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 试图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杨德龙: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 试图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

加入日期:2023-3-23 9:35:5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3-23 9:35:53讯:

  美联储周三宣布加息25个基点,表达了对近期银行业危机的谨慎态度,并暗示加息即将结束。

  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的第九次加息,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指出,未来的加息并不确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数据。我在2023年“十大预言”中第一条就讲到,欧美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逐步回落,美联储3月份后结束本轮加息周期,现在初步得到验证。

  本次加息声明发布之后,美股三大股指均大跌,再次验证“通胀无牛市”的规律。美联储承认银行业的动荡可能会进一步打击本已脆弱的经济。美财长耶伦将强调银行所有者和债券持有人不受政府保护。截至收盘,道指跌530.49点,跌幅为1.63%,报32030.11点;纳指跌190.15点,跌幅为1.60%,报11669.96点;标普500指数跌65.90点,跌幅为1.65%,报3936.97点。

  FOMC会后声明称:“委员会将密切监控新传来的信息,并评估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委员会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以达到一种足够严格的货币政策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通胀恢复到2%。”这一措辞背离了此前的声明,即“持续加息”将是降低通胀的合适方式。

  近期发生的银行业风波让未来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下降。鲍威尔在3月7日国会听证时曾称,利率终点可能要比去年底的预期更高,但本次会议却释放加息接近尾声的信号,中间的转折点在于近期一系列银行风险事件的发生。美联储认为银行业风波会导致银行自发“紧信用”,这可以替代一部分加息的工作,从而让美联储不需要再加息更多。

  但降息也不会很快到来,利率在高位停留更久的指引犹在。最新公布的点阵图与去年12月没有太大变化,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预测保持在5.1%不变,对2024年底的利率预测甚至还上调至4.3%(前值4.1%),这说明美联储官员仍然没有在今年内降息的想法,对明年降息的幅度也比较克制。

  近期发生的一场银行业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声明指出了近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该委员会表示:“美国银行体系是健全和有弹性的。”“最近的事态发展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条件收紧,并对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货膨胀造成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尚不确定。委员会仍然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尽管对银行危机的潜在影响发出了警告,该委员会还是一致通过了加息。

  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美联储坚持继续加息的策略,但另一方面却似乎已开始“暗中放水”。3月12日,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接连崩溃后,美联储迅速出手兜底,并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工具——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由美国财政部外汇稳定基金提供高达250亿美元的支持。该计划允许银行以美国国债、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及其他债务为抵押,从美联储获得最长一年的借款。通过这一计划,银行“不必再亏本出售债券以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此次上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75%-5%的目标区间。该利率规定了银行之间的隔夜拆借利率,但会传导至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等大量消费者债务。与利率决定同时发布的预测显示,利率峰值为5.1%,与去年12月的上一次预测持平,这表明大多数官员预计未来只会再加息一次。未来两年的预测也显示出成员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这反映在“点”之间的广泛分散上。不过,预估中值仍显示,2024年降息0.8个百分点,2025年降息1.2个百分点。

  本月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表示,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抑制通胀。但快速发展的银行业危机挫败了美联储采取更强硬举措的任何想法,并导致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年底前降息。同时,美联储下调未来两年美国GDP预期,2023年料仅增长0.4%。

  美联储连续加息九次快速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利率水平,加大了财务负担,导致很多美国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举步维艰,一些科技企业大量从硅谷银行取出存款,存款迅速消失上千亿美元,导致硅谷银行出现了破产的情况,好在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美国联邦保险机构及时进行了救助,宣布为储户兜底,避免了恐慌情绪扩散,导致更多中小银行破产,但是硅谷银行破产对于美国政策上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有着160多年历史的瑞士信贷银行突然出现流动性危机,市值大跌,最终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之下,由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来收购,造成瑞信发行的一些类似可转债的产品价值清零,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瑞信的股东更是损失惨重,特别是沙特和卡塔尔的一些投资者,作为瑞信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损失巨大。瑞信的风险其实已经形成多年,在欧洲经济出现增速放缓,加上利率高企的情况之下,出现了流动性的风险,差点破产,确实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

  这次银行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是不同的,不大可能造成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并且和中国银行(601988)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国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还是比较健康的,我国金融市场受到欧美银行业危机影响是比较小的。

(责任编辑:赵鹏 )

编辑: 来源: