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期货投资 >> 文章正文
 

经济观察: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经济已经恢复常态
时间:2021-4-19 16:25:02
  

  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2020年四季度增长0.6%;较2019年两年复合增长5.0%。从数据变化来看,经济增长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从产业构成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整体来看,制造业增速最快。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供给端,由于社交隔离和停工停产带来的产能损失,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在去年5月份之后步入上涨通道,基本面的供需缺口是诱因,也决定了商品价格趋势和方向。当前全球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欧美发达国家及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疫苗的接种进度仍在加速,主要新兴经济体中的巴西、印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经季节调整后与去年10-12月份环比增长2.06%。

  制造业方面,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29.8%,较1-2月份下滑7.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率2.3%,已经恢复至2019年平均水品。分行业看,一季度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3.3%,是主要制造业行业中唯一一个投资增速负增长的行业,这与汽车产销数据形成较为鲜明差异,1-3月,汽车产销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增长81.7%和75.6%。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车用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或是主要原因,也将影响未来车企在投资方面的投入;

  房地产方面,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576亿元,同比增长25.6%;比2019年1-3月份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6%。一季度国内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这与国内整个的资金环境有关,但也引起了国家层面注意,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明显增多,房地产行业投资或在二季度受到一定抑制。

  基建方面,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9.7%。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2.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5.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6.6%。铁路行业投资增速是除采矿业之外保持增速上涨的行业,基建仍是稳定市场信心的基石。

  消费:加速恢复中,或有进一步提速可能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速为6.3%。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速为4.2%;经季节调整,与去年10-12月份环比增长1.8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94612亿元,增长31.2%。

  按消费类型分,3月份,商品零售31974亿元,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6.9%;餐饮收入3511亿元,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0.9%。1-3月份,商品零售94625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餐饮收入10596亿元,增长75.8%,两年平均下降1.0%。从数据角度看,餐饮增长速度增加较快,这也与疫情期间封闭堂食等因素有关,从消费端数据看,消费端的表现已经有极大改善,但仍未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二季度之后消费增速或继续呈现加快趋势。

  从零售角度看,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化妆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速仍在加快。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外贸:外需旺盛,出口结构继续切换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出口增速回落。分国别来看,对美欧出口增速维持高位,对新兴国家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具体来看,以美元计,3月出口同比增长30.6%。根据计算,剔除基数影响,3月出口两年复合增速10.3%,不及前2个月的15.2%;一季度总体出口复合增速为13.5%,也较前2个月的复合增速回落。分国别来看,3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的两年复合增速有所回落,仍然维持高位。相反,中国对东盟、金砖四国、日韩出口的两年复合增速出现下滑。

  分商品来看,与海外居民消费端相关的出口普遍回落,而与工业生产、资本开支相关的出口表现亮眼。主要商品出口中,除了医疗仪器等防疫物资相关的商品出口继续回落外,玩具、家具、灯具、服饰、箱包等消费品,3月出口的两年复合增速较前两月明显下滑。相比消费品,包括稀土、集成电路、钢材等在内的资本品或中间品,出口表现较好。

  出口增速回落及结构切换背后,是替代效应衰减、海外产能恢复。消费品的出口回落,或与替代效应衰减,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商品消费增速接近见顶等有关。伴随疫情形势改善及长端利率大幅上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商品消费开始显露“见顶”迹象。同时,海外主要经济体复产的加快,使中国出口中的替代效应持续衰减。

  从进口角度看,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2.83亿吨,增加8%;原油1.39亿吨,增加9.5%;天然气2938.8万吨,增加19.6%。同期,进口大豆2117.8万吨,增加19%;玉米672.7万吨,增加437.8%;小麦292.5万吨,增加131.2%。进口增多与我国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情况及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一季度国内大宗商品进口增加明显,铁矿石、原油、天然气等初级原材料进口增加,主要为国内制造业需求旺盛所致;而玉米、大豆、小麦等产品进口保持大幅增长态势,特别是玉米和小麦,进口增加明显。这与国内养殖等行业需求增加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内粮食进口配额限制,对行业供需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价格:CPI与PPI增速分化,大宗商品价格趋势上涨未结束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从物价角度看,3月份PPI指数同比增加4.4%,较2月份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CPI也在新涨价因素下出现0.4%的涨幅,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通缩状态。从CPI-PPI价差看,剪刀差已经连续收窄至负值区间。上一轮剪刀差有高位回落至底部用了7个月时间,此轮由高位下跌已经持续12个月,跌入负值区间三个月,从目前趋势看,仍未出现见底迹象。

  未来,PPI有向CPI传导的可能,剪刀差有进一步向负值扩张的可能。

  发改委回应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括流动性宽裕和投资炒作等多因素,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CPI能够保持在全年调控的目标之内。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关注明显增多。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来源:央视财经]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源:新华财经]

  4月9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克强总理: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来源:新华财经]

  4月16日——国新办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回应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彭华岗指导企业积极研究大宗商品趋势,在经营中更好应对。

  2020年4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截至上周五收盘,布伦特原油、LME铜、沪螺纹钢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42.55%、70%、53%,尤其是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巨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符合经济增长的预期,但也增加了实体企业生产成本。国家层面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有一个担忧来自于对PPI的推动、以及向CPI传导的迹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上游企业有利,但持续的高价可能伤害整体经济和民众生活。基于当前经济恢复情况及商品的供需现状看,商品价格上涨并未结束,未来仍会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疫情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使得基础原材料供应与制造生产国需求产生矛盾,再加上全球性的放水行为和中美库存周期叠加等因素,被显著低估的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备受资本青睐,原油、铁矿石、铜等美元计价商品成为选择标的,价格上涨仅有很少部分是“中国因素”,单就国内而言,中国留有充足的政策空间,2021年出现持续性高通胀的可能性很小,实体企业对价格的高敏感性应该转化为积极的应对措施,除做好价格预判之外,更多更好的利用期货、期权、保险等工具也是必然选择。 期货频道声明:期货频道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chengtianhao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