用时间约为2年10个月。这四档税率采用时间合计为16年半,约占中国股市开门20年来的3/4以上的时间。

  龚方雄:今年股市运行2800-3800点之间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率应该在9.5%左右,CPI估计在3%左右。经济形势虽然比较好,但今年炒股想赚钱反而更难。
  假如经济形势很好,大家预期也很高,股市表现好于预期的可能性反而不大,钱更难赚,这就是今年和去年的区别。去年认为经济增长7%就不错了,预期不好。股市好坏和经济绝对表现关联不大,而是跟预期有关。他认为市场共识今年经济增长会很高,已经反映在股价里了,将来股价要上升,经济就要比预期的还要好,也就是说通胀低于3%,经济增长率超过11%,那么股市一定破4000点。
  龚方雄认为,今年股市运行空间大约在2800-3800区间。如果现在入市向上的空间稍稍大点。

  叶檀:股指期货一旦推出 索罗斯等做空将赢得胜利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似乎火烧眉毛,处处都显示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魄。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晚于融资融券,在现货市场上的做空机制理应先得到培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至于如何定价,如何约束内幕交易等至关重要的细节,在技术上付之阙如。
  1月19日,中金所出台股指期货交易细则。纵观细则,中金所秉持了两大理念:一是提高门槛;二是监管严厉。所谓提高门槛,就是保证金比例提高而持仓限额下降。典型的修改如将股指期货最低交易保证金的收取标准由10%提高至12%,为防止价格操纵,将持仓限额标准由600手降为100手。同时,为了防范风险,交易所与监管者有极大的权力控制市场,甚至将股指期货强制减仓的执行条件改为期货交易连续出现同方向单边市。有些匪夷所思,什么叫连续出现同方向单边市,几天算连续?三天上涨一天下跌算不算单边市?如果做的是套保交易,出现单边市并不是减仓的理由。当然,监管层做出了限制,对于批准为套保的实行较为宽松的审批手续,显然不在此列。
  担心市场波动过大,借鉴国内各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规定,在规则中增加季月合约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牌基准价的±20%。上市首日成交的,于下一交易日恢复到合约规定的涨跌停板幅度;上市首日无成交的,下一交易日继续执行前一交易日的涨跌停板幅度的规定。虽然没有了熔断机制,但管理层给出了单日可以涨跌的最高限额就是20%,所有超过这一涨跌幅的收益将全部被视为无效。持仓100手的限制,限制了所需动用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机构,是为了彻底地杜绝市场被大资金操纵,但期货市场讲的是合纵连横,以如此直白的做法就想限制投机,是痴人说梦。
  上述修改典型地反映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如果考虑到索罗斯、查诺斯等做空巨头已经在香港地区排兵布阵,恐怕有人会睡不着觉。事实上,空头大鳄们正在密切关注着中国金融期货的情况,如同鲨鱼闻到了血腥的气息。中国要避免国际空头大师的袭击,仅仅依靠控制人民币资本项目是远远不够的,黄光裕等案件早就提醒我们,地下资金流向四通八达,并且,资金有风向标的作用。
  从中国台湾地区的期货交易所的情况来看,股市涨跌与外资有极大关系。
  根据东方证券的研究,台湾地区的股指期货与市场息息相关。借助外资每日买卖超数据 (全体外资买卖股票金额的净额,台湾证券交易所于每日收盘后公布),可以看出外资买卖股票的时机与股市涨跌的相关度。结果令人惊叹,指数的涨跌似乎在听外资买卖股票的号令。我们以2002年8月1日为起点,到2004年、2008年,台湾的股指涨跌如同外资买卖的追光仪。
  有人说,A股市场有天然的屏蔽优势,不可能出现当年台湾市场的情况。不过,国际资金可以借用新加坡的A50指数等,起到放大影响力的作用。查诺斯现在只能靠抛空与中国房地产相关的股票来间接刺破金融泡沫,但中国期指的推出,以及与新加坡期指可能形成的联运,使查诺斯可以获得现成的工具。新加坡对股指期货没有仓位的比例限制,国际资金可以自由地在新加坡实现对中国A股股票交易对冲的需求。在国内,他们可以分仓锁定筹码,在国际上他们则可以通过集中精力攻击某个板块来撬动A50指数,进而撬动A300指数,通过在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上的联袂出击,获得完胜。
  我们能寄希望于外管局与证监会的双重监管吗?等到他们把明星炒股有多少真多少假、外资有多少真、多少假等系列问题都澄清后,再选择信任他们不迟。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反洗钱手段十分完备,不过都是针对通过正常的渠道的君子而言,至于动辄在避税岛上注册的公司、在全球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巨鳄就困难重重。不要说国际投资家,就是中国央企的金融衍生品与国际资产,恐怕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查得清楚的。
  只看重眼皮子底下机构的套保收益的话,今后机构为了应对境内外两个股指期货市场的不对称,有可能通过两个市场套利。将会对更大的风险木然不觉。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似乎火烧眉毛,处处都显示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魄。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晚于融资融券,在现货市场上的做空机制理应先得到培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至于如何定价,如何约束内幕交易等至关重要的细节,在技术上付之阙如。
  股指期货再过两三个月可以推出了吗?我存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