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顺风车走俏:供需两头热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投资互联网 >> 文章正文

春运顺风车走俏:供需两头热

加入日期:2020-1-1 14:46:50

(原标题:春运顺风车走俏:供需两头热)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日电(记者 吴涛)随着春节临近,春运又要来了。你抢到回家的火车票了吗?没抢到也别着急,试试顺风车?

某顺风车QQ群。截图

春运顺风车供需两头热

记者近日在多个QQ群中发现,春运顺风车供需两头热。

“1月18日晚,还有2个座位,每人可带一个行李箱,有大件行李提前说明,老司机优先。”近来,在多个拼车QQ群,不时有类似的拼车需求弹出,有车主找乘客的,也有乘客寻找车主的。有的还标注“鸽子专业户勿扰”。

计划春节从广东东莞回河南信阳老家的陈先生就在某个群内,他连续两年回老家都会拉几个人顺路人。用他的话称,“主要为了抵一部分油钱。”

“鸽子专业户勿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老司机?陈先生解释,“要老司机的乘客,意思是路上开累了,可以换人开车;‘鸽子专业户勿扰’意思是别‘放鸽子’,毕竟临近春节,定下很多计划,日子不方便变更。”

闲鱼上出售春运顺风车订单。截图

记者注意到,除了各种QQ群、微信群,在闲鱼等二手电商平台上,也有大量春运顺风车订单,标注1元,真需要可以私聊再谈价格。

不过要注意,乘坐顺风车还是建议选择大平台,安全更有保障。

不难看出,春运顺风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春运,跨城顺风车输送人次约1400万,2018年该数字则达到5200万。2018年春运,仅滴滴顺风车就有3067万人次乘坐跨城顺风车回家和返程。

资料图:居民打车出行需求旺盛。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为什么非要坐顺风车?

为啥不乘坐火车、飞机?有顺风车用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坐火车车票难抢不说,还拿着一堆行李不方便;坐顺风车,家门口接,家门口送,行李塞后备箱,刷两个电影就到家了,潇洒!安逸!”

实际上,相比火车,春运道路客运的人更多。有关部门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30亿人次的春运总量中,道路客运达24.3亿人次,而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为4.4亿人次。

另外,相比火车,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真是坐顺风车更方便。

以北京到石家庄市某县城为例,因没有直达县城高铁,过去的话,就需要地铁、火车、公交、长途大巴轮番坐一遍,花费至少200元以上,折腾不说,时间也需要七八个小时。

但乘坐顺风车大概要130元左右,3个多小时,从一个家门口送到另一个家门口,无论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顺风车都是最合适的。

“我春节就放七天假,乘坐火车的话,一天回家,一天返程,你让我花两天时间在路上?”有网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就凭这一点,我也首先选择顺风车。”

哈啰设立8000万元“春运基金”。图片来源:哈啰出行

滴滴缺席,哈啰重金布局

提起顺风车,很难不提到滴滴,很多网友也在问,今年春运滴滴顺风车参与吗?

滴滴方面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开通跨城出行的场景。”

另外一家企业却早早布局今年春运的顺风车场景。近日哈啰顺风车宣布,将设立8000万元“春运基金”鼓励更多车主和用户在春运期间分享空座、绿色出行。

哈啰称,将在原有安全保障机制上推出四大安全举措助力2020年春运平稳运行,如行程预警、一键报警、行程录音等功能。此外成立春运专项安全小组,春运期间客服7x24服务。

除了哈啰,嘀嗒顺风车、58长途拼车、曹操、高德等也布局春运市场。“顺风车是个大生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有媒体称,滴滴顺风车下线后,嘀嗒顺风车数据直接翻了6倍,达到70万的日订单。

资料图:滴滴顺风车缺席春运。中新社发 王冈 摄

政策鼓励,但需要真“顺风”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私人小客车合乘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并规范其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顺风车出现一些新情况。2019年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约谈主要网约车、顺风车企业时提出,“顺风车是城市交通领域体现分享经济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但顺风车要真‘顺风’。”

2019年12月27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正规顺风车出行方式,但严厉打击“借顺风车之名,行网约车之实”等情况。

记者注意到,目前包括滴滴在内,多家顺风车平台既限制每天顺风车次数,又限制路线,以保证车主真的“顺风”。例如,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后,车主需先设定常用地点,在固定路线上出行。(完)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