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年开市后14家企业IPO过会1家被否 通过率93%)
新年开市后14家企业IPO过会 通过率93%
新年伊始,证监会发审委高效工作初见成效。《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月10日,今年开市不到10天的时间,已有14家企业IPO过会,1家被否,过会率达93%。据Wind统计显示,2019年共有138家公司IPO过会,过会率达8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今年IPO过会率和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效率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IPO过会率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一、发审委审核效率显著提高,监管层对IPO的监管思路有所改变。二、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改革,新兴产业的企业比重将大幅提高,推动了今年A股IPO市场活跃。三、去年从严审核的环境下,部分公司主动退出,余下的企业质量较好,事实上审核尺度从未放松。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企业IPO审核周期缩短,排队IPO企业数量也在减少。《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网站统计,截至1月2日,剔除已通过发审会和中止审查企业,目前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排队企业家数为363家,较历史高点的近900家大幅减少。
对此,何南野表示,排队IPO企业数量减少,对企业和资本市场而言都有益处。具体而言,对企业,一是降低了上市的不确定性,上市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二是有利于优质企业快速登陆资本市场,并通过融资做大做强。对资本市场而言,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供给,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同时,通过不断地向资本市场引入新的优质公司,加强市场竞争,让好公司能更快地“脱颖而出”,促进资本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谈及今年IPO市场的整体发行与融资趋势,李湛认为,整体而言,IPO处于常态化发行的趋势中。参考2019年情况,今年IPO市场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A股IPO数量与融资额有望继续增加,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二是上交所科创板的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占比增加,小市值股票占比较大。三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企业成为上市主流。
“IPO常态化发行对企业、资本市场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和提高股市的融资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次,可以鼓励更多优质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改善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效率。此外,目前排队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新兴产业的优秀代表,这类企业上市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李湛如是说。
此外,李湛还表示,最新的《证券法》修订稿于2019年年底获通过,将于2020年3月1日施行。随着IPO制度改革以及注册制的分步实施和稳健推进,预期2020年IPO发行采用“注册制”和“核准制”并行,创业板将有望成为注册制改革的下一个目标板块。
何南野认为,对于当前的IPO市场,一是要进一步将科创板注册制的成果推广到其他板块,尽快实现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让更多的中小创新型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更为全面的IPO市场惩处、退市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体制机制,在加大上市公司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投资者权益保护等问题。(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