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闻资讯 >> 文章正文
 

入局者众,小微单体酒店发展迎“春天”?
时间:2019-5-23 16:10:45

  近两年来,沉寂多年的小微单体酒店领域蓦然成了一条拥挤的赛道:前有OYO酒店、AA Room等新入局者,从线下实体入手,收割酒店客房资源;后有轻住、一宿等脱胎于OTA、连锁酒店品牌巨头的“软品牌”酒店,试图以线上渠道的方式收割流量红利。自2012年起,经济型酒店开始遭遇出租率、RevPAR的持续滑坡,到2016年经济型酒店规模增速跌破20%,当前多种商业模式汇聚在小微单体酒店,是否会是下一个十年的“春天”?

  “OYO们”探索的线下实体路径

  2012年,如家酒店集团CEO孙坚在一场行业论坛上预测,中国的酒店业,尤其是经济型酒店,规模化增长还将继续。当时国内连锁酒店的龙头品牌如华住、7天、如家,都已在多个城市达到“一城百店”的规模,更有酒店从业者提出“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饱和的观点” 。更多酒店从业者将孙坚的预测解读为“中国酒店业未来的机遇蓝海,在二三线以下中小城市的下沉市场”。华住酒店甚至一度表态,未来要把一半的门店开到三四线城市。

  下沉市场的小微单体酒店领域拥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相对低廉的人力和物业成本,以及与日俱增的消费需求,看起来蕴含了经济型酒店再次启航的动能。而与诸多行业类似,中国的酒店业并不缺乏创造“中国速度”的能力。哪怕是在行业总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小微单体酒店的资源整合依然吸引着大小品牌前赴后继。

  但是这一领域同样被种种“先天不足”所掣肘。除了市场碎片化、品牌形象缺失之外,低门槛带来的软硬件标准难以统一、从业者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意识和技术极其匮乏。而这些问题又成为行业品牌化、标准化的主要障碍。

  经过多年的“试错”,小微单体酒店资源整合终于迎来了转机,而引领这场变革浪潮的正是一众新兴的酒店品牌“黑马”。

  2016年,尚美生活集团旗下品牌AA Room宣布完成1.4亿元B轮融资,将以标准化体验和平台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帮助中国约40万家中小酒店实现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和体验升级。2017年进入中国的OYO酒店凭借创新型品牌化和改造模式,在小微单体酒店领域跑马圈地,通过标准化的形象、体系和技术系统,高效地将分散零碎的单体酒店整合。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入华不到两年的OYO酒店成为中国单品牌规模最大的连锁酒店,以及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六大酒店管理集团。

  传统巨头和OTA们的“跨界”尝试

  不过,OYO的“独角兽头把交椅”的位置尚未坐热,来自各方的挑战就已降临。携程的“Q加”项目无疾而终,很快便又推出“丽呈”产品线,抢占实体酒店市场。今年1月,曾以“美团优选”试水线下酒店运营无果的美团,又推出了“轻住”产品线。与OYO相似,这些酒店的前身均是单体酒店,经过这些平台的“软品牌”加成之后,店名冠以统一的前缀,上线在各自的网络渠道上。

  这类品牌的先天优势便是OTA巨头们自带的流量优势,但与OYO们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对于酒店的运营和管理状况介入并不太深,它们更像是酒旅行业流量平台“脱虚向实”尝试的第一步,模式更轻、更灵活,却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酒店业重运营的核心。

  另一派以华住为代表的传统连锁酒店集团“跨界互联网”的品牌则恰恰相反,它们将旗下已成体系的品牌重新包装,凭借自身体系、管理的优势,打造诸如“一宿”这样的酒店软品牌,并吸引更多单体酒店资源走向“互联网化”,意在争夺流量红利。

  当传统品牌发力线上、流量平台试点运营,加上一众新兴品牌探索品牌化新路径,小微单体酒店的“领地争夺”在互联网与实体的中间地带不期而遇了。

  巨头跑马圈地,是否意味着行业“春天”?

  单体酒店长久面临诸多痛点:品牌缺失、渠道不足、专业低下、标准不一……目前看来,尽管入局者甚众,但模式均各有侧重。对于新品牌而言,有所侧重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但要让酒店业主实现收益提升,摆脱运营困局,品牌、标准、渠道和管理缺一不可。

  在此背景下,OYO酒店也率先提出了“全栈式模式”,将品牌、标准、渠道和管理通过技术和体系的串联,形成所谓“新型连锁酒店品牌”的创新模式。

  如今的酒店品牌集团,早已不是单纯的住宿服务提供者,而是越来越多地向构建“旅居生态圈”的方向发展。OTA们也不仅限于信息交互和预订服务的中间商,而是背靠用户流量,朝着打造“从线上到线下”全产业实体化的方向发展。各方的交集越多,增加了利益冲突点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互利共赢的契机。

  可以预见的是,逐渐拥挤的小微单体酒店赛道上,短时间内或许还难有绝对的胜出者,但是竞争中产生的机遇,将为这个行业带来下一轮蓬勃生长的无限可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

  

(责任编辑:韩肖)

作者: chengtianhao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