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22年给大多数一级市场投资人的印象都是——特别难。不仅延续多年的募资难困境,就连投资都在这一年变得“很难出手”。2023年的大幕已开启,创业投资的募投管退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投资人对2023年的信心如何?日前,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走进证券时报·时报会客厅,畅谈了他对2023年市场的洞见,分享了他的投资经验和心得。
肖水龙表示,2023年的投资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热门行业的项目估值也会随着市场的需求回归正常。对当下的创投行业而言,为出资人创造好的DPI已经是行业共识,一级市场投资将告别盲目追高、回归理性投资。
2023年一级市场投资量或将增加30%
证券时报:很多一级市场投资人都认为2022年特别难,募资不利、投资观望、退出不畅,您所经历的2022年是这样的吗?
肖水龙:2022年,我们创投行业的募投管退确实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募资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下行,各地政府、社会资本的资金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意愿出资的金额少了很多,募资占用了我们创投机构很大一部分精力。可以说很多创投机构都是全员募资,因为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就无法投项目,即便是头部机构也同样感受到募资的巨大压力。投资方面,受疫情影响,我们已投的企业发展变慢了,而还没有投的企业,增长也一样放缓,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意味着我们在寻找新项目时也没有以前那么顺畅。退出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三个IPO,但上市审批的速度并没有太大的加快,特别是2022年二级市场比较低迷,如果是后期投进去的项目,不少在上市之后都出现破发,或者出现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现象,所以其实整个行业的退出也没有预期中好,2022年对创投行业来说考验不少。
当然,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些波折和困境,但整体来看,行业的规模还是在不断壮大的。我们是2007年成立的,见证了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每个阶段的困难都不一样,但我们坚守一个原则,就是投资的要求和投资的质量是不变的,这样才能保证退出的时候有好的收益。投资本身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长周期事情,2022年的冲击算是对创投行业的洗礼,但不是一个绝对的影响,不像有些行业整个停摆了。
证券时报:您刚才所提到的创投行业的募投管退这几个方面,2023年是否会变得好一些?
肖水龙:募资方面,刚才说的无论是财政还是社会资金都比较吃紧,虽然去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想通过资本拉动创业投资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效果都有限,仍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投资的话,我预计投资量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退出方面,除了主流的IPO退出模式外,我们也在尝试两个退出方式,就是并购退出和隔轮退,目前行业不少机构都已经在采用这些方式退出了。尤其是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小市值公司也越来越多,受限于流动性,机构退出可能都会越发困难,所以如果能在企业上市之前退出,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证券时报:您认为,2022年困扰各行各业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在2023年是否会弱化甚至好转?
肖水龙:会有所好转的。一方面,去年和前年我们面临的冲击主要是内外的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对整个供应链和出口都带来冲击;另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这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23年,这些因素都会好转,中国也开始努力摆脱或降低贸易摩擦给我们带来的冲击。防疫政策也已经全面优化,各行各业基本不会再受到防疫封控的影响,经济流动活跃起来,机会就就回来了。也就是说,整个宏观形势会产生一个质的变化,预期2023年GDP增速会加快,当然,就像一个刚刚生完大病的病人,恢复仍需要一个过程,摆在我们创投行业面前的重任,就是要支持和辅助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生物医药估值或将见底回升 消费等行业有望迎来转机
证券时报:2022年不少项目的估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2023年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您认为估值是否又会重新涨起来?
肖水龙:会有所恢复,但要恢复到过往的高位是比较难的。因为如果一个资产的价格是严重偏离价值的,即便涨上去也是会跌下来的,即使再次反弹,也会是围绕价值中轴线进行波动。比如半导体和生物医药,在这两年确实有点涨超了。就像半导体行业,目前的产能已经有点过剩了,需求也没有继续增长,所以2022年估值普遍下降也就正常了。即便2023年随着市场的热度再度涨起来,也比较有限,关键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去消化现在的产能,所以价格最终会逐渐趋近价值。我个人判断,半导体行业的估值可能还会继续向下,但也得看具体的细分领域和企业,比如有的半导体芯片是专用的,比如测绘级的芯片,还是会向上;还有航空航天所用到的芯片,这个是不受影响的,但消费级的芯片肯定就是过剩的。至于生物医药行业,去年的估值被整体拉低,2023年的恢复可能会快于半导体行业。
证券时报:我们知道,之前有一些行业被疫情耽误,比如消费、文娱、旅游等,您认为它们在2023年是否会迎来转机?
肖水龙:肯定会的。因为很多企业遇到了疫情带来的一些困境,投资的估值也随之调低了,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反倒是一个机会,因为预期需求仍然是存在的,尤其是消费行业,疫情过后,消费行为也会多起来,消费型的企业就会随之得到发展。而且,从找项目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更好找了,因为经过疫情的洗牌,能活下来的企业往往都是比较优质的。
DPI成投资重要目标 坚持“广深高速进出行”
证券时报:2023年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可能有些赛道又会受到资本的追逐,不可避免地出现估值高、项目争抢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肖水龙:我们对项目的投资价格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要赚钱。但如果在整体项目源都比较少的情况下,遇到好项目标准会适度放宽点,但还是会坚持要赚钱的原则,只是可能原来要赚10倍,现在可以赚少一些。现在业界都非常强调回本率,就是DPI,这也是我们现在做投资非常重要的目标,而不是说要赚得更多,这相比以前来说应该是一个变化。
证券时报:企业经历了这几年的疫情,经营发展变得很困难,作为投资方,除了财务出资以外,你们还会怎样帮助他们?
肖水龙:我们的投资服务其实是贯穿整个投资的前中后的,就我们而言,会给予企业四个方面的帮助:第一,战略梳理,包括产品定位、市场分析等;第二,规范管理,首先运作要规范,其次是要提升企业价值;第三,资源对接,包括人才、订单和政府资源等;第四,资本运作,持续帮助企业进行后续融资。
证券时报:创东方在2023年投资布局方面有什么规划?是否会拓展新的投资方向?
肖水龙:我们一直都比较稳定地围绕“三大一新”的投资主线去投资,包括大IT、大健康、大消费和新制造。为了做好专业化、体系化的投资,我们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基金和不同的团队。最近几年,消费板块我们有点小搁置,但我们强调科技消费品跟先进制造并到一起,所以即便消费遇冷,对我们整体的影响也不算大。投资标准方面,我们有个七字口诀“广深高速进出行”,概括来讲就是,市场广阔性、创新深厚性、团队高配性、成长快速性、进价合理性、出价满意性和投资可行性,我们会从这七个维度给项目打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